重磅阅读(徐培荣):读懂人生两张“卡”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先生常说:“人生有两张卡:一张是银行卡;一张是德行卡。”初闻此言,颇觉迷惑,世间卡片何其多,信用卡、会员卡、积分卡,何以先生独提此二卡?后经细细品悟,方知这两张卡背后藏着我们经营人生的底层逻辑,蕴含着立身处世的大智慧。
先说说这银行卡。“银行卡”,非是教人做那守财奴,终日盘算锱铢,而是代表着人生的“底气”。这底气二字,着实精妙。犹如出门带伞非是盼着下雨,而是为了应对那不可预知的风雨;攒钱亦非为了与人攀比,而是当自己与家人解决衣食住行需要时,能从容应对,当自己想追求心中所爱时,能少些束缚。
银行卡里的数字,说白了,便是“能掌控生活的安全感”。人生在世,免不了有急需用钱之时。疾病突至,若有积蓄,便不必低声下气求人;机遇来临,若有本钱,便可放手一搏;家人和亲朋有所需,若有能力,便可及时相助。这种安全感,并非奢靡度日,而是基本的生存尊严。
然凡事有度,银行卡的余额终有上限。过度追求金钱,反会陷入无底深渊。我见过有人为多赚钱,透支了健康,年龄不大却疾病缠身,乃至夭亡而去;有人为谋利益,忽略了家人,等到醒悟,孩子已走上了逆反之路,搞得头疼不已;有人为求富贵,违背本心,最后锦衣玉食却夜不能寐。这般境况,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失去的健康、陪伴与心安。
再说这“德行卡”。先生谓其比银行卡更珍贵。德行卡,实乃人生在世之“通行证”。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行高低,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能站多高。这里的德行,非什么遥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日常里的小选择:是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到,是遇到冲突时多一份包容,是看到需要时伸个援手,是管理好自己的念思言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日积月累,便构成了一个人的品格底蕴。
古语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枝叶。根本稳固,枝叶方能繁茂。一个人若无德行,也难以承载那万贯家财;一个人若德行高尚,纵使清贫,最终也会成人生赢家。
德行卡与银行卡不同,它没有上限,多多益善,且不会因付出而减少,反会因施予而增长。我们每做一件善事,每守一次承诺,每克己一次私欲,都是在为德行卡充值。这种充值,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关键时刻显现其价值。
这两张卡,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没有银行卡,生活难有底气,终日为生计奔波,何谈修身养性?没有德行卡,银行卡里的数字只能变成隐患,钱财越多,越是危险。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平衡好这两张卡的关系。让自己的念思言行按道生活、工作,经营好德行卡,同时也不忽视银行卡的重要性。如此,生活方能多一份从容和自在。
我认识一位长辈,家财不厚,却乐于助人,邻里有事必挺身而出。后来他患病需要手术,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纷纷解囊,很快凑齐了手术费用。这便是德行卡兑换为银行卡的鲜活例证。德行在平时积累,在需要时自会显现其价值。我还看过一篇报道,讲一位白手起家,积累亿万财富的商人,却始终谦和有礼,善待员工,诚信经营。金融危机时,许多企业倒闭,他的合作伙伴却都愿意帮他渡过难关。他说:“我经营企业二十年,最大的资产不是银行里的数字,而是积累下来的信誉。”德行卡守护了银行卡,这便是明证。
先生赋能后,我在日常生活中便开始有意经营这两张卡。对于银行卡,我不再做“月光族”,开始量入为出,定期储蓄,学习理财知识。但不是为攀比炫耀,而是为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权,能够在不违背本心的前提下做决定。金钱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对于德行卡,我更是日日觉知,时时充值:不随意评判别人,遇矛盾先冷静,多让一步;待人多一份真诚,守住所信;生活中即便是举手之劳,也尽力相助;结缘有缘人进入书院学习传统文化。我甚至养成一个习惯,每晚睡前自问:今日我的德行卡是加分了还是减分了?
这般实践下来,竟发现生活有了微妙变化。心态平和了许多,因不再为小事斤斤计较;人际关系融洽了许多,因常怀善意待人;甚至连运气似乎也变好了,因心念转变,生活也多了份和谐自在。
最后,让我们都遵照先生的教诲,人人都能持续给“德行卡”充值:用真诚换信任,用担当攒福德。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比银行卡里的数字更加珍贵。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3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