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史一然):孩子的镜子,照出我对母亲最粗糙的亏欠

(2025-10-20 09:42:3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史一然):孩子的镜子,照出我对母亲最粗糙的亏欠

“妈妈,你对外婆说话语气有点冲,有事要好好说。”下雨了,我去接女儿放学。在车上和女儿谈起她外婆最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女儿突然跟我说了这样一句。我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就想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好在觉知让我停住了,我问女儿:“你真有这样的感觉吗?”女儿说:“嗯,有时能感觉到,态度不太好。”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女儿还是第一次给我指出问题。我平静了一下心情,真诚地对女儿说:“如果下次你发现妈妈对外婆说话语气不好了,就立刻指出来,帮助妈妈改正。”女儿答应着说:“好。”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反思。孩子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里未曾察觉的急躁与疏忽。我开始回想和母亲相处的点滴,那些被生活琐事淹没的瞬间,那些脱口而出却带着不耐烦的回应,原来都被孩子默默看在眼里。是啊,我总把最温柔的一面给了外人,对母亲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关爱,还总是在不经意间用生硬的语气给她伤害。其实母亲也因此生过气,抱怨过,但是我却不以为然,还为自己的态度找理由:好好说偏不听呢!“好好说偏不听”,多么无知的一句话!

自母亲暑假过后状态突然从原来的消极躺平到精进勤奋,我在欣喜之余不免有点担心。她一改原来吃完晚饭熬粥的习惯,为了让我们早上喝上新鲜的太极米浆粥,凌晨三点半就起来熬粥。五点不到就下楼做拳操舞。我担心她惦记着要起来熬粥,睡不踏实,长此以往身体肯定撑不住。就劝她还是晚上熬,早上热一下就行。怎么说也不管用,说着说着就开始争辩了最后往往不欢而散。我抱怨母亲的执拗,不懂我对她的关心。直到看到母亲在她的每月一信中要对我说的话,才发现原来执拗的那个人是我,不懂母亲心的人也是我。

母亲对生活的焦虑,对我们的关心,何尝不是她爱的表达?照顾孩子,为我分担,发挥自己的价值,是母亲生命的动力和意义所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会产生无形的能量,让她每天活力满满。而我却还执着于有形的层面,只看到了睡眠、休息、饮食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见,我对《道德经》中“有生于无”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了表面,而非真正领悟了其真谛。

“好好说偏不听”,多么傲慢的一句话!自以为是对的,就想去要求和改变别人。我总说母亲强势,总得让别人听她的,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况且,母亲要求我改变的,我也经常是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风格,不喜欢被支配,被干涉。从小到大,自己想干的事情,干得认真又带劲。但凡被要求的事情,即使原来想做也不做了。更别说有人在旁边指手画脚了。对母亲的强势,我的策略从来都是“非暴力不合作”,实在惹急了,也免不了一场争论。真不知道我这一身“傲骨”是从何而来。

我也没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以前对母亲强势的反感抛之脑后,仗着自己是一家之主,竟也要求起母亲来,希望她能按照我的想法来。自己没改变,却要求改变别人,这不就是先生说的“神经病”吗跟母亲好好说话真的有这么难吗?那些在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耐心,那些与朋友相处时温和从容的气度,为何一回到母亲身边就悄然隐匿?对母亲的不耐烦,本质上是对这份血脉相连的情感缺乏敬畏,是把最珍贵的陪伴当成了可以肆意消耗的资本。或许是因为潜意识里认定母亲会无条件包容自己的棱角,便将最随意甚至粗糙的一面暴露无遗。

《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孔子也在弟子问孝的时候回答说“色难”。孝敬父母要“孝其身、孝其心、孝其志”,而我一样也不合格。可见,我离“合道”还差得太远。在外做得再好都是表面功夫,与家人的相处才是修行的起点。先生说,“说话做事让人舒服,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警觉到自己有根深蒂固的习气。不克服,永远是负重前行。感恩母亲对我的包容。从今天起,我也要试着用包容去回应母亲的付出,在她唠叨时多一分耐心倾听,在她固执时多一分温和解释,接受、感恩并祝福她做自己。如此的我,也将越来越美好。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资深骨干义工、启蒙班主班教师、教务中心负责人、六实活动总负责人 史一然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