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我体验了生命的高能妙境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10月5日,我有幸感受了一天子衿学堂的高能课程,从晨光中的诵读到暮色里的茶会,每一寸时光都似被能量浸润。带着课程的能量在晚上回家后,让我在平凡日常里触碰到生命本真的温热,更读懂先生所言的“生命的本质是能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内心充盈时,连陪孩子运动的汗珠、与伴侣共洗碗筷的水流,都成了生活馈赠的诗行。回想起这殊胜的一天,内心的感恩和感动流经全身脉络。
早上到子衿学堂,和老师们一起诵读了中华经典《了凡四训》。诵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渐渐沉浸在了凡先生作为长辈对后代们真切教诲中,我又重温这改命四法: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诵读中,更坚定了我对“命可以改”的信念。《问道心得》中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路线图,命运的真相是一半掌握在上天手中,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就是用自己手中的一半去赢得上天手中的另一半。”我看到自己内在念头清晰浮现:余生以“无我利他”为尺,将全部身心投入大道事业,不辜负这份与经典相遇的缘分。
诵读过后,听了张世欣老师的“能量饮食”课,受益匪浅。身体是灵魂的庙宇,照顾身体也是人生同等重要的修行。给身体高能量的食物,给身体最需要的营养。这份高能量、高营养,无需花费太多金钱,只需要我们用智慧择食,用心待之,这座庙宇便能清净、透亮,一尘不染,支撑我们行走世间、弘扬大道。一切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张世欣老师深入浅出的幽默讲授,让我学到了如何与身体对话,如何给身体清理,这堂课远胜千金。我要把这份饮食智慧融入生活,活出健康的状态,成为身心灵和谐的榜样。
中午,先生带着我们享用了能量午餐。我跟着先生的指引,慢下脚步,感受每一步踩在心底的触动。我弯腰鞠躬,从义工老师手里恭敬的接过碗筷和高能午餐。先生在指引我们如何用恭敬心与食物链接,如何与食物对话,与身体对话,让食物转化为能量,滋养我们的身心,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天人合一的能量。在五分钟的静坐后,我们轻声拿起筷子。我夹起一块烧茄子,酥脆的外皮裹着绵软的茄肉,在口中运化成能量,行走在体内,提升了生命层次,也净化、唤醒了被忽视许久的内在。
端起碗时,恍惚间似见佛陀托钵的身影——我与佛陀并无不同,都在仰赖众生的善缘生存。碗中米粒、菜蔬,乃至清爽的紫菜蛋花汤,背后都是无数人的付出,是三千大千世界里有缘众生的馈赠。我端起汤碗,从未有过的敬畏,让我忍不住流泪。我感受到碗里不是无生命的饭菜,而是生生世世鲜活的善缘,此刻汇聚于此,托举着我的每一步前路。感恩这场能量午餐,我从一粒粒米、一根根菜,从清爽可口的紫菜蛋花汤中感受到了天地本为一体的震撼。
午后的“中秋无我茶会”是先生和师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触动心灵的人间净土。先生带领我们缓步走入礼堂,我们不仅仅是去品茶,而是在红尘体验人间净土中生命高维的法喜。我迈着从未有过的缓步,走进自己的心中,一步一个台阶叩开生命的众妙之门。
进入礼堂,我们围绕茶桌行走,清理内心杂念,师母盘腿坐于台前,目光慈爱如暖阳,看着每一位老师。目光接触时,给了我无限的爱和能量,我给师母深深鞠躬,在内心感谢先生和师母像亲生父母般的无私,赐予了我第二次重生的契机。茶会伊始,我感受这场无我茶会的真意:觉察自己,用无我之心,自在这一方时空中。
两个多小时的时光里,我们聆听先生七年前从印度瑜伽的发源地、“瑜伽圣城”瑞诗凯诗(Rishikesh)带回来的智慧之铃的空灵脆响;品鉴用沉淀了彩云之南千年岁月、天地日月、山川星辰、阳光朝露能量的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泡出的珍贵茶汤。我们静坐着,全身心安住当下,放下世俗烦扰,过往一切在此刻转化为最好的安排,最完美的际遇。正因完美的过往,才促成今天这场因缘和合。
我知道自己能来到书院,需要很大福报。我也在茶席的觉察间,沉浸其中,清洗心尘,亮化天性,时刻以服务大的心态发出自己的念思言行。在《感恩的心》这首茶歌中,我看到了前路的答案:我来自大道,情归大道,人间纵有坎坷辛苦,也绝不认输,无论命运如何安排,我始终用坚定道心回应天地宇宙的最好安排。小口啜饮的无我茶会,却用瀑布般的水流冲刷了我的身心,让我看到自己还有那么多漏洞需要精进修补。
我还有很多不足,但跟着书院,跟着先生,跟随大道,这些不足的转化中一定带着无上的喜悦和敬畏。感恩子慕老师的给予我的无私安排,才有这一日的高能体验。愿以今日之悟为灯,在能量的滋养中,活出更通透、更利他的自己,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成为生命的节日。
感恩天地神、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1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 吴溦。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