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有缘的你: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但是生命来来往往,太多事情在无常中就可能永远消逝了。请珍惜自己,特别是自己的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要在年富力强、事业登顶时,突然倒下;更不要在进入晚年后被病魔摧残,苦了自己,拖累了家人。我们应该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是万事之本!如果不花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最终就有时间生病、住院。健康与有形的财富哪个更重要?生命与世间的名利哪个更长久?没有健康我们会怎么样?……在2025年的国庆佳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健康生命的课堂,在国家优秀社科专家、著名文化学者汉风先生的引领下,获取生命健康的法宝,走上生命的健康之路!一次选择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路线,从此走上健康、和谐、幸福、吉祥的光明人生路!10月2日,安国格林豪泰,不见不散!
上面这段文字是“安国市首届生命健康公益研修班”组委会,在9月中旬发布的报名信息中,给有缘人的一段寄语。10月1日上午,由国家优秀社科专家、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徐州工程学院教授、书院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中心负责人刘思苇女士,书院外联部主任滕丽娟老师组成的师资团队,乘高铁由古城徐州奔向河北省会石家庄。魏国兴老师和刘淑君老师等亲自到车站迎接。
下午,为此期研修班提供服务的义工老师们,汇聚格林豪泰酒店五楼会议室,为研修班做开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滕丽娟老师不顾旅途劳顿,对义工老师做了工作动员和岗位培训。10月2日早晨,研修班准时开班,很多人从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等市,欢喜赶来。两天的课程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主题讲解,又有特别活动,还有读经诵典、学员分享。研修班现场自始至终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在两天的时间里,汉风先生为大家做了五场主题讲学。在课程导论部分,先生重点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思维认知:健康虽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关于情绪管理部分,先生说,临床医学表明绝大多数疾病是心因性疾病。其根源就在于:人的心中还没有树立起“身体也要有道”这一认识。如果心中无道,人就很容易被欲望所控。欲望就是人心灵的癌症,它就会生发怨、恨、恼、怒、烦、忧、恐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就是心因性疾病的祸根。所以,远离心因性疾病的根本就是要通过闻道、行道、悟道、明道,归于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养性来进行对治。在最后,先生给出“五味神药”:总是微笑、总是敬畏、总是感恩、总是立德、总是清理。先生说,此方法是唤醒人类内在力量的“神医”。
在讲解《饮食养生之道》这一主题时,先生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我们的饮食安全正受到严峻挑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着眼于相和术,只能是饮鸩止渴。只有回到大道本源上才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只有建立“为腹不为目”的思维,才能享受“味无味”“甘其食”的境界,即在粗茶淡饭中品出食物和人生的真味。健康饮食究竟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先生给出的建议是:一、多样饮食,营养均衡。二、五味调和,味不可偏。 三、顺其自然,土生土长(选择当季、当地的食物)。四、适量饮食,按时进食。五、细嚼慢咽,饭后百步。六、感恩食物,放松心情。先生还在现场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十大健康与垃圾食品。
在《“住”与“行”中的健康之道》这一主题中,先生说古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从居住的角度讲,人的住所与大自然的融合度越紧密,越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传统中国人总是居住在自然里,或者用自然材料修造的空间里。现在很多人住长期在高楼大厦里,一不接地气,二不近山水,三不晒阳光。这种现象对健康非常不利,先生建议大家要有意识地到楼下走走,健康出行的最好方式是步行。现代科学研究总结出步行的15个好处,包括可以促进脑神经再生,提高记忆力;减轻压力;增强免疫;促进代谢;疏通经络;有益睡眠;塑造美体等。今天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已经越来越没有步行的机会了,但是建立合道的认知,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10月2日晚上的“连根养根”活动现场,先生引领大家与自己的父母连根;感恩自己的父母;清理与父母的关系。很多人或失声痛哭;或泪流满面;或眼含热泪。研修班期间,上下午课程刚开始前的《道德经》与《朱子家训》全文诵读,都由刘思苇老师领读。滕丽娟老师全程主持了研修活动。在10月3日下午的学员与义工分享环节,大家纷纷走上前台分享自己参加此次研修的心路历程与心得感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谢之意与感恩之情。
这一特别活动在《春有百花秋有月》的歌声中圆满画上句号,然而它产生的正能量影响才刚刚开始。正如一位服务此次研修活动的志愿者所讲的那样:“汉风先生、刘思苇老师以及滕丽娟老师为代表的彭城书院老师们,用他们无私的爱与慈悲,已经把健康生命的种子撒在了冀中大地。”(图文/彭城书院安国分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