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这堂课让我完成了一次从“育儿”到“育己”的认知飞跃

(2025-09-30 16:50:08)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这堂课让我完成了一次从“育儿”到“育己”的认知飞跃

今天又是一个周六清晨,我怀着学习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的初衷,走进了彭城书院的家长学堂,聆听了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主讲的《家和万事兴》讲座。这场讲座带给我的,却远不止于育儿技巧的传授,它更像一场深刻的灵魂洗礼,将我的目光从孩子身上拉回,重新审视家庭的根基与核心先生的谆谆教导让我幡然醒悟欲齐其家,必先修其身。

身为父母,我们似乎总习惯性地将亲子关系置于家庭的绝对中心。孩子的喜怒哀乐、学业前程,几乎占据了我们全部的精力。我曾以为,只要为孩子倾尽所有,家庭便是成功的。然而,先生一开篇就颠覆了我的认知,明确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大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是源头,亲子关系是传承,而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和谐的“枢纽”。先生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家庭决定孩子的质量,孩子决定家庭的未来”。是啊,夫妻关系如同船舵,它的方向决定了整个家庭航船的稳定与航向。如果夫妻之间充满了争吵、冷漠与怨怼,那么即使我们为孩子提供再优渥的物质条件,也无法给予他一个真正稳定、温暖的精神港湾。生活在“战战兢兢、对抗叛逆、无能为力”环境中的孩子,又如何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与美好的未来呢?

讲座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莫过于“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这一核心理念 。孔子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我们在婚姻生活中,却常常将手中的电筒照向对方,苛责、抱怨、试图改变伴侣,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各相责,天昏地暗;各自责,天清地宁”。这让我深刻反思,过往家庭中的种种不快,我是否也曾是那个“关系的破坏者和加害者”,却总以“受害者”自居而不自知?

先生提出的“种子原理”更是形象地揭示了因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曾经种下的种子在因缘成熟的条件下结出的果实。家庭的现状,正是我们过去无数个念头、言语和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抱怨果实的苦涩,不如从现在开始,通过“转念头”种下感恩、自省与正向思考的新种子。

接受感恩爱,成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智慧与能力 。讲座中关于两性差异的剖析让我茅塞顿开:男人需要被崇拜、被理解,以获得成就感;而女人则需要承诺、陪伴与呵护,以获得安全感。我们常常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爱对方,却不知那并非对方真正所需。这并非不爱,而是“不会爱”。正如刺猬取暖的故事所启示的,要想靠近,必须有人愿意先拔掉自己身上的刺。那个“更有智慧、更勇敢、更懂爱、更对婚姻和家庭负责”的人,就应该先拔掉自己的“刺” 。这份主动改变的勇气,正是源于对家庭深沉的责任与爱。

最终,讲座的落脚点又回到了孩子身上,但视角已然升华。我们总在问,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答案并非昂贵的课程或严苛的管教,而是父母的“不言之教”“活出幸福给孩子看,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做出榜样给孩子看,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当父母关系和谐、相敬如宾,这种温馨、安宁的家庭氛围本身,就是对孩子心灵最好的滋养。正如先生最后的智慧总结:“只有我自己先改好了,孩子和我们的家自然就好了!”

这堂课,让我完成了一次从“育儿”到“育己”的认知飞跃。我明白了,修身是齐家的起点,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幸福家庭的基石,而一个幸福的家庭,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我将把今天的“洞见”转化为明日的“改变”,从完成课后作业——给爱人一个拥抱、一句赞美、一次道歉开始 ,用心经营我们的夫妻关系,努力将我们的家营造为一个充满爱与感恩的能量场。因为我坚信,当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的爱人会因此而更幸福,我的孩子也必将拥有更确定的美好未来。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74期童蒙养正3-1班小弟子王若萱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