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阅读(王立慧)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走进书院,犹如漂泊的心停进了温馨的港湾。心灵时常被温暖,被感动,疲滋润。同时通过学习和修身,也收获了成长与力量。 想起进入书院后的两件小事,分享如下。
曹老师温暖的话语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回顾来书院一个多月参加的课程与活动,发现内容还真不少。经过认真梳理,精心准备,完成了分享材料。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语言,有的只是实话实说,实感实发。第二天在班会上分享完,教室里响起同修老师们热烈的掌声。我深知,这掌声是书院老师对一位新人的鼓励和包容,传递着书院浓浓的爱与温暖!我深深地鞠躬,表达自己的感恩和感动!
记得刚入书院,我甚至不知“随喜”是什么意思?上网查了后才知,“随喜”原是一个佛学用语,后来也在日常语境中使用。主要含义是指见到他人行善、获得成就或福报时,心生欢喜、不嫉妒,并且认同、赞叹这种善举或成就,甚至愿意随顺支持。比如看到别人做善事、修行有进步等,自己也由衷感到高兴,这就是随喜。
在书院,像“随喜”这样我不懂的语言还有很多。所以,我的初衷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熟悉和适应书院的文字和语言环境,然后再接手写书院通讯稿。所以给新闻组组长李文娇老师发微信,说自己目前能力不足,怕影响文稿质量,希望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写稿。文娇老师宽容地答应了。过了十天,6月8日,国学班举行“薪火相传”主题班会。文娇老师安排我撰写这次班会的新闻稿。我虽然心里没底,但还是爽快的接受下来。
班会结束回到家就开始了紧张的撰稿。这是在书院第一次以国学班新闻组成员的身份撰稿,千万不能拖新闻组后腿,不能拖2025级国学班的后腿呀,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完全沉浸在写稿过程中。期间时而苦思冥想,时而翻看笔记,时而查找资料,时而反复收听音频,记录发言者讲话内容,总结归纳提炼……第一次用手机写稿,没有经验,整篇文稿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来的,写得手指酸疼,眼睛干涩。不时揉揉酸疼的关节,心里说休息一会儿吧,但却欲罢不能,不写完总是放不下。当一行行文字跃然手机屏幕上,当一行行变成一段段直到最后画上句号,这才如释重负。
有时候,我们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是觉得自己还没做好万全准备,害怕失败。其实,世界上没有谁做每件事都一定会成功,大家都是在边干边学、不断摸索中“螺旋式”进步。优秀的人,字典里从来没有“失败”。因为他们要么成功,要么成长。
先生经常教导我们要老实、听话、实干。以老实的态度,听话的方法,而实干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先生说:知而不行等于零,学而不用等于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实干就是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才能增能长慧。
反思自己这两次经历,都是担心太多,思虑太多;害怕失败,害怕不完美,缺乏勇于担当的决心和勇气。庆幸有书院大爱的老师扶持引领,才没有错失一次次成长的机会。现在,我主动加入了第四轮“六实”共修;加入了书院志愿者队伍,在家长学堂有了明确岗位,并积极参加临时性的义工服务工作。我积极参加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参加每一次线上共修和节气茶会,报名参加了书院暑假的两次游学。“先起步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切实把“老实听话实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2025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弟子、中华研修组第9-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 王立慧。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