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邑的明道宫、老君台,到洛阳的老子故宅、上清宫、下清宫;再到玄奘故里和老君山;最后到老子著书的地方函谷关,五天的“道在何方——追寻老子的足迹国学之旅”于8月28日圆满结束。这几天公众号发表的游学感悟带着我一遍遍回味每一个场景。整个游学过程有四个字始终伴随着我:清风徐来。
第一天下午在老君台前,我们席地而坐。先生从凌晨到中午,飞机、大巴、地铁、高铁、出租车,一路辗转,不顾舟车劳顿,直接来到明道宫老君台前为150多位师生,做了《众妙之门》现场主题讲学。先生说,"众妙之门"是进入明道宫的门,也是《道德经》第一章的主题,是入道之门。所谓"妙"者,无法言说也。众妙之门对应了“道可道,非常道”。进入众妙门要用好两个密码:以感恩之心感通天地自然;以无我之心连接大道本源。此时下午三点多,地表温度三十七八度,每当先生说“清风徐来”时,就有清带着凉意徐徐吹来。
第二天,在去往上清宫的途中,我和师母走在一起。我问师母:“先生理发了吗?”因为看到先生的头发较昨天齐整好多。师母回答:“我哪里知道,可能是洗头了吧。”我顿时明白,先生出去这么多天,回来后还没来得及和师母单独交流,这样的情形十九年来不知有过多少次。我在二号车,夏令营里的孩子大多都在这车上,由师母和徐凤梅老师等负责照顾。她们时时刻刻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旅途安全等。她们的电话内容总是:谁谁跟着您吗?某某小弟子在我这儿………夏令营老师以无我之心做有道之事,她们的心就是先生讲的无我心和天地心。
第三天我们去了玄奘故里。慈恩堂后有一个阒寂无人的院落,因我们的到来气氛顷刻便热烈起来。在玄奘大师塑像我们在先生的带领下举行了一场特别活动。先向玄奘大师塑像行三鞠躬礼,然后敬香、奉水、献花。仪式结束之后,先生在现场为大家做了此程游学的第二场主题分享《抱一精进》。时近中午,天气炎热,微风不起。先生说,大家安住当下,只要把心静下来,就会感到凉快了。真是言出法随,果真有凉风袭来。先生讲到玄奘精神就是抱一精进的精神,玄奘大师为取真经17年行五万里路。彭城书院十九年之路何尝不是“取经之路”呢?眼前出现一副画面:长安城的暮色中,玄奘法师独坐灯下,案头摊开两部经典:一边是梵文佛经,一边是竹简《道德经》。烛光摇曳间,我仿佛看见两位智者穿越时空的对话。古彭城的朝霞里,有一个踏着他们足迹四海弘道的身影,就是我们的先生。
入住栾川时,下了一夜的雨,导游说:因雨大,夜里上山的游客都没上去。早上仍有雨点飘落,我们都买了雨披。当大巴车达到景区入口的“天下第一老子像”,我们下来拍照。此时,云开雾散,阳光下的老子像高耸入云:右手执《道德经》,左手指点迷津,目光穿越千年仍祥和如初。从中灵索道前往中天门,我们几个一起惊呼:云海。四顾皆白,云海翻涌如太初混沌,却又寂然无声。远处山头,皆没于云中,仅余峰尖数点,是霞光下盛开的莲花。整座山体化作金色经卷——恰似两千多年前那位智者对尘世的永恒凝望。此刻忽然明白:老子的归隐是将生命融入山川,以另一种形式守护华夏文明。缆车徐徐上升,是和李白一样坐上传说中神仙乘坐的云雾之车吧,“愿随先生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游学的最后一天,凉风习习,我们沿着河岸去往函谷关。中途看到高大的刻有的经文墙,忽然懂得:函谷关不仅是地理上的要塞,更是文明演进的临界点——当老子在此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注入华夏血脉,一种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基因里的精神力量便在此生根。老子在太初宫写下《道德经》,从此“道家之源”便深植于此。十点半,我们坐在函谷关前,听闻先生给我们做了《道法自然》的讲学。先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要学习大地厚德载物
,成为托举别人的人;人法天,心要广阔无垠,要自强不息;道法自然,要过有道的生活,以辅万物而不敢为。站函谷关前我们,书院人一起诵读《道德经》的经文,风里都像裹着千年的回响。
“我的人生没有失败,要么成功,要么成长。我的人生没有敌人,全是老师,要么得到,要么学到。我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对了我就庆祝,错了我就进步。我的人生不会被任何人、任何事所打扰,我允许一切发生,一切的发生皆有利于我。”相信这四句话如清风拂过现场的每个人心灵,写进每个人的心坎里。这风里带着赓续华夏道统的责任吹向了新生力量,成为夏令营小弟子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
五个jing字贯全程,清风徐来传真经。这风从亘古吹来,吹过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吹到玄奘大师生活的唐代,吹过山海,现在吹在彭城书院人身上,还将一直吹到比风更远的远方。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1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主班老师、国学班辅导员、新闻中心编辑组成员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2日。】
题图为本文作者8月26日在玄奘故里留影。
【作者8月27日与汉风先生在老君山金顶合影。】

【作者(左一)8月25日与汉风先生、张国海老师、靳松老师,以及夏令营三位小弟子在洛阳下清宫合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