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2025-09-05 10:26:0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今年的暑假似乎格外漫长,只因心中始终盼望着游学之日的到来。自从报名参加书院8月24日至28日的“追寻老子的足迹”文化之旅后,我便时常数着日历,期待着那段令人神往的旅程。

游学前日,我一边整理家务一边开着音响,那首《落了白》的歌曲在房间循环流淌着。“隐去了离别,提笔却难写,如霜雪,化开时最为冷冽。”歌声宛若一缕冷雾,缭绕在侧,裹挟着某种难以名状的怅惘。这怅惘不是悲伤,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仿佛知道此行将触 及灵魂深处最素净的底色不由想起几日前观看的《老子传奇》电视剧——那位骑着青牛的老者,是否也曾立于函谷关前?当他提笔欲为世人留下五千言之际,心中可曾有过刹那的迟疑?面对玄妙之道与纷扰之世是否也觉言语难尽其意,落笔犹如万钧?

的追寻我们跨越两千多年,从老子生地到老子的出关地这是空间的转换亦是时间的穿越。先生在明道宫做了此次游学的第一次现场分享。先生说,跨进众妙之门,我们要明白能量的大小决定生命的高度;我们要以感恩之心感通天地自然,以无我之心连接大道本源,这是连接能量的两个密码。我们要做到敬、净、静、境、镜”,要读书做圣贤,立志报家国。先生说到这里时,老君台旁恰有清风拂过,树叶翩然而起,一阵清凉注入当下这庄严肃穆的道场,使人顿觉心灵涤荡、内外澄澈。

第三天清晨,书院师生乘车来到位于偃师的玄奘故里。上午十时,天朗气清,我们怀着无限崇敬之心静默在玄奘大师塑像前。先生带领我们举行了祭祀仪式。先生敬香,穆忠良、张国海两位老师奉水,我献花。在《永恒之地》的乐曲中,我护持着那束来自庭院的花,满怀恭敬之情双手敬奉于大师面前,鞠躬行礼时,我眼前忽然浮现今早电梯里的一幕。

清晨,我们和先生在宾馆门前的停车场一起做拳操舞。锻炼结束后,大家准备回到宾馆房间。穿过大厅,在电梯门将要关闭的时候,我一个箭步跨了进去,几乎是同一瞬间,我看到了电梯里的先生下意识的伸出右臂,想为我挡住差点夹到我的电梯门。那一刻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只是为自己的莽撞不好意思地向先生笑了笑。先生啊先生,您的慈悲如惠风般和畅,您的仁爱似旭日般温暖。您一如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一般,一路为我们遮风挡雨、指点迷津,能成为您的弟子是我们此生最大的福报。

接着,先生在现场做了此程第二场以“抱一精进”为主题的讲学。先生说,求道之路就是抱一精进之路。“抱一”就是始终追随着道,方向不变,初心不改,道心如磐。“精进”就是自强不息,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先生说到,要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己任;要承传中华道统、赓续华夏薪火;要以玄奘大师为榜样,抱一精进、无我利他。

先生讲到这里,我的目光不由望向站在旁边的一然老师。此次游学也是夏令营孩子的第二阶段活动。我虽然没有参加夏令营,但是看到朱旌德老师拍摄的视频,被镜头中孩子们的状态震撼到了。一然老师是这次夏令营活动的总负责人。看着视频中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我不由感慨万千。有些活动在如今的校园早已销声匿迹,是学校老师不擅长吗?还是一然老师比他们还专业?答案显然不是。一然老师设计的课程发心纯正,全然的以健康孩子的身心灵为主旨,一然老师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爱做教育。书院有先生、有一然老师,还有许许多多抱一精进的老师,我们书院的这份公益事业一定会一路向前、发扬光大。

游学的最后两天我们登临老君山,拜访函谷关。上午十时三十分,秋风送爽,游客稀少。我们坐在函谷关关隘的石阶上,放眼东方,天远地阔,仿佛是在等待着老子骑着青牛悠然而来。先生在这里,以天地为课堂,以青山古道为背景,开启了此程游学的第三场讲学——“道法自然”。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函谷关前,秋风拂过,忽然懂得所谓“道法自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深刻领悟规律后的“辅万物之自然”。就像四季从不急于更替,草木荣枯自有其时,真正的智慧是去除执念,让万物如其所是的存在。

回想起四年前登临老君山的那个光景。由于疫情,游客甚少,十月的阳光依旧灿烂,目光所及皆是美景。而这次再登老君山,云遮雾障,十米开外白茫茫一片。我索性静心环路,侧听鸟鸣,云雾缭绕之时更是可以由看景转为观心。《落了白》歌词中写到“往事飘散化尘埃,黄粱一梦,只怕此生难再逢。”这哪里是消极?分明是悟道后的释然。当往事如尘埃飘散,当认识到“繁华落尽终是一场空”,我们反而能够真正地活在当下,不再为幻象所困。

先生说,人心是最难调服的。心是生命的君主,万法皆由心生。老子《道德经》讲天之道的规律和品质,修心则是让我们在学用规律的过程中,实学、实修、实证。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重点不是哲学的思辨,而是智慧的运用。只有走抱一精进的无为之路,以“有”为体,以“无”为用,执两用中,才能不偏不倚走正道,感悟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境。

跟随书院游学,每一次都是一段生命成长之旅;每一程皆为增能长慧的契机;每一天都在岁月的相册里闪闪发光!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主班教师、2022级国学班弟子 孙月美邮箱收稿日期:202595日。

   图片说明:压题图为作者(左二)与师母,以及书院老师们在函谷关前留影。以下图片为作者在老君山,与先生和福德班老师们合影。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