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杨可可老师文章:放下才能得自在

(2025-08-19 17:18:0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杨可可老师文章:放下才能得自在

进入书院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的迷茫、懵懂,到现在“做好自己”的淡定从容,一切都得益于走进书院,跟随先生明理归道。一路走来,随着在书院身份的不断增加,我与书院的链接也越来越深。我的生命能量不断得到提升,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有意义了。每周一的示范组共修、周三的小组共修、周六的启蒙班教学、周日的国学班和子衿学堂,还有每月的节气茶会、月底的六实大群共修,以及志愿者成长营、师资培训班、视频剪辑工作,再加上四季游学等等,我都会欢喜参加。书院生活成了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书院,我不再虚度光阴,而是把平淡的生活过得充实、平凡而有意义。我的生活较以前更加简单、有规律;生命得到了滋养,人生得以觉醒、重获新生;灵魂不断洗涤、境界不断提高,让我感觉每一天都有价值、有意义。就像一然老师所说的“不是书院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书院,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还可以跟随先生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是的,书院就是我们的灵魂家园、心灵归处,越走近越欢喜。

我感恩于现在的一切,我在书院里老实听话实干,活在当下,做好自己。我始终相信“我们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我们的路”。84日,我像往常一样恭读书院公众号的文章,读到黄娟娟老师的《公益之光照亮心路》。娟娟老师在文章中记述她今年端午节来书院参加国学班开学典礼时见到先生,先生说她的心还没打开,生命还没绽放。我就在想“我的心打开了吗?生命绽放了吗?”

这两年,我在单位的工作中能做到努力做、认真做、尽力做,多担当少抱怨,与同事相处也很融洽,工作还算顺利。在书院,同修们都秉持着“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的准则,各部门互相协调,各项工作也按部就班,与书院人在一起我更加欢喜,也更有力量。但在婆媳关系中我一直有个卡点。卡在哪里呢?带着这个疑问,继续阅读了艳秋老师的《让生命回归本真的轻盈》这篇文章。在阅读前,我随手点开标题下方的音乐《放下就好》。当歌词伴着旋律传来的一瞬间,我竟然泪流满面。歌词说“风吹过,雨来过,在心里落了脚,留下一条长长的河,只有自己知道。爱来过,恨有过,回忆如藤缠绕,留下千万斤的重担,把自己压弯掉……”那个当下,委屈、忏悔在心里流淌。

中国传统家庭中,婆媳关系自古就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家也不例外。婆婆是地道的农民,家里姊妹6人,她排行老五,虽然家庭不算富裕,也算集宠爱于一身。婚后为了养育三个子女,和公公一起承包了十几亩果园。常年都在地里忙活,每日风吹日晒,所以家务就做得少,一日三餐也从没有按时吃过。我和夫君刚结婚时,对婆婆满怀期待,以为我们会亲如母女。殊不知,婆媳之间横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2013年底,我的大女儿出生了,当时夫君在上海工作,平时不在家,婆婆就从老家搬来与我们一起生活,帮忙照看孩子。婆婆虽然人在徐州,但只要有时间,就要回老家,就算不回去,也要把家里摘的果子带到徐州来卖。我平时要上班,多次劝说婆婆等我下班之后,她再去卖苹果。可婆婆总是为了多卖一些,在我上班之后就偷偷带着一两岁的女儿,用小推车推着苹果去小区摆摊。为此我没少与她生气。公公脾气不好,因为卖苹果的事情,他们经常吵架,那几年家里没清净过。

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我们姊妹几人,劝公婆不要再种地了,好好修养身体。我特别希望他们走进书院福德班,学做一位福德老人,但他们总是固执己见。生活上婆婆也不会主动做家务,做饭也不好吃,再加上婆婆“重男轻女”的思想,让我对她越来越疏远。我开始把自己包裹起来,不再关心任何与我和孩子无关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也绝不麻烦婆婆,再累再忙也咬紧牙关自己做。对于婆婆的偶尔帮忙也视而不见,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也越来越强势,越来越得理不饶人,甚至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随着走进书院,听小燕老师分享每天给公婆发送红包的事情;看远岫老师跟婆婆处成了母女;感叹胡厥修老师全然地接受婆婆生病时的打骂,还有许多同修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和谐,我开始反躬自省……先生教导我们,生活是最好的道场,父母是我们的根,要孝顺父母,孝敬公婆!我这才慢慢放下自己的成见,试着去接受婆婆,做好一个儿媳的本分。我给她过母亲节,买衣服鞋子和日用品,但总感觉心里的坎没有真正过去。

直到那一刻,在《放下就好》的旋律中,我忽然看清了自己,原来我一直怨恨的并非真实的婆婆,而是我心中那个“我执”。我将所有的不满、委屈都归咎于她,却从未真正去尝试理解她的处境和心境。婆婆既勤劳又善良,我们只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她固守着自己的认知。当我放下执念,那些曾经令我耿耿于怀的过往忽然失去了杀伤力。“放下就好,没什么大不了,世间所有烦恼,皆在一念之间绕。放下就好,没什么忘不掉,时间是味良药,往事如那云烟飘……”

在这动人心弦的歌声中,我终于放过了婆婆,也放过了自己。我按照子衿学堂上先生交给我们的方法,把婆婆观想到自己面前,不断地对她说着“对不起,请原谅,谢谢您,我爱您”。这充满能量的12个字,让我心里的卡点在慢慢消散……感恩先生和师母的谆谆教诲,感恩同修们的能量滋养,感恩编辑组的老师们辛勤付出,才能让我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幡然醒悟。

我实修实证的这件事说明:心外无物,能困住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怨恨是把锋利的剑,既伤人也伤己;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我们都是梦中的旅人——入梦时双手空空,梦醒时也双手空空,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所以放下才能得自在。很多事,放下比抓住更有力量。我们想要的幸福,外求不得,只能往里走,去抚平躁动,去珍惜拥有,去感恩经历。打开、接受、包容、释怀、心宽、放下,才是疗愈的药。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4小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国学启蒙班配班教师、新闻中心视频组成员、第四届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杨可可。邮箱收稿日期:20258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