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李娇老师文章:我学会了原谅自己

(2025-08-11 16:3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李娇老师文章:我学会了原谅自己

月是原谅月,先生在6月份的六实大群共修会上给我们分享了原谅月祈祷文,并引导大家做了心灵的清理,带领我们观想并原谅我们痛恨的人当时我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似乎没有那么个人,而最后想来想去,我感觉我最需要原谅的是自己,因为有些时候我对自己太过苛责,而且经常会陷入自责内耗和自我攻击的漩涡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无形的伤害。

这或许源于我对经典的误读,前几年我从一位老师那里听到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当时觉得我拿到了“修身”的法宝,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会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从自身找原因,这样自然会避免和周围人产生冲突,与他人的关系更和谐了但是后来我才发觉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而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在问题出现时总是归罪于自己,从而产生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这种心态当然是负能量的,这与经典的教义肯定是相悖的。

就在前几天,我听到了一位老师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细致解读:反求诸己不是“反思+自责”,而是“反思+修正”。反求诸己不是一味的自责、愧疚、懊悔和自我否定,而是要把它当成对自己提升的一种提醒,去发现自我的成长点,并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改正和自我提升。我这才明白,是我对经典的肤浅的理解让自己走入了误区,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反思的阶段,更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产生自我攻击的心理,而是要积极的去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感恩原谅月的到来,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从而唤起了我对“原谅自己”的思考。

一、看见自己,原谅自己

原谅月祈祷文中讲到:“其实,原谅就是接受。世事便是如此,接受了就结束,抗拒了还要轮回。原谅,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救赎自己。”文中还讲到:“原谅就是解脱——原谅自己,也就原谅了生活,然后与整个生我、养我的世界达成了和解。”我们知道我们与外面一切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我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一个容易自我攻击的人肯定也会经常攻击别人,所以自我的身心和谐是一切关系的基础。要原谅自己首先要看见自己,看见自己情绪和行为背后的本质,看见自己的卡点和内心的渴望,如此,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原谅自己。犯错是可以的,改正就好了,事情做得不完美也是可以的,继续努力就好了。不断的清理,不断的原谅自己,早日与自己和解吧,我们值得被温柔以待。

二、接纳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有句话说:“与其做更好的自己,不如更好的做自己”。更好的做自己,这句话就强调了对自我的认可和接纳,只有接纳现在的自己,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对于容易自责、经常自我攻击的人来说,要想接纳自己,需要转变思维,比如,把“我不够好”变成“我还可以更好”,这就是转念,这是用积极的发展性思维替代消极的固定式思维。生活处处是道场,我们要活在当下,去努力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

怎样做真实的自己呢?一位百岁老人曾给出的建议是: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要顺其自然,不要勉强。这也是先生经常教导我们的,生命的本质是能量,我们要做好自己,不浏览他人,要尽人事,听天命。

三,放下小我,成就大我

经常与自己对抗的人一定是一个活在小我里把“自我”看得太重的人《道德经》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前几天曹桂莲老师的文章里也讲到了这一段,并且说舍弃小我得大我,舍弃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问道心得》中也讲到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对于我来说,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也源于把“我”看得太大了,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打开小我,放下小我,把格局放大,让心里多装些人,当我们内心对万物众生有更多慈悲时,个人的这些纠结内耗自然就没有了容身之所。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智慧不够,能量不足先生告诉我们,做六实是目前提升能量的最有效方式。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要原谅自己的过往,从当下开始,跟随书院、跟随先生,把六实功课踏踏实实做起来。

最后分享原谅月祈祷文中一段话:“世上没人是完美的,我们身上每个不完美,都是与众生连接的通道——大家就是因为彼此需要,才能紧密相连,爱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流动。岁月漫长,成长中有些坎坷,作清静观;眼前有些烦恼,作云烟观;心中有些迷茫,作长远观。把心放宽,清楚地看自己,宽容地爱自己,从不放弃成长自己,才能做生命的主人,成就这一世的精彩。”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助教、新闻中心校对 李姣。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8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