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顾纾语老师文章:我对“学问”有了新的认知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今年端午节,对于我来说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我带着孩子踏上了开往徐州的高铁,去参加书院2024级国学班弟子的毕业典礼。一下车,孩子的一句“我不想先去宾馆,想先去书院”,瞬间让我暖到心底。去年到书院连根养根之行播下的种子,早已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书院不只是学习的地方,更成了我们眷恋的心灵家园。此次聆听先生的课程,更是收获满满,内心触动很大。
在2025级国学班开学典礼上,先生于致辞中谈及人生要立大志向,让我深知志向的重要性。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皆先立大志,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 如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终成一代圣贤;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终成一代伟人。立志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让才华智慧得以极致发挥。我以此为鉴,为自己和孩子树立远大志向,让人生有更明确的方向,不为小利所惑,不被困难所挡。
先生在致辞中还教导我们生活要有大境界。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老子警示我们,欲望过多会蒙蔽智慧与灵性。生活中,我常因琐事斤斤计较,忽略了生命的本质。先生说,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我要学会放下过多私欲,以包容之心看待万物,时刻观照内心,追求内心的丰盈与宁静,看清事物的真正价值,感受生活的幸福喜乐。
先生最后强调做学问要下大功夫。先生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掌握的知识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但知识本身没有能量,我们需要把知识转化成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能量。先生的话让我对“学问”有了新的认知。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书本,更在生活的点滴中,在我们的念思言行中,知行合一才是做学问的关键。今后我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我明白,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践行,去习性、化秉性,才能走上光明大道,实现活好与走好的终极目标。
第二天,书院举行了志愿者成长营。先生的分享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做志愿者是灵魂觉醒的标志,是通过无我利他的付出提升生命能量。在如何做好志愿服务方面,先生提出的“建立无我利他思维、增强主人翁意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而“六实”功课则让我知道了志愿者增能长慧的具体方法。我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大爱,在服务他人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次书院之行,处处是触动心灵的细节——最动人心的,是先生熬夜为81位弟子赐字。我得“怡然”二字,细品方知深意:“心境平和,豁达自洽,于喧嚣中守得内心的安宁。”这两字如清泉流进心里,平静了那颗浮躁的心。先生的每一笔字里都藏着教书育人的精神和对弟子们无限的爱与期许,特别温暖。最令我感动的是书院的老师们总是面带微笑,如春日繁花般灿烂,那份真诚的善意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暖意。午餐时,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里盛满了爱,食物的清香与义工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让我懂得“一粥一饭皆修行”的深意。
这些温暖的片段与先生的谆谆教诲,成为了我端午节最珍贵的记忆。“怡然”二字如同一盏心灯,时刻照亮着我的前行之路。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用微笑传递善意,把每一顿餐食都当作修行的契机,在每一次服务中践行所学——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以感恩滋养心性,以清理澄明内心,以包容舒展胸怀,以立德沉淀生命,让生命在修行与奉献中绽放光彩。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6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