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毕风东老师文章:用“无为”中道构建家庭和谐

(2025-08-04 12:47: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毕风东老师文章:用“无为”中道构建家庭和谐

六月,是无为月。《祈祷文》中这样写道:无为,是在心灵中重视,在现实中积极地。无为就是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说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看似柔弱不争,实际上有异于常人的刚猛精进,也蕴含着和谐家庭关系的大智慧。

《道德经》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每个家庭都有其发展的节奏。强求孩子过早独立或阻止父母自然衰老,都是违背自然秩序的。就像四季更换不可强求,家庭角色的转换也需要顺势而为。在孩子幼年时给予充分关爱,在其成长时逐步放手;在父母强健时尊重她们的自主,在父母年老时提供适当的支持,这些看似,实则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尊重。

母亲今年七十五岁,为了照顾她的起居,五年前,我便将母亲接到县城居住。从农村到县城,生活质量的改变并没有切断母亲对老家的怀念,在县城居住时间久了,母校便有了思乡的情愫,经常问及老家左邻右舍的情况。前不久,母亲主动要求回老家居住一段时间。我没有拒绝,而是顺应而为。我想只要母亲高兴,我都要努力做好。于是,我提前回到老家,花了两天时间将老家收拾干净又舒适,为母亲安装了电视、空调、热水器,还添置了一辆小型的带步三轮车。

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母亲坐在门口树下与邻居大娘大婶有说有笑,我的心中也倍感温暖与知足。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车轮之所以能转,正因毂中有空处。家庭要这种让家里每一名成员能够有静思、独处、自省的空间。《目送》中有段话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的背影渐行渐远。这种带着不舍却依然放手的姿态,正是家庭关系中无为的最高体现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家庭何尝不是这样的神器?当我们强行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家人时,往往适得其反。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常会过度干预孩子几点起床、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学什么才艺,无不操心过问。早上起床,像将军点兵,晚上又像考官查卷,家中的气氛,常常搞得像满弦之弓,紧张不行。我以前也这样,事无具细地关心孩子,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精心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以为这一切都是爱,结果却让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事后才明白,过度的干预都是害。直到学会了放手,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孩子的学习兴趣才逐渐得以恢复。这些经历也正印证了老子所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父母的无为,实际上是给予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犹如天地之于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无为而治才是家庭教育的至高境界。

夫妻相处,更需懂得无为之道。前几年,我与妻子也是经常因琐事争执,你改造我,我改变你,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甚至打起了冷战,两人也渐渐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加入书院进入家庭课堂之后,我开始慢慢懂得了不言之教的道理,并开始内观与觉察,尝试着改变自己。夫妻本是两个独立个体,强求一致,反失和谐。如果尊重对方本性,不强行改造,相处起来也十分简单,无非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闭嘴刷短视频时我不唠叨,我看球赛时她不换台等等。允许一切,接纳一切,就这样渐渐地我们的夫妻关系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当家庭对话从你应该转变为我理解,从指责变为接纳,无为的智慧便开始运转。也正如同两条溪流,各有其道,终能汇入同一片海。

无为而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以更高明的智慧引导家庭。如同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父母对于孩子,当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夫妻之间,应两棵树,各自生长又根脉相连全家相处,像星空中的星辰,各有轨道又相互辉映。这种治理,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为;看似不治,实则大治。

老子大道至简。家庭和谐之道,或许就藏在这无为二字之中。不强求,故能自然;不控制,故得自由;不苛责,故生宽容;不填满,故有余韵。一个懂得无为而治的家庭,必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亦如幽兰在室,不刻意闻,自有清香。

祈祷文中说道:无为是修大道证道之路,必经九九八十一难的魔考,道在脚下,只要行,必有效。我们学习老子的智慧,就要在家庭中为无为,事无事,少一些刻意,多一些自然;少一些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嘈杂,多一些静默。如此,方能在喧嚣世界中,守护一方和谐家园。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8组成员丰县分院义工 毕风东邮箱收稿日期:20257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