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城书院
彭城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492
  • 关注人气:1,0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张巧娣):藏在细节里的课堂温度与师者仁心

(2025-08-04 10:30:20)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张巧娣):藏在细节里的课堂温度与师者仁心

第一次踏进幼儿养性三班的教室,与这群小弟子初见的时光,那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成了我心底一份温暖而永恒的印记。那一课我是受郑敏老师的委托,代她上课的。虽然我是体制内的专职教师,但我知道要胜任书院的课,只有学校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远远不够,因为书院的教育是圣贤教育,这对老师的要求当然与一般学校不一样。好在我已经从书院国学班毕业了,而且参加了一年的“六实”实修,所以心里还是有几分自信的。

刚走进教室时,我便看到孩子们端坐在座位上,目光专注,桌面上放着《道德经》,有的小朋友已经在用手指划读了,于是我便开始带他们诵读。整整一个小时的诵读,小弟子们几乎全程沉浸其中,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连翻书的动作都透着认真。张欣阳、邵铭尚、靳部,张兮糯等还有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小弟子们,那份持久的专注力,让我暗自赞叹。我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那份藏起来的自律,它藏在家长们俯身陪读时的耐心里,藏在带班老师每一个温和却坚定的指引里,更藏在整个班级浸润出的读书氛围里。

中间穿插游戏环节时,我正想着如何让师生互动,一位家长主动走上前台——后来才知道她是幼儿园老师。她带着孩子们玩起了轻快的音乐律动:大灰狼来了。那一刻,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小朋友,当起了“大灰狼”去抓“小羊”。孩子们当起了“小羊”,跟着节奏单脚跳、双脚跳、起飞、转身,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忽然想起那句关于教育的感悟:只有我们蹲下来,把自己当成孩子,才能真正看见孩子的心。那一刻,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引导者,而是和他们一起拍手、一起笑的同伴,紧绷的心弦骤然放松,连空气都变得柔软起来。

这份松弛感像钥匙,打开了更顺畅的诵读节奏。之后读《弟子规》时,孩子们的声音更洪亮了,吐字也更清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七位义工老师的默默付出和郑敏老师的提前沟通安排,让课堂如此的顺利。对于这些义工老师们除了和张娟老师因为是国学班同修而稍微熟悉一点,其他的老师都是第一次合作,但我们却像相伴很久默契十足的老友,真好。收发座位卡,盖小印章,发放小零食,例行上下课礼,组织上厕所,站路队……全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也是我第一次给几乎全员陌生人上课,当初想的是郑敏老师这么优秀,她邀请我帮她带班,我的压力很大,也很焦虑。周五晚上和张娟与郑敏老师打了电话沟通一下,压力才慢慢稀释。张娟老师说:“咱们班的小弟子都特别乖,不要怕上课纪律乱。我们几个义工老师在下面看着小弟子,随时把他们的思绪带回到课堂上。”郑敏老师说:“别担心,您又不是第一次在书院上课,正好一班、二班、三班的氛围都感受一下。下课后小弟子们还会起身拥抱你呢。”

放学时,我组织小弟子们背着书包排队立场,忽然有个小男孩仰起脸,问我:“老师,您是新接我们班的老师吗?”话音刚落,旁边两个小弟子没等我回答,就一左一右凑过来,小手自然而然地搂住了我的腰。那一瞬间我心里咯噔一下——在家里,两个孩子都不怎么黏着我要抱抱,冷不丁的被不熟悉的、小小的身子靠着,竟有些手足无措,下意识就想轻轻推开。可指尖刚要碰到他们的衣角,郑敏老师的话忽然在耳边响起来“当你愿意去拥抱孩子的时候,那份爱的力量才会真正生长出来。”我愣了愣,慢慢收回了想推开的手,反而轻轻拍了拍搂在腰间的小胳膊。那一刻,我确实感受到了爱力的震动。

孩子们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放松,搂得更紧了些,旁边的纪冠州也凑过来,仰着小脸笑:“老师,下课星期六还是您上课吗?”看着他们毫无设防的眼神,我忽然懂了:孩子的拥抱从不是负担,而是最直白的信任。就像郑敏老师说的,成年人的“接住”,有时比“给予”更重要。而这些突然闯进怀里的温暖,还有孩子们眼里的期待,都在告诉我:原来被这么多小小的心依赖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课程结束后,走廊里恰好碰到一然老师和二班的几位老师,几人自然地凑到一起,聊着刚才课堂上的细节。没有多余的寒暄,大家都先说起了课程里待改进的地方——哪里节奏可以再放缓些,哪个环节可以更贴合孩子的认知你一言我一语,全是想把课上得更妥帖的心思。

聊着聊着,一然老师忽然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心疼又佩服的意味:你们发现没有,教室里的桌椅其实不太适合小朋友的身高。有的小弟子脚底下都够不着地呢,小身子在椅子上晃啊晃的。有的小朋友甚至是跪在板凳上读经的。可你看他们,从头到尾都坐得那么专注,书读得一字不落,那股子定力,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佩服。我们的表扬还可以从这上面作为一个出发点。

她这话一出,我忽然想起课堂上的小弟子那些小小的身影:有的把脚踮着,有的在椅子上悄悄调整姿势,却没一个人吭声,只把目光牢牢锁在经书上。刚才只顾着看他们是否认真指字读经,竟没细想这些细微的不便。二班的娜娜老师也点头:是啊,孩子们的适应力比咱们想的强多了。咱们光琢磨着怎么让孩子读好经了,倒把这些最实在的硬件细节给忽略了。

几句对话下来,心里既暖又沉。暖的是孩子们这份不声张的坚持沉的是作为老师,更该蹲下来看看他们真正的需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该有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妥帖。

一然老师说着,忽然眼睛一亮,又想起些具体的点子我琢磨着,下次可以试试教程一二三的小口令——喊到三,让小弟子们站起来读孩子们肯定会非常乐意站起来读经的,这样既能提提精神,又能让课堂节奏活起来。她顿了顿,望着远处孩子们离开的方向,认真地说:其实啊,咱们老师得先成为孩子期待的样子。他们眼里的老师,该是鲜活的、有趣的这样他们才会打心眼儿里愿意跟着你学。

说着,她转头看向我,笑着补充:“您下次可以多穿些新中式的衣服来上课盘扣、斜襟那些小细节,孩子们看了会觉得新鲜,说不定还会指着衣服问东问西,这不就多了层亲近感嘛。还有手指律动操的时候,带点头饰试试?小兔子耳朵、小花冠什么的,一亮出来,保管他们眼睛都直了,注意力肯定更集中。

听着这些细致又贴心的建议,心里忽然暖暖的。原来让课堂更生动,从来不是空想,而是像一然老师这样,从孩子的视角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从一个起身的动作,到一件衣服的样式,再到一个小小的头饰,藏着的都是想让孩子们更投入、更欢喜的心意。这些细碎的想法,像散落的星光,一下子照亮了备课的思路,也照亮了师者仁心

回望周六这一堂课,忽然明白:教育从不是单向的指引,而是老师愿意弯下腰,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见他们的世界,读懂他们的节奏。而那些默默同行的家长和义工,正是用这样的姿态,让每一颗小小的心,都能在温暖的注视里,勇敢地生长。这份相遇,真好;这份懂得,更值得深深感恩。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编辑组成员、国学启蒙班助教  张巧娣。邮箱收稿日期:20258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