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马利娜老师文章:做好“六实”与践行“四和”

(2025-07-30 20:35: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马利娜老师文章:做好“六实”与践行“四和”

2025年6月4日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在给我们福德班授课时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宁,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六实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四和”即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和谐。和谐,是流淌于生命、事业、家庭与社会中的温润力量,如同四季更迭的韵律,让每个维度都能在平衡与共生中焕发蓬勃生机。

一、和谐身心接纳与平衡的修行

《道德经》文中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载营魄抱一”强调精神与形体的合一,是身心和谐的基础。“专气致柔”倡导通过调息和心性调养,回归如婴儿般柔和纯净的自然无为状态。“涤除玄览”则主张清洗内心杂念,使内心纯净无瑕,从而让洞察力更深刻。“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我们的心原本空明宁静,因私欲和外界纷扰而蔽塞不安,需通过“静”的功夫,让心恢复清明。做到少欲知足,减少物质追求,不执着于外在,才能拥有内心的和谐。

身心和谐是一切和谐的根基。现代人常陷入焦虑与内耗的漩涡,根源在于过度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忽略了内在需求。真正的和谐,是学会倾听身体的变化,正视情绪的起伏,在快节奏与慢生活间找到平衡点。就像太极中的“阴阳调和”,既要积极奋斗,也要懂得放松沉淀;既要理性思考,也要接纳感性的自我。唯有将身心视作统一的整体,通过冥想、运动、阅读等方式滋养心灵,才能在喧嚣世界中保持从容,让生命能量自然流动。我每天会通过读经静坐等方式来避免身心能量过度消耗。

二、和谐家庭包容与共情的港湾

《道德经》第二十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这里强调了个人修身以及将良好品德延伸到家庭中的重要性。当家庭成员都注重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品德对待家人时,家庭就会更加和谐稳定,福也会惠及子孙。六亲不和,有孝慈从反面说明了家庭关系和谐时,孝慈等美德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需要刻意强调。这启示人们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尊重自然流露,而不是在出现矛盾后才去提倡某些品德。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最容易产生摩擦的地方。和谐的家庭关系,建立在理解与包容之上。家庭成员间的差异,无论是生活习惯、价值观还是成长经历,都不应成为矛盾的导火索,而应被视为丰富家庭文化的养分。定期沟通、主动倾听、换位思考,用爱化解分歧,用责任守护承诺。就像一棵树,根系稳固才能枝繁叶茂——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予每个成员面对外界风雨的底气,也让平凡的日子充满细碎的幸福。我会尊重家庭每一个成员,理解家人的感受和需求,关爱、包容,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传递正能量,避免在家庭中传播负面情绪和抱怨。

三、和谐事业目标与热爱的共振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章体现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事业中,要明白困难与容易、长处与短处等都是相对的,应客观看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利用好事物间的关系,促进事业发展。“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此章说明委曲反而能保全,看似弯曲却能伸直等道理。在事业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懂得灵活变通,不固执己见,以“抱一”的态度坚守原则和目标,实现事业的和谐与长久。

事业和谐并非一味追求成功,而是让职业发展与个人价值相契合。当工作内容与兴趣、能力匹配时,努力便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实现价值的过程。同时,职场中的和谐体现在与同事、客户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如同交响乐团,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又彼此配合,才能奏响美妙乐章。面对竞争与压力,保持开放心态,在坚守原则的同时灵活应变,让事业成为提升自我、回馈社会的途径,而非消耗生命力的枷锁。

和谐社会多元与共生的理想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此章主张通过不宣扬贤能、不看重稀有物品等方式,减少民众的竞争和欲望,让社会回归到一种自然、平和的状态,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治理。“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该章指出,有道的社会是和平的,人们懂得知足,不会因过度的欲望而引发战乱和社会动荡,倡导知足常乐的价值观,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和谐社会是无数个体与群体共同编织的画卷。它既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公民的道德自觉。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倡导平等、互助、包容的价值观,让不同文化、阶层、职业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从社区邻里的守望相助,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扶持,再到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守护,每个人的微小善意都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会通过学习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包容和宽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四和”,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理想境界,贯穿于身心、事业、家庭与社会的各个维度。身心和谐是根基,需以平衡的心态接纳自我,通过情绪管理、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内心宁静;事业和谐则要求个人目标与组织愿景同频,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专长,以利他思维创造价值;家庭和谐依赖于成员间的包容与沟通,用理解化解矛盾,以关爱维系亲情;社会和谐的本质是多元共生,需凝聚个体力量,以法治保障公平,以道德促进互助。四者层层递进、相互滋养,唯有构建起“身心—事业—家庭—社会”的和谐闭环,方能实现个人幸福与集体繁荣的共生共荣,绘就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图景。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感恩一切万有!感恩所有的遇见!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2组成员、福德班舞蹈组负责人、家长学堂义工 马利娜。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