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在墨香里生出向上的力量

(2025-07-26 14:59: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注意啦:第六期子衿学堂开始报名!

当先生日记中那个孩子说出“从关注字到关注心”的领悟时,我仿佛听见千年竹简在寂静中发出跨越时空的共鸣:圣贤之道从来不在笔尖的顿挫,而在心尖的震颤。这份觉醒,恰似幽谷清泉突遇天光——原来抄经时落下的每一笔,都是雕琢灵魂的刻刀,在墨香里慢慢显露出本真的模样。
  先生以五“jing”为阶,铺就一条从笔墨到心灵的修行路,步步生莲:
 是俯身的虔诚,如稻穗低垂方得饱满。提笔前整衣正坐,以“如对圣贤”的谦卑承接文脉一分恭敬便有一分天光入怀,让经文的力量穿透纸背,直抵心府
 是拂尘的澄明,似古镜拭去锈迹方显清明。以众妙水涤荡杂念,让心湖不起波澜,笔下字字才会如出水莲花,不染俗尘,所谓“心净则字净,字净则境净”
 是止水的专注,若古井无波方映万象。笔锋游走时,唯有墨与纸的私语、心与字的相拥,将外界的喧嚣关在窗棂之外,在“一笔一划”中照见“一念一清静”
 是物我的相融,如草木扎根大地便与春风共生。当笔墨与心念合一,抄经便不再是“完成任务”,而是与圣贤对话、与天地相通,此时“我在抄经,经亦在抄我”,万物皆备于我心
 是内省的觉醒,似临水自照方见本真。抄经不是复刻文字,而是借经文为镜,照见内心的浮躁与偏执,在“写错又重写”的包容里学会与自己和解,所谓“见字如见心,改字即改心”。
  这五“jing”环环相扣,恰如老树枝干:敬为根,净为干,静为枝,境为叶,镜为果,最终在时光里长成庇护心灵的浓荫。
   最动人处,是先生笔下抄经时的“情与境偕”。当《天之大》的旋律漫过宣纸,孩子们在经文中写下“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那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而是灵魂与灵魂的相拥。此间落泪,无关悲喜,只因生命终于触到了源头的温度——有形之根在父母血脉里温热搏动,无形之根在太虚大道中永恒呼吸。此刻抄写的哪里是经文?分明是以墨为露、以纸为田,将五千言的智慧化作滋养生命的甘泉,让每个字符都长成扎向深处的根须。
   先生的日记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相:抄经不是目的,而是借笔墨为舟,渡向“知行合一”的彼岸。当孩子们从“计较字的好坏”到“关照心的动静”,当我们从“完成一卷”的执着到“享受当下”的坦然,终于懂得:所有对经典的恭敬书写,都是对自我灵魂最深情的临摹——临摹那份“不为外物扰,不为虚名累”的本真,临摹那份“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的清醒。
  合上书页时,老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箴言在心头回响。先生以抄经为“守母”之法,让我们看见:真正的智慧从不是悬于云端的教条,而是在笔墨与心念的交融里,慢慢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当我们提笔时念及“敬”,落笔时不忘“净”,收笔时回味“静”,抄经便成了最好的“扎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厚土,扎进内心觉醒的深处,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在墨香里出向上的力量。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7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