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史一然老师文章:将“日行一善”进行到底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6月11日,我通过支付宝向书院复兴国学基金会的徐井井老师发出了两笔转账,一笔14235元,一笔21900元,请徐老师将其汇入国学复兴基金,用于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及各项公益活动。这两笔善款来自于六实共修开放包容组13位同修和示范组20位老师的“日行一善”,每人每天3元钱,一年如一日,共计365天,累积成现在的结果。
这项活动始于2023年6月第二轮六实共修启动时。当时我在第1组发起了“日行一善”的活动。每人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小组群通过群收款,支付一元钱。“日行一善”四个字,字字有深意:日行一善之“日”:不是某一日,而是每一日,日日相续。日行一善之“行”: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做一次容易,连续做一年就了不起。日行一善之“一”: 既是“一以贯之”,也是“始终如一”、“精进抱一”,还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一”。日行一善之“善”:为善不在大小,在于发心。发心纯正,大公无私,即便是一元钱,也可汇成功德海。
在第二轮六实共修结束前夕,第1组共通过“日行一善”积累了4745元善款,由我代表本组将善款汇入了书院的国学复兴基金会。
通过这一年的坚持,我养成了睁眼第一件事就先进早共修会议室进行授权,然后就到小组发起群收款的习惯。而小组老师们也养成了早上第一件事点开群收款支付的习惯,如果哪一天我没有在早晨5点前发出群收款,马上就会收到好几个同修的提醒:“一然老师,日行一善啦!”真是想懈怠都难!
第三轮共修伊始,除了在1组继续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外,这项活动还被复制到了示范组。同时“日行一善”的金额也由一元提高到三元。“三”既是指第三轮共修,也是取“三生万物”之意。每天三元也将被固定下来,作为“日行一善”的固定金额。三元钱或许在今天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是每日善心的开启,那就意义非凡了。证严法师说:“一个好心,一念好念,那就是一分福。我希望人人一个月的三十天之中,天天发善念、天天积福慧。”更何况是一个又一个365天呢!能做到一日不间断,一定已是习惯成自然。道法自然,自然就是不刻意,自然就是随顺事物本来的样子。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做到中,我们由最初的“引以为善”慢慢变成了“不以为善”,恰恰是把善从外在的道德追求变成了内在的自性流露,我们的内心也随之变得更加纯净和平和。这种内心的转变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也会悄然影响着周围的人。我想,这就是“无为”的境界吧。
当然,日行一善并不拘泥于以捐款的形式。先生教诲我们,要在生命的每一寸时空修行,做到“心有善念,话有善言,行有善举”。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家人的一句关怀,还是对陌生人的一次援手,都可以成为善的体现。真正的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自然流露。当我们用心去体察周围的世界,会发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行善的机会。比如,在繁忙的街头为他人指路,或是在工作中主动分享经验与资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在悄然滋养着我们的内心。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与包容,也能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种循环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善的坚定信念。常怀一颗“帮人助人成就人”之心并付诸实践,就能慢慢淬炼出“无我利他”的神性品质。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资深骨干义工、启蒙班主班教师、教务中心负责人、六实活动总负责人 史一然。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