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寻找“天下为公”的精神密码

(2025-07-08 00:11: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千年文脉,薪火岭南

7月4日:寻找天下为公的精神密码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我们已整装待发。伶仃洋畔的4部大巴车沐浴着晨光,载着我们这支庞大的游学队伍,来到珠海渔女像前驻足,先生、师母和大家一起与渔女像合影。短暂的停留后,渔女像静静目送我们踏上寻访先贤的旅程。上午的行程犹如精心谱写的序曲:珠海大剧院的贝壳造型折射着珠光罗西尼钟表博物馆的齿轮记录时光流转新圆明园的中西合璧令人叹服——这一切都在为下午的“重头戏”做铺垫。
     下午,我们来到中山市踏入翠亨村,“天下为公”的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岭南村落因一位伟人而名扬四海。赭红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绿树掩映下格外庄重。门前的古井石阶上深深的凹痕,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书房里泛黄的煤油灯罩,仿佛还映照着少年孙中山挑灯夜读的身影。
    孙中山纪念馆内,那件伦敦蒙难时的西装静静陈列,领口的补丁针脚清晰可辨。十次起义,九次失败,衣衫褴褛却初心不改。展柜玻璃映照出我们肃穆的面容,与历史在此刻交汇。
    最震撼的是向故居行三鞠躬礼的时刻。青砖黛瓦间,古木葱茏处,时光仿佛凝滞。先生带领我们席地而坐,斑驳的阳光透过百年榕树,洒下细碎的金辉。“孙中山先生愿乘风破万里浪'的豪情以及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毅力,正是天下为公'的最好诠释。”先生的话语在庭院回荡。我们遵循先生的教诲,静默领悟着五个jing的要义:以聆听历史足音,借连通古今,用反观自身,持传承薪火,守修养心性。
    斜阳为酸子树拉出长长的影子,遒劲的枝干宛如先行者的脊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诵经声在暮色中回荡。回望这支180余人的队伍:总指挥老师时刻关注着整体行进四位车长如将军般协调各方二十多位小朋友中最小的不足三岁,却始终与团队保持默契……每个人的践行,都在延续着这种精神。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描绘的“东方大港”,如今已是港珠澳大桥璀璨的灯火。真正的精神原乡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当我们带着“天下为公”的信念前行时,翠亨村的这栋小楼,永远亮着那盏指引前路的明灯。 

重磅阅读:千年文脉,薪火岭南     7月5日文化的朝圣者与薪火的传递者        

    今天是珠港澳国学之旅第六天,也是整个游学的最后一天。当晨曦为佛山祖庙的琉璃瓦镀上金边,醒狮在高桩上腾跃的瞬间,我忽然读懂这次游学的真谛——这六日跋涉,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从香港的摩天大楼到澳门的葡式街巷从珠海的渔女传说再到佛山祖庙的武德传承最终驻足黄埔军校的亲爱精诚碑前……岭南大地用最鲜活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何谓文化的血脉,何谓精神的脊梁。

一、祖庙的隐喻:民间信仰里的生存智慧

北宋始建的佛山祖庙,实则是部立体的岭南史诗。那些被时光摩挲得发亮的陶塑脊饰,不仅是工匠的巧思,更暗含着一个族群的生存哲学——真武大帝的镇水神性,对应着珠三角水患频发的集体记忆;黄飞鸿纪念馆里虎鹤双形的拳谱,藏着乱世中保家卫民的刚毅;而叶问堂的念头正终身正六字,恰是武术升华为心学的明证。  

当狮队演绎采青时,我看到的不是技巧的炫示,而是农耕时代人们对五谷丰登最朴素的祈愿。这种将实用理性、审美情趣与精神信仰熔于一炉的能力,正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  

二、黄埔的炬火:跨越时空的精神契约

    站在黄埔军校的学员宿舍旧址,木质床板上深浅不一的凹痕突然让人泪目。先生在黄埔军校的院落,为我们作游学小结时,声音有些哽咽:“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胸怀,学习黄飞鸿以武止戈的侠义,更要铭记黄埔军校这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年轻人……” 先生的话与墙上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训词形成共振。那些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学员,用生命注解了身虽死,精神永存的终极浪漫。此刻突然明白,从祖庙的武德到黄埔的军魂,本质上都是对守护二字的诠释——前者守护一方烟火,后者守护山河国运。  

三、游学作为方法:重建四和的生命坐标系

六日行程像一把金钥匙:香港的法治秩序启示“社会和谐”澳门的文化共生演绎“家庭和谐”珠海的创新活力展现“事业和谐”而祖庙晨练老者红润的面容,则昭示着“身心和谐”的至高境界。当我们在黄飞鸿铜像前演练洪拳,在军校旧址向革命先驱行三鞠躬礼时,文化认同已超越理论层面,成为肌肉记忆与情感共振。  

此刻顿悟:真正的游学从来不是地理迁徙,而是灵魂的认祖归宗。那些镌刻在祖庙石雕上的祥云纹,飘扬在军校旧址的蓝灰军服,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母题——在全球化浪潮中,唯有扎根文脉深层,才能生长出抵御虚无的根系。

结语:文化的朝圣者薪火的传递者

夜幕降临,珠江三角洲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每一盏都是文明的续篇。回想先生在这次珠港澳游学中先后两次给我们的赋能分享,其核心要义,就是让我们记住:我们既是文化的朝圣者,更应是薪火的传递者。这趟旅程的满分答案,或许就藏在祖庙戏台那副斑驳楹联里:“古今来色色形形无非是戏,天地间奇奇怪怪何必认真”。上联道破本质的虚无,下联却非消极避世——“何必认真”实为“认真而不执着”。这与苏轼“人生如逆旅”异曲同工,暗含“以出世心做入世事”的积极底色。以游戏心态担纲生命重量,用认真姿态传承文明火种——就像我们出发时那列慢行的绿皮车,不求速度,但求每一个停靠站都能播下种子。  

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月6日。题图为作者与汉风先生在孙中山故居留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