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田丽老师文章:那一段终生难忘的时光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转眼之间走进国学班一年了,在这里我看到了国学班的每一位老师,在台前幕后的付出与担当。穆忠良老师是我们国学班班长,他一身正气,他精进抱一,他笃信书院,他那一颗无我利他的道心,激励着国学班的每一位同修。
在这里我遇见了美丽的倪雪纯老师,她心怀大爱,无数次的往返宿迁与徐州之间,在国学班和家长学堂做主持,给国学班同修上舞蹈课,在子衿学堂里积极上进……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她把一个个没有舞蹈基础的同修都变成了美丽的舞者。梅花诗会上的《重回汉唐》把我们20位老师紧紧的链接在一起,带着我们重回了大唐盛世,那份美好会一直封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书院,我先进入福德班,后来才报名国学班。咱们福德班的班主任曹桂莲老师告诉我,既然进了国学班,就要做好自己,做好榜样。我听话,实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作为国学班礼仪组的一员,看到那么多老师,有的要带孩子,有的要上班,都还那么精进,早早地来到书院服务大家,我也积极的融入进去。因为自己的家距离书院比较远,所以每一个周日6点多钟就要从家里出发,确保7点半到达书院。不论刮风下雨,我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如一,因为我知道,我是先生的弟子,我是2024级国学班弟子。
走着走着就到了毕业季,我们厚德载物组,负责调研福德班。凌寒老师把论文工作布置的当下,我们小组召开了小组第一次线下会议,大家做课题规划,任务认领和前期工作落实。在论文准备和十八周年庆典活动中,我们小组人员灵活机动的调整自己的时间,既把最美好的一面奉献给十八年庆典,又把最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论文准备中。
曹老师作为我们论文组的指导老师,工作认真,严谨细致。她说不管你们负责哪一个板块,每一个人都要先从公众号了解福德班的缘起,发展历程,去看大家的感悟与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课题。王晨老师说:“只要用心做,认真投入去做,毕业的那一刻,一定收获满满。”我们小组都是大爱的老师,陈宇老师、张晔老师、许恰恰老师、时亚楠老师、庄丽丽老师等,当她们知道我们们组有五、六位老师年龄偏大,不懂电脑,就主动担当,常常忙到子夜。
靳松老师从始至终参与到每一个板块,他的事无巨细和奉爱精神,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杨艳艳老师和李玉芬老师,虽然人在外地,但心与心没有距离。她们默默付出,与我们隔空探讨,这是心与心的链接。我和刘慧丽老师、党燕老师、苏丽老师、孙忠华老师、杜亚楠老师也积极的融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负责福德班老师们的采访以及福德班六个兴趣小组的采访。
我们认真记录每一次采访,聆听各位同修老师在书院的改变。她们精进报一,眷恋书院,她们把书院当成家,她们是家里的根,更是书院的根,书院就是她们的精神花园。有那么多人走进书院,不仅改变了自己,还和谐了家庭。她们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故事。从她们的故事中,我们也被深深地滋养着,感动着。在25号的论文答辩会上 ,靳松老师与许恰恰老师对论文做了整体的阐述,得到评委老师们高度评价。
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在近两个月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我们制心一致,携手同行,为了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大家常常探讨到深夜,虽苦犹乐。我们心里是幸福的,是感恩的,感恩每一位老师的付出与担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太阳,照亮自己,温暖大家。这段经历我们终身难忘,感恩大家的一路同行,就像先生说的,做论文要欢喜做,用心做,牵手做;做论文不是目的,而是让自己真真正正的融入书院,从而更好的链接书院,成为书院的主人。
我们虽然从国学班毕业了,但是我知道,我只是转换了身份而已。我会一直跟着书院,追随先生,修身求道,行善积德,完成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弟子、家长学堂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