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2025级国学班云龙湖游学圆满成功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历情怀 |

2015年6月22日上午,古城徐州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诠释了云龙湖畔满池荷花争相盛开的壮丽景象。这一天早晨,苏公塔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全国首届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2024级和2025级国学班的弟子们,大家结伴来此游学。游学即是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历。游学精神溯源于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周游列国的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始源。书院游学的宗旨是“踏访历史胜迹,涵养人文情怀”。自2008年春天以来,书院先后组织过近百次国学之旅,每一次游学的时光都已沉淀为亲历者记忆里最难忘的一页。
上午8点,不顾热浪滚滚,大家汇聚在苏公塔下。在班长杨可可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诵读中华经典《道德经》,汲取来自圣贤的能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朗朗的读书声,引来了许多游客驻足。读书时,我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忘却了指指点点的游客,只安住当下,全身心投入经典,接受中华经典的滋养。
练习九节拳时,动作熟练的老师们主动站在第一排带领大家,还不会做的老师自觉站在后面学习。在阳光照射下,大家个个汗流浃背,却无人抱怨炎热,也不急躁。游客驻足观望并拿起相机拍摄时,同修们毫不羞涩,而是更加认真地跟着音乐节奏练习,充分展现出彭城书院人的风采。会做的老师们主动指导,真正践行了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倡导的“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
先生因在外地讲学未能亲临游学现场,但他时刻关心着书院师生的成长,并特意发来了祝福语音。大家静立于水边,聆听先生的“隔空”教诲。先生说,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他希望书院人能通过不断修身,增能长慧,获得大道的通行证,实现一世解脱到永远的终极使命。先生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无论何人,最终都要撒手人寰。生命有三层楼:第一层是身体,对应物质世界;第二层是心体;第三层是道体。若此生只为追逐物质而活,便是可怜又遗憾。”
先生说:“生命的本质是能量,人在生命尽头的去向,取决于自身能量的高低——能量高者去往高维世界,能量低者则降维。而增加生命能量的唯一途径,就是修身增能。《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彭城书院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圣贤智慧和祖宗思想为引领的公益修身平台。只要大家在书院老实、听话、实干,每日都能修身增能。”
先生告诫我们,修身比挣钱更为重要。衣食无忧后,物质的享受终有上限,因此我们不能被红尘羁绊,而应主动觉醒——觉醒的人生,在于追求“四和”: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人生有两次诞生,一次是肉体的出世,一次是灵魂的觉醒。书院举办的所有活动,皆旨在让我们增能长慧。
先生的教诲如甘露法雨,沁入每一个弟子的心田。随后,在班主任李凌寒老师的主持下,大家相互自我介绍,进一步增进了解。张红英老师分享了自己退休后悉心照顾婆婆直至其95岁离世的经历,她的孝心令众人动容,也印证了先生“百善孝为先”的教诲,同修们纷纷点赞。曹凯越老师作为启蒙班孩子的父亲,独自抚养两个女儿,曾在教育中遇到困境。在书院的关爱与帮助下,他与女儿的关系得以改善。分享时,他一度哽咽,简短的话语引发了同修们的共鸣,大家纷纷以拥抱和鼓励给予支持。
2024级张巧娣老师与爱人一同参与游学,其爱人分享道:“以前巧娣特别爱发脾气,通过在书院学习修身,现在她情绪稳定,也变得温柔了。”这番话赢得了同修们热烈的掌声。此外,班长杨可可、各组组长及组员畅所欲言,分享进入书院后的变化与心得感悟。2024级国学班穆忠良班长强调“足信与笃定才能获取能量”;辅导员王晨老师提出“老实听话照做,精进担当”;侯瑞华老师则表示“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最后,李凌寒老师总结道:“感恩先生搭建的这个公益平台。我们应将书院当作自己的家,以主人公的意识扎根于此,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因为这是修身增能的宝贵机会。暑假将至,修身不可懈怠。暑期读书会是我们与家人在时间安排上的首次磨合,正如汉风先生所言,‘修身不可断电’。真正的修行不仅限于书院之内,更体现在生活点滴中——对家人柔声细语,在工作中面对苛责仍保持善意。红尘并非牢笼,而是绝佳的修炼场。”
书院教授委员会德高望重的于惠老师亲自前来加持国学班的游学活动。当一群人怀着恭敬与欢喜之心漫步时,云龙湖的山水仿佛被注入了灵性。我看到同修们弯腰拾起地上的垃圾,指尖触碰垃圾的刹那,他们心中涌起的不是嫌弃,而是对山水的温柔体恤。这种细微处的善意,比捐巨款更贴近“河道之财”的真谛。正如先生所言:“钱分善恶,凶财如隐雷,善财似春风。”我们在湖边拾起的每一片垃圾,都是为生命账户存入纯净的能量币——这,不正是修身与积攒能量的体现吗?
山水环抱间,河畔荷花竞相绽放,粉瓣轻颤如少女笑颜;岸边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阳光下投下斑驳光影。孩童在树荫下追逐嬉戏,同修们悠然漫步,欢声笑语不断。偶有飞鸟掠过水面,衔起一片飘落的荷花,人与景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宁静美好的画卷。离开云龙湖时,先生的教诲已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