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齿轮缓缓转动,当我细细回顾进入书院以来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愈发清晰:正是因为有了书院那些大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小弟子们,我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5月17日,一个普通的周六下午,我们少年养志2班上课前,李文献老师向我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请求。她告知我下周要参加好友孩子的婚礼,希望我能代她为小弟子们授课。在我欣然答应后,李老师将《论语》第十五章详实的备课资料悉数交给了我。令我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我竟未作丝毫犹豫便应承下来。事后静下心来思索,我究竟哪来的勇气敢接下这份重任?想来,定是先生那句“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赋予我直面挑战的勇气。
犹记2021年1月2日,那是我与孩子初入彭城书院的日子。当我们踏入书院大门的那一刻,身着红马甲的老师们纷纷鞠躬行礼,热情问候:“早上好,彭城书院欢迎您!”这份真诚的礼遇,让我既激动又慌乱,下意识地跟着鞠躬回礼。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心底悄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这里真好,我渴望成为其中一员,若能像这些老师一样,身着红马甲为大家服务,该有多好啊!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在几位热心家长的指引下,我顺利加入志愿者协会,穿上红马甲,开启了在书院的义工之旅。从最初在门口迎宾,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到来的伙伴,到后来在家长学堂巡场,默默维护课堂秩序,我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着服务经验,也在服务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后来,孩子进入少年养志班1班学习,李文献老师担任主班老师。一年后,李老师向我发出担任班级助教的邀请。起初,我满心忐忑,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这份职责。但转念一想,这是李老师对我的信任,更是难得的成长机会。先生曾说,修身长能量最快的方法就是为大家服务。于我而言,这无疑是天降福报,感恩还来不及,又怎能拒绝呢?于是,我怀着感恩之心,认真履行助教职责。
今年,李老师又让我担任配班老师。这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深感肩头的分量。我明白,这是书院在给予我增能长慧的契机,是生命中的贵人在引领我不断成长。我暗自下定决心,定不辜负这份深厚的恩德信任。说到做到,我不论是做助教还是配班,只要是班级的事我和肖淑玲老师、高媛老师、李艳秋老师等,都主动积极承担,让李老师安心和放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课堂上,我们几位助教老师分别站在小弟子座位的四周,和李老师一样,从来都没坐着,时刻观察着每位小弟子上课状态。有需要帮助扶正的,就不声不响在不影响小弟子专心上课的情况下,解决好问题。课后,家长学堂家长的感悟;每周日家长和小弟子读经打卡的记录;每月一小结;期末总结归纳评优等工作,我们教学组全体教师都商量着做决策,这些事都做的有条不紊。因此,班级教师、家长、小弟子,三方和,谐融为一体,凝聚力强。我们大家一起创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我们大家一起在此环境中共同成长!感恩各位老师,感恩各位家长,感恩各位亲爱的小弟子们!
话说,担任助教,实践之路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上个学期末,李老师前往家长课堂分享,将带领小弟子们诵读经典的任务交给了我。可她前脚刚离开教室,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乱作一团。孩子们嬉笑打闹,对我的劝说充耳不闻。我急得面红耳赤,却束手无策。直到李老师返回教室,现场才恢复平静。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班级为何在我手中变得如此混乱?真的是孩子们不听话吗?先生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论语》中也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细细思量,我终于明白,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能量不足、智慧不高、德行不够。从前,面对趴在桌子上的小弟子,我总是严厉地瞪着他们;听到有人说话,便板着脸示意安静……这样生硬的态度,又怎能赢得孩子们的亲近与信任呢?先生经常说:“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原来,我在小弟子们身上所看到的所谓“缺点”,实则是我内心的投射,我所有的问题都在孩子们身上显现出来了,我才是那个需要改变的源头。
走在书院的楼梯上,当我看到墙上“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书院宗旨时,内心满是惭愧。我连班里的小弟子都无法温暖,又谈何温暖世道人心呢?《问道心得》里说“你永远也给不了别人你自己没有的东西。”那一刻,我彻底醒悟,我的内心缺乏足够的爱,所以才无法给予孩子们爱,看到的尽是他们的不足。这样的我,又怎能配得上孩子们那一声真诚的“老师”呢?在觉醒的那一刻,内疚与自责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痛定思痛,作为书院的配班老师,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小弟子们的成长,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开始用心观察小弟子们身上的优点,惊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可爱之处。他们天真无邪、率真烂漫,正如《道德经》中所讲的“婴儿”状态,这何尝不是我需要学习的纯真与美好呢?慢慢地,我学会了用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当有小弟子上课不守纪律时,我微笑着示意,他便立马端正坐姿;当有小弟子趁老师讲课时喝水,我轻声提醒这样的行为不够尊敬老师,他也会赶紧放下水杯……在爱的滋养下,课堂悄然发生着变化:上课说话的现象越来越少,趴着的情况几乎消失不见;那个曾经爱睡觉的小弟子也变得精神抖擞;许多孩子还主动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此次代课,李老师交给我一本31页的《论语》第十五章备课资料,A4纸正反面5号字打印,密密麻麻的小字,一页足有千余字。《论语》原文一万字多点,而这一章31页共三万多字。仅仅一章内容,李老师就查阅了如此丰富的资料,耗费了无法估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想到她身兼书院多项职责,不禁让人感叹: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在众多事务中从容应对、游刃有余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心,促使李老师
“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先生说“越担当,越成长,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得到。”这句话在李老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也让我对成长与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周六那天接到上课任务回到家之后,我突然头疼、嗓子疼,浑身乏力。但这是李老师第一次交付任务,我绝不能退却。尽管阅读资料时眼睛模糊、困意阵阵袭来,我依然咬牙坚持。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教学任务,更是一场考验毅力与决心的修行。即便身体不适,每天早晨我仍然坚持静坐和做拳操舞,因为我知道生病也是一种“清理”的方式,做“六实”正是清理身体的污垢和杂念。到了星期四,身体有所好转,我打扫完家里卫生,出了一身汗,顿觉神清气爽。
可我一时疏忽,洗完澡头发未干就骑车去接孩子,又逢天气转凉,当晚便头疼加剧,鼻子不通,声音也变得沙哑。但我并未焦虑,我明白这是身体在提醒我做事要沉稳,不可大意。我始终坚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继续坚持研读李老师给我的备课资料,看着这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不禁感慨老师们备课的艰辛。在书院,备课是所有老师必须要做的事,可想而知,李老师是多么精进!我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向李老师学习,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堂课上好,这是我的责任!也许是这份信念的支撑,到了周六上课那天,我的身体状态良好,虽还有些感冒症状,但精气神十足。我满怀感恩,感恩生活中的每一次考验,感恩身体的快速恢复,感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上课铃响,孩子们看到是我代课,露出惊讶的神情。行完上课礼,我向大家说明缘由,并鞠躬致谢。神奇的是,这堂课上,大多数孩子都格外认真,不少人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争相诵读经典。特别值得表扬的有:积极发言的薛毓柔、宋睿宸、张玉婉、任柳玥;专注诵读的陈汀冉、刘畅、陈远航;进步显著的刘懿瑶、胡萌珂。还有许多孩子,即便未主动举手,被叫起来诵读时也能对答如流。课程结束后,虽然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是孩子们的表现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收获了不一样的温暖与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无限的潜力。
感恩你们,亲爱的孩子们,因为有你们,我才能成长;因为有你们,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曾经,我眼中满是你们的缺点,如今,却只看到你们的可爱与闪光点。是你们让我懂得,什么是天性、什么是包容、什么是接纳。你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审视自己、完善自己;你们更是我修行路上的老师,教会我用爱与耐心滋养生命。
真心感谢李文献老师给予我一次又一次成长的机会,感谢您的信任与栽培。您不仅是我教学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修行的榜样,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让我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
感恩先生和刘老师创办书院,搭建起这片传承传统文化、滋养心灵家园的公益平台,让我们能在此相遇、相知、共同成长。也感恩所有义工老师的默默付出与支持,是你们用无私的爱,让书院充满温暖与力量。谢谢您们,我爱您们!
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4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配班老师 陈祥燕
。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