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阅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奇迹之旅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四年前的那个隆冬,医生办公室里“全面发育迟缓”五个字像一把冰刀刺入我的心脏。我的孩子——我怀胎十月、日夜呵护的宝贝,被判定为与同龄人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那时的我,抱着2岁却只能“啊、啊、啊”的儿子,站在医院走廊上无声流泪,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可是谁能想到,四年后的今天,这个曾被判定为“迟缓”的孩子,今天竟能站在彭城书院讲台上,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背诵《千字文》的章节?谁能想到,我这个曾经绝望的母亲,竟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各位分享这段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奇迹之旅呢?
记得初入彭城书院时,我的孩子虽然已经四岁,却连一个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来。“妈妈,饿”这样简单的表达对他而言已是极限。每当看到同龄孩子叽叽喳喳如小鸟般围绕在父母身边,我的心就像被无数细针扎刺。那两年我们每天都游走在医院,做语言康复,做感统训练,效果却微乎其微。我的姐姐多次向我推荐彭城书院,但我却半信半疑——我主观的认为几本古老的经典怎能打开我儿子紧闭的语言之门?直到那个雨天的上午,我带着最后一丝希望,牵着儿子的小手,忐忑不安地跨入了书院的门槛,没想到我孩子的命运由此发生折转。
第一年的学习,表面看来毫无进展。我的孩子在课堂上像个隐形人,不开口,不互动,只是安静地坐着。许多个夜晚,我独自垂泪,怀疑自己的选择。每每这时,我都会想到汉风先生在家长学堂说过的话:“经典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每个孩子都像一株植物,花期不同,有早有晚。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和等待”。于是,我们坚持每天静坐打卡,哪怕只有两分钟;我们坚持每晚睡前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哪怕他只能蹦出来一两个词;我们坚持每周六准时出现在书院,风雨无阻……这种坚持,在当时看来近乎徒劳,如今回想,却是治愈的开始。
奇迹发生在孩子进入书院第二年的一个普通的早晨。那天,我骑着电动车,迎着春风,带孩子去书院的路上,他突然清晰地背出了“天地玄黄”这句话。那一刻,我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背诵经典!从那以后,进步如春笋破土,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尝试说两个字,然后是短句,再后来竟能背诵整段《千字文》。更让我震惊的是,有一天,他主动走向书院的讲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看着那个曾经单音节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如今站在台上自信满满地朗诵“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泪水打湿了我的双眼。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唤醒灵魂深处本就存在的智慧。
彭城书院给予我们的,远不止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这里,我们全家找到了对抗命运的精神力量。记得有一次静坐时,儿子突然说:“妈妈,静坐时心里很舒服。”这句简单的话让我震撼——一个曾被判定为“迟缓”的孩子,竟能表达如此细腻的内心感受!彭城书院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韧。这种精神滋养,让我们全家在风雨来临时能够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站在这里回望这段旅程,我最想表达的是对书院肇建者和领路人汉风先生,以及书院数百位义工老师们的无尽感激。是你们,用智慧和爱心为我的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是你们,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候给予希望!是你们,证明了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合的土壤和阳光,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是你们,用事实证明了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愿意主动去讲台上展现自己。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每次看到他专注诵读时闪闪发亮的眼睛,活泼好动却又彬彬有礼的举止,我都深深感恩于书院老师们爱心的力量与传统文化的滋养力量。那些曾让我们辗转难眠的“迟缓”标签,早已被中华经典浸润出的从容气度所替代。
最后,我想对在座所有的家长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像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花期。请给予他们时间和耐心,给予他们像彭城书院这样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经典教育从不是急功近利的特效药,而是润物无声的春雨,在日积月累中重塑着生命的质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会了诵读经典,更学会了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如何建造更有爱的家庭。
感恩彭城书院这片文化沃土,让我的孩子从沉默走向表达,从封闭走向开放;感谢中华经典与圣贤智慧,让我们全家从迷茫走向觉醒,从绝望走向希望。愿更多迷茫的灵魂能在此遇见光明,让五千年的人文薪火,照亮每个独特的生命旅程。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为彭城书院第72期国学启蒙班幼儿养性3班小弟子丁一赫家长,在6月14日家长学堂上的分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