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下者成大器

(2025-06-17 09:33: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处下者成大器

 昨晚书院六实示范组的网络共修,170余位老师心灵同频,能量共振。这不仅印证了共修的价值,更彰显了老师们放下自我、精进求道的可贵精神,令人由衷赞叹。那看似“老一套”的共修程序,恰恰是“抱一”的生动演绎:致敬圣贤和祖国、同唱《老子颂》、诵读《道德经》分享文、公布实修分数、聆听实证分享……一百分钟时光,始终流淌着摄受心灵的能量清泉。而三位老师的分享,尤以心流涌动,滋养、温暖、照亮了在场的每一位。

    苗燕老师的故事,如一泓清泉涤荡人心。浸润书院圣贤文化五年,她坦言自己“变得越来越善良、感恩、知足、乐观”,每一次走进书院都是“心灵的滋养”,人到中年却“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因为生命开始醒来”。这份觉醒的力量,在她照顾肺癌晚期婆婆的艰难时刻,绽放出惊人的光芒。当刺耳的玻璃杯碎裂声划破寂静——那是婆婆烦躁中推倒水杯——苗燕老师心中不起一丝波澜。她只是平静地蹲下,清理碎片,然后轻轻握住婆婆颤抖的手,温柔抚摸其手背,柔声道:“妈,不想喝,咱就不喝了。”刻意放缓的语调,带着蜂蜜水般甜暖的耐心,瞬间抚平了老人心头的焦灼。这份超越本能的平静与慈悲,非一日之功,正是书院智慧长年累月化育的结晶。她带领家人,用心陪伴婆婆走完人生最后、也最温暖的旅程。

    苗燕老师感言:“如果不是走进书院,学习圣贤智慧,参加六实共修,学用《道德经》,我的人生定是自私狭隘,一地鸡毛。”她的践行,正是对老子“处下”“处众人之所恶”之道的深刻体悟。在书院,她默默坚守在看似最不起眼、最熬人的音响播放岗——一张小板凳,一方操作台,一坐就是几年时光。然而,正是这“处下”之地,成为了书院成就“大柱子”的摇篮。朱腾云、潘楠、王倩、耿庆芳等众多老师,皆从此地走出,担当重任。

   为何这“卑微”岗位能成就人?因为它正是能量的汇聚点。古德修行,常隐于“处下”处:六祖慧能大师曾为舂米工,周利槃陀迦尊者因扫地而开悟——他于日复一日的清扫中,悟出“以八正道之帚扫却三毒尘垢”的真谛。俗世常生贡高我慢,轻视低位琐事。殊不知,若能甘之如饴地安住于“众人之所恶”,便是降伏我慢的开始;若能怀着利他之心专注其中,烦恼执着便在举手投足间悄然洗涤。

    书院里,如苗燕老师般“讷言敏行”、甘守低位的典范比比皆是:后勤岗魏红丽、王玉美、韩小梅的无声付出;摄影岗朱旌德、钟庆来捕捉瞬间的永恒;主持岗滕丽娟的妙语连珠;非遗中心岗杨美玲的文化坚守;公众号编辑岗陈泳汐的幕后耕耘;更有陈加蓉姐妹,日复一日,默默守护着卫生间的洁净……他们择一岗,抱一志,或数年,或十数载,初心如磐。昨夜分享的张玉文老师,在福德班新闻岗笔耕不辍,字字真情;肖淑玲老师以五年光阴,化家庭“鸡零狗碎”为和谐温馨。书院的故事长卷里,这样的篇章俯拾皆是。

    “自胜者强”——先生昨日日记中这四字箴言,如黄钟大吕,为昨晚共修、为书院精神作了最有力的注脚。苗燕老师降伏烦躁,以柔克刚;张玉文老师精进于文,以笔载道;肖淑玲老师克己化家,以爱筑巢;无数书院老师安于“处下”,在尘埃中挺立……他们不是在征服外在,而是在降伏自心;不是在追求显赫,而是在平凡中做到极致。这“处下”的谦卑姿态,恰恰是生命最坚韧的脊梁!

书院每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都是回响圣贤教诲的道场。当心灵在“处下”处深深扎根,灵魂便向着智慧的高峰自由伸展。这便是书院给予我们的最珍贵启示:真正的强大,源于“自胜”;真正的成就,始于“处下”。于低微处行持,方能在至高处见性。感恩所有老师以真实的“做到”演绎圣贤之道,感恩这照亮生命的遇见!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