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带着孩子走进书院的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5月11日,周六,是母亲节的前一天。那一天我和之前一样早早准备去书院,不同的是,这次带着儿子一起走进了书院。他走进启蒙班孙月美老师的课堂,跟着老师同学们一起读《中庸》;我走进童蒙养正2-1班做助教,带领孩子们一起读《大学》。这样的画面现在想起来依旧是满心的欢喜。当看到李姣老师忍不住夸赞孩子积极主动、懂事、有礼貌的信息;当听到孩子说以后还想来书院的那一刻,我知道孩子要在书院与圣贤经典里扎根了,还有比这再好的母亲节礼物吗?
自从去年九月份进入彭城书院,我一直都想让孩子跟我来书院学习圣贤经典。很多书院的同修们大都是因为孩子在这里读经从而进入家长学堂,进而走进国学班、福德班、子衿课堂,走进志愿者义工队伍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是去年八月份主动在网上找到书院的,在阅读了书院公众号的很多文章后,拨通了书院的电话。那时正值暑假,书院夏令营的师生们正在“踏访孔子足迹”的游学途中。我还是迫不及待去了书院一趟,哪怕大门是关着的,至少我找到了书院。
看到他们读了这么多经典,我也开始在家带着孩子读《论语》。因为还没养成每天关注公众号的习惯,等我再去看时,发现九月份启蒙班的招生已经截止了,但国学班的最后一个批次的招生恰好是当天截止。孩子没有机会能报名,我有些犹豫自己要不要来。最后还是决定要来,因平时电脑基本不用,报名表格不知道怎么下载,截图表格打印出来填好后再上传到书院邮箱时,已经过了截止时间,不知道会不会被录取。当滕老师给我说你只要有真心就有希望时,我就不再焦虑了。晚上,当我接到已经被批准进入国学班的那一刻,心里特别期待走进书院的那一天。
进入国学班的第一天,我就确定自己来对了,对于孩子没能及时报名进入启蒙班更加有些小遗憾。当得知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都是下午两点上课,正好和他们学葫芦丝的时间相冲突。一方面我想着怎么引导孩子欢欢喜喜进入书院读经,一方面想着怎么和老师调个其他时间上葫芦丝课。有一次葫芦丝老师腰突然闪到了,临时取消上课,我满心欢喜地跟书院启蒙班老师联系,请求给个试听的机会。老师们都很包容,我如愿以偿。下课后孩子们跟我说还是想在家读《论语》,我反复沟通之后尊重了他们的意见,想着在家读也是好的,都是一样的经典,只是换个地方而已。
当我在书院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环境与环境是不一样的。书院是一个集圣贤智慧的高能量的道场,每次走进书院,都会感觉到舒服、自在、祥和,不由自主的内心欢喜。在这里,不需要掩饰,不需要刻意,敢于去说内心的困惑与焦虑,敢于挑战自己,敢于犯错,因为大家的包容,不再内疚地把目光盯在没法挽回的错误上,而是从错误中汲取能量向前看,给自己说下次可以做得更好。我又萌生了想让孩子来书院读经的念头,我想让他们在这样高能的环境下读经,跟着一群大爱的老师和精进的同学们一起读。这样收获到不仅仅是知识,书院里的能量无形中会滋养他们的心灵世界,润物细无声中影想着他们的念思言行。
当我再次跟孩子们商量下学期去书院读经的想法时,他们表示在家读挺好的,不想去书院。虽然我特别羡慕去书院的孩子,但我想还是我的能量不够,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结果,缘分没到我强迫不来,做好自己即可。先生说,要用生命影响生命,我好了,孩子就会好的。想到这我就觉得更要在书院好好去修身增能。这学期我选择了周六早上来书院做助教,周日上午在书院国学班学习,爱人和孩子们都很支持。因为7:40要到教室,每次快要迟到时,我都把哥哥放在上课的半路,我们一个朝南,一个朝北,他走着去上课,我骑车去书院。虽然弟弟不想跟着去书院,但他已经看到了我在书院的变化。三八节那天,那个周六的早晨,我被孩子用心准备的诸多小礼物深深地滋养了,在写给我的信里他说了我在书院的变化,在我早共修的音乐中醒来他很安心和幸福。我每天忙于自己的读经、抄经、线上共修,他都是看在眼里的,那一刻我知道孩子已经接纳书院了。我实证了先生说的“增能长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很快到了弟弟的十岁成长礼,每个班的孩子都表演一个集体节目。当看到四班的孩子集体诵读《弟子规》时,孩子给我说他们班语文老师是特级教师。我说不愧是特级教师,选的节目就是与众不同,妈妈之前也想推荐你们班读《弟子规》,看来我和特级教师想到一起了呢。在家你也读《弟子规》了,你觉得妈妈是不是跟着书院很好,而且我们书院早在十八年前就一直带孩子们读很多圣贤经典了。书院是不是更厉害?因为那里面有很多这样的特级教师,他们在书院做事却没有任何报酬。你也来书院读经吧,孩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说暑假正好葫芦丝学完了,五年级的时候就去书院。
就在前两天,书院的武老师晚上给我发信息说,她点的一杯饮料在公司下面的丰巢柜里忘拿了(离我家很近),让我取了给孩子喝。弟弟写完作业,我让他记好取件码自己去取,最后因为要手机刷码我也过去了。因为要输入武老师的电话号码,微信语音了武老师,报了号码取了饮料。孩子说谢谢的时候,我说“你看我们书院的老师都太好了,时刻都想着我们,你赶快来我们书院吧。”武老师也诚挚邀请他,他很开心的说:“这周就去。”喝了饮料在广场玩到九点回到家,转身就拿起课外书看了起来。我说先把《中庸》40-50段读一遍吧,读完你再看书。老师都不让插班进,好不容易给争取的,咱得提前准备吧。他点头同意,并选择先读经再去看书。
周五晚上,我提前把书和给同学们带的糖放进了书包里,给孩子说“在书院见到老师要先鞠躬;不会的不要着急,慢慢跟上节奏;行上课礼时,要有恭敬心;读书时要指读……”我像一个刚入学孩子的妈妈满心期待地给孩子准备着,温柔而有耐心。四年前孩子进入小学时我没做到的事,在此刻弥补了。
周六下课看到弟弟一脸开心的样子,问他在书院读书好不好,他说很好,下次还来,还给我说书院里的同学和他班里的同学不一样。他们班有的同学说话都带口头语甚至说脏话,但书院的同学却没有说的,还说书院的老师都很温柔,他们学校的班主任有时急了还会对一些不听话的孩子进行小小惩罚,但书院的老师却没有。还给我说这次糖带少了,他们班有49个孩子。我的失误,我也没问,就以为最多40个孩子呢,让他数着带的。看到李姣老师发来的信息,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自我介绍时阳光开朗,读经时积极主动,感恩李姣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感恩孙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了孩子满满的情绪价值,丝毫没有中途插班的不适应表现。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怎能不喜欢自在呢?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2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新闻中心精校组成员、童蒙养正2-1班助教 仇文芝。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