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瑞云老师文章:我是这样践行“不善者我亦善之”的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讲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所谓“善者”,是指顺道而行的人;所谓“不善者”,就是背道而驰的人。但不善者的本性并没有变,只是习气、环境、教育导致他们离经叛道。他们是迷路的人,圣人给他们指明方向和方法,也给予他们温暖和耐心。只要让善的光芒不断扩大,恶就会慢慢消失,这样不善者就恢复了本性,进而促使人人向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有三重境界:第一,别人以善对我,我也以善待他,这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人性层面;第二,若他不友善,我还善待他,这就超越了人性进入了神性层面;第三,如果连善恶的概念都不存在,只是顺道而行、自然教化,这就连通了广大包容的道性。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将会发现圣人“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情怀,是其“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必然结果。我们普通人,一般来说善待别人往往是有条件的,就是说,我们只会善待那些善待我们的人,而那些不能善待我们的人,我们也很难善待他们。而圣人则以“百姓心为心”,因为没有一颗自我的心,所以不会以自我为衡量标准。对比一下,普通人虽然很难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但也都会在内心深处承认圣人这个博大的情怀。正是因为这个心理基础,圣人才能够感召人们和他一起向善。中国古人一直提倡“以德报怨”,这一观点显然同老子所说的“不善者吾亦善之”是同一个道理。
前几年老家邻居盖新房,砌院墙越过我家宅基地界,家中善良老实而又有些口吃的大哥,争不过对方,气的胃病复发。姐姐打电话找夫君诉苦,要求邻居拆除院墙挪出地界。听到此事的夫君,瞬间脸色大变,心生恼怒之相,我于是劝谏夫君,邻里之间和为贵,吃亏是福。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何不效仿古人“六尺巷”的故事,礼让善待对方呢?深明事理的夫君最后采纳了我的建议,我们一起回老家安抚好大哥,善待感化了邻居,一场邻里纠纷就此归于和谐。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另一方面,因为别人不善待自己便去怀恨别人,也是一种很不划算的做法。小区楼下有一卖韭菜盒子的早摊点,因为我平时不怎么喜欢吃韭菜,所以很少去买。但我每次路过她家摊点,都会微笑着主动跟女老板打招呼,但她每次都是爱理不理的。一次,表妹来家中看望我们,好几次我们一起走过那个摊点,我照样每次和摊主打招呼,她依旧是爱理不理的。表妹便忍不住对我说道:“你难道没看到那个人那副样子?为什么还要跟她打招呼呢?”我却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别人怎么对我,那是她的因果;我怎么对别人,则是我的修行。别人眼中的我那不是我,我眼中的别人才是我。我的行为本身是好的,为什么要根据别人的态度来调整我自己待人的方式呢。”
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有情怀有智慧的人。只要我们自己心怀阳光,阴霾的外在环境便伤害不到我们。人心都是肉长的,她来伤害我们,我们反而善待她,那她怎么会没有一点感触呢。后来这位摊主就转变了对我的态度,反而主动跟我打招呼,一切归于美好与和谐。
善能感化不善,信能包容不信。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政府和人民依旧以慈爱淳朴为出发点,始终坚守本心,坚守善良和诚信,始终保持一颗向善之心,以诚相待笑迎天下客,主动接纳一切善意国家来开展贸易,积极主动地帮助别国走向发展的正道……中国通过自己的真正做到,彰显大国风范,以平等正信来引领时代潮流,为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太、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1组成员、2018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福德班教委会成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