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我与爱人同在家中参与书院六实晨间共修。气息吐纳间,心绪渐宁。修罢,爱人轻声相询:“今天去书院吗?”“当然!”我应声而答,不假思索。彼此心意相通——念及今日罗马老师需带领义工老师们排练舞蹈,我便思忖着分担:先去菜场采买新鲜食材,为同修们准备午膳。
从菜市场来到咱们书院厨房,我摆开架势,耳机里流淌着旋律,口中亦随歌轻和。手下利落,食材在砧板上跳跃。心中却飘过一个温暖的念头:“若先生和师母来到南通,便能尝尝这烟火气里的心意了:河蚬戏茄子、银丝跳热油、青椒煨牛肉、海鲜烫青菜、甜酱刷凉粉、清水浴文蛤、皮蛋躺豆腐……”思绪悠悠,正盘算着滋味浓淡,忽闻耳机里“叮、叮”两声清脆提示——正是上午八点五十九分。
转身拾起手机,心头微跳。定睛一看,竟是先生发来的消息!这信息,如春雷贯耳,瞬间穿透了锅碗瓢盆的交响:“今日芒种:收起所有能伤人的锋芒;种下慈悲善良的种子,是这个节气最大的意义!”
字字千钧,烙印心间。两遍叮咛,是师者以慈心挥动鞭策:世间至重之语,当刻入骨髓,融进行住坐卧。灶火映红脸庞,我躬身向着虚空,虔诚回禀:“谨遵师命,感恩先生!”恰在此时,锅中青椒“哔剥”爆响,清脆热烈,宛如替我心潮澎湃,应声允诺。
灶火未熄,心灯已明。先生的箴言,便是我今日修行的种子。如何落实?且从这烟火人间做起:
首先,要管住嘴,收住心锋:开口前,心头先悬一问:“此言可会伤人?”
遇拂逆事,心中默数三息,待浊气下沉,再作言语。入夜自省,扪心而问:“今日可曾对家人急眼嗔怒?”
其次,将善意织入日常经纬:于书院操持庖厨时,刀落砧板,心念流转:“愿此餐饭,滋养同修身心,暖胃亦暖心。”
行走世间,见人负重,顺手托扶一把;遇人过失,先起一念:“若是我处此境,或亦难免。”多一分体谅,少一分苛责。
再者,勤耕心田,遍植善根:日行一善,不拘大小。为爱人精心烹制三餐,体贴关怀,便是最亲近的福田。将远在澳洲时那份对周遭一切的温和笑意延续下来,对每一个遇见,报以真诚的微笑——这微笑本身,即是无声的善种。
先生的话语,已如饱满的种子,深深植入我的心田。自今而后,愿少言刺耳之语,多行温暖之事——恰似今晨为同修们洗手作羹汤,以实实在在、带着烟火温度的行动,将这芒种时节“收锋芒、种慈悲”的深邃祝福,悄然传递,播撒于身边每一寸光阴、每一个有缘相遇的心灵之中。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 蕊静。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6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