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蕊静老师文章:她如一泓清泉涤荡着我的心灵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毛毛老师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一种罕见的“无我之境”。当常人困囿于“语言不通怎么办?不认识人怎么办?”的世俗焦虑时,她却能以惊人的单纯直抵本质:“我要把这么好的东西传播出去”。这种思维上的简化不是智性的匮乏,而是精神的高度提纯。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在此得到了生动诠释。毛毛老师的故事告诉我,真正的精神力量往往诞生于这种“减法思维”中——剥离一切功利计算,回归最本真的初心。当我们的心灵不再被得失利害的复杂网络所缠绕,内在的光明便能自然流露,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毛毛老师所展现的“柔弱中的坚韧”颠覆了传统的力量认知。在异国他乡的困境中,在病痛缠身的折磨下,在生死攸关的考验前,她那看似脆弱的身躯却展现出惊人的精神韧性。这不禁让我想起《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的智慧。毛毛老师的柔弱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能够顺应生命之流的智慧;她的坚韧不是固执,而是与大道相合的坚定不移。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统一,恰恰构成了最高级的精神力量——如水般柔顺,却能穿石;如风般无形,却能塑山。
毛毛老师与周遭世界的互动揭示了“愿力与宇宙响应”的深刻法则。车祸中的神奇脱险、地震中的房屋独存,这些超常现象或许难以用常理解释,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可能:当一个人的愿力纯粹至诚时,似乎能引发某种宇宙共鸣。我深信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更高层次理解——精神能量的纯粹付出,终将以某种形式获得存在的回响。毛毛老师的经历和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宇宙远比我想象的更为“有情”,它对每一个真诚的愿望都会作出回应,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保持初心如一的纯净度。
毛毛老师将《道德经》的智慧活化为具体生命实践,她不仅是经典的研读者,更是经典的化身。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思想不再停留于头脑,而是转化为每一寸血肉、每一次呼吸。她对拳操舞的传播不是简单的健身方法推广,而是一场关于“道法自然”的身心灵教育。
毛毛老师的生命故事给予我最珍贵的启示或许在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获取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不在于遭遇什么,而在于如何转化遭遇。她将个人病痛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健身术;将异国困境转化为跨文化传播的机遇;将一切逆境视为老天的考验与安排。这种将“毒药变甘露”的转化能力,正是大乘精神的精髓所在。毛毛老师的故事教导我,真正的修行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真正的愿力不在豪言壮语,而在面对挫折时的坚守初心。
毛毛老师的智慧启示可以凝结为三点:其一,纯粹利他的愿力能够唤醒生命内在的神性维度;其二,精神的强大不在于控制外境,而在于面对任何外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光明;其三,真正的成长发生在关系中,发生在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中。这些启示在今天这个充满焦虑与疏离的时代尤为珍贵。毛毛老师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具备但尚未开发的潜能——那便是以愿力为舟,以恒心为桨,渡己渡人的精神力量。
毛毛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纯粹利他的愿力,能让人超越困境,创造奇迹。她以柔弱之躯行刚强之事,用至诚之心感召天地助力,将《道德经》的智慧活成了生命的光。
我该如何向她学习呢?首先发心纯粹——做事不纠结得失,只想“如何利益他人”。哪怕环境艰难,也要像毛毛老师一样,守住初心,让愿力成为前行的灯塔。第二行动坚定——不因困难而退缩,像她传播拳操舞那样,脚踏实地去做,而非空想“万一失败怎么办”。第三修心转境——在低谷时相信“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把挫折看作老天的考验,用积极心态转化困境。第四简单专注——少则得,多则惑。减少杂念,专注当下,像毛毛老师一样,以单纯的心做正确的事。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有先生的引领,有书院的滋养,我一定可以也一定能像毛毛老师那样,以愿力为根,以行动为路,在平凡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光明。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