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深入阐释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意义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活动 |

时近端阳,粽叶飘香。5月28日上午,虽然天气热,却阻挡不了福德班的长辈们到书院学习的热情。八点刚至,大家就怀着期待的心情,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书院。彼此见面,热情行礼、顺序签到,然后来到明伦堂共同诵读中华经典《道德经》,一起汲取圣贤老子的智慧。随后,到明德操场做养生拳,虽然出了一身的汗,但是大家都感觉神清气爽。九点整,大家一起回到明伦堂来举行与圣贤祖宗链接的上课礼,一起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父母和师长行三鞠躬礼。礼毕,福德班迎来一堂意蕴深厚的文化讲座。书院院长汉风先生以《端午节:传统习俗与现代意义》为题,引领学员穿越时空,探源古老节俗,重识中华智慧,更厘清了对端午祝福的当代迷思。
讲座伊始,汉风先生以“改变思维,才能改变命运”的智慧箴言点题,重申书院倡导的“两张卡”理念——物质保障的银行卡与精神福田的德行卡。他殷切寄语福德班的长辈们,要想修好下半生,唯有常怀恭敬之心,不断在“德行卡”中积累善念善行,方能真正收获人生福报,并最终完成一世解脱到永远的终极使命。这一深刻洞见,为整场讲座奠定了修身明德的基调。先生在当天的讲学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溯天象之源,解“端午”真义。先生从中华八大传统节日切入,强调尊崇习俗、爱国爱家的文化根基。他深入剖析“端午”之名:“端”为端正,“午”居中央。仲夏五月五日,古人观天象察地理,此时苍龙七宿横亘南天正中,如“飞龙在天”,乃全年周天运行至中至正之位,故称“端午”,蕴含天地运行之大道,昭示“正中之正”的崇高境界。
二、习俗纷呈,承载千年文脉。讲座系统梳理了端午节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先生指出,这个古老佳节不仅清晰记录着先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更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龙舟竞渡的激昂、粽叶飘香的温情、悬艾佩囊的祈愿、祭神拜祖的虔敬……南北习俗虽有差异,别称虽显繁多(如端阳、重午等),却共同编织出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壮丽画卷,龙舟精神更贯穿其中,成为民族韧性的象征。
三、正本清源:理直气壮道“快乐!”针对当下关于端午祝福语的争议,先生依据民俗学研究成果正本清源。他指出,端午节的设立初衷本是一个顺应天时、祛病防疫、充满生机的“欢乐节日”。所谓“因含祭祀内容而不能互道快乐”的说法,实为对传统文化的误读,窄化了其丰富内涵,更无益于传承。他强调,“端午节安康”之语于史无据,实为现代社交媒体新创;而将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附会为节日唯一意义,也只是后世赋予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也应当理直气壮地互道一声‘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快乐”这一掷地有声的结论,廓清了迷雾,赢得了全场共鸣。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汉风先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让福德班的长辈们深刻领悟了端午节的天文渊源、习俗流变与文化精髓,更坚定了守护传统本真、自信传承文化的信念。缕缕粽香中,古老的端午智慧与“两张卡”的人生哲学交相辉映,为彭城书院学子的精神家园再添馥郁芬芳。
课程结束前,汉风先生向全体成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携手并进,紧跟书院的脚步,在班主任曹桂莲老师的带领下,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一起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