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场景太让人陶醉了

(2025-05-22 09:12:08)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院活动
这些场景太让人陶醉了

517日,星期六。这一天是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第72期公益国学启蒙班正常上课的日子。这一天,400多名少年儿童分三批走进书院学堂,诵读中华经典;400多位家长也与孩子一起进入书院,在家长学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一位家长在感悟中所言:“我和孩子每天都期待星期六的到来,因为这一天我们可以一起去彭城书院。进了书院的大门,家长向左走,孩子向右行,我们到各自的教室学习相同的内容——中华经典和圣贤智慧。”   

早晨7:30,义工老师们换好印有“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12个大字的红色义工服,进入各自的岗位。迎宾、签到、引领家长和孩子走进各自的教室静场、主持、行礼、上课……一切都井然有序,一切都严肃活泼,一切都充满爱和关怀!

现代教育,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管读什么书,经典永远绽放着智慧与道德之光。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也是最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所以,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诵读经典就是培根铸魂的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耐心浇灌,静待花开。书院所推行的正是圣贤的经典教育。

早上8:00,书院的明道堂、明德堂、明伦堂等教室里响起朗朗的书声。这个学期孩子们按照年龄从小到大依次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家训》、《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10余种中华经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的养育分为个关键阶段:

一、 幼儿养性阶段“弟、三、百、千”总字数约3700字,其中不重复的字约1600多。通过每日指读,反复诵读100遍以上,儿童可在短期内突破识字瓶颈。这一方法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生理规律:《弟子规》《三字经》是三字一句,而《百家姓》《千字文》是四言韵文,其工整对仗的文体特点使文本朗朗上口。配合指读训练,可形成多感官协同。

二、 童蒙养正阶段,通过对《大学》《中庸》《孝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利用孩子记忆力强的特点,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陶冶性灵,开阔心胸。

三、 少年养志阶段,通过对《论语》《孟子》《道德经》《诗经》等的学习,激发抱负,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

个阶段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教育应顺应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这就是培根铸魂的扎根教育。

镜头定格在下午4:30,家长们都带着开心的笑容带着孩子们离开了,书院恢复平静。而很多志愿者仍然在默默劳作,恢复讲堂秩序,整理桌椅板凳,打扫教室卫生,清理厕所环境,交流工作心得,研讨下周课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书院的操场,一片静谧和谐。春去秋来,不知多少个星期六就在这样平凡的日子里流逝。但是书院所传播的中华优秀统文化与圣贤智慧的种子,已经遍布彭城热土,乃至神州大地、五洲四海。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它们会开花结果,为和谐世界绽放自己的光与热。

【图文/彭城书院启蒙班新闻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