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下不争组挑战月六人心得感悟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在挑战月,第12组谦下不争组共收到14位老师所写的感悟,姓名如下:周恒芹、张娟、陈辉翠、郑敏、侯瑞华、刘龙秀、魏彩蝶、刘伟、张巧娣、朱广杰、陈菁、仇文芝、曹玉萍、武云辉。老师们的每一篇文章都记录了自己思想的蜕变和升华。除独立推送之外,现合辑6位老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全体同修向这些老师看齐,珍惜自己在书院大家庭学习的机会,修身不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张娟:今天你感恩了吗?
今天读《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之问道心得第十条:“在光明世界中,黑暗中的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感恩、和谐、博爱、精进这几味药,具有威力巨大的疗愈效能!《道德经》讲世间真言,读《道德经》就是读自己的生命,运用大道的力量,将为我们的人生插上翅膀。”读到这一条,我对“感恩、和谐、博爱、精进”等词汇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
首先是感恩。今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感恩了吗?身体用尽一生来奉爱我们,这支组织精密,能力优秀的部队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世间的好友,我们尚且知道要礼尚往来,对于身体,我们可曾想过要好好好报答它?身体最需要的不是有形的保健品,而是无形的精气神,每天和身体对话成了我的习惯。每天我会和身体说:“我的身体啊,谢谢你,我爱你。错误的对不起,伤害的请原谅。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爱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地才开始走进生命,才能更深层次地来疗愈身体。敬畏身体时,我们才能真爱生命,才能谈得上爱护众生。
其次是和谐。只有身心灵和谐才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和自己的五脏六腑建立和谐的联系。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只有这个小宇宙与天地相和,五脏六腑和平共处,气血通畅,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每天和五脏六腑对话成了我的习惯,在静坐时和身体链接。我的心脏啊,我看见你了,你是那么的健康、平衡,你跳的是那么的有力,谢谢你,我爱你。会用意念让你变得更加的健康、更加的平衡,跳的更加的有力。谢谢你,我爱你我的心脏。用这样的方法和肝脏、肺脏、脾、胃、肾脏一一做了链接。我还会和我的骨骼、血液一一链接,就这样每天和身体对话,我的身体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和谐。
再者是博爱。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王国,身体也是我们最忠实的朋友。它一辈子都在用坚强隐忍的爱,守护我们。就在这一秒钟,身体已经造出了一百万个红细胞,为人体输送氧气、维持生命,等完成任务之后,再静静死去。每一次我们糟蹋身体的时候,它都会本能地启动保护措施,顽强抵御外敌。直到人濒死之际,身体还在为我们着想,大脑发出的最后一道指令就是把最后5%肾上腺素,集中到神经系统和声带肌肉,以便人能够交代后世,最后大脑才会向所有的器官告别!身体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怎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谢谢你,我爱你——我的身体。
最后是精进。我们每天都要和身体链接,每天静坐,每天一遍拳操舞,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身体的亚健康、小毛病会自动消失,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人的身体是一部机器,需要遵循使用说明书来操作。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从不静下心来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静下心来,关掉大脑中的杂念,提起觉知,按照觉知的指引去生活,就能健康地享受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从温暖柔软到寒凉僵硬的变化过程,保持内心的温暖和柔软,就能升起爱和慈悲,气血畅通无阻,疾病自然无处藏身。提前治未病,守护好身体的健康,它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2、刘伟:每一次自我反思都是一次蜕变
这个是挑战月,这几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向自己挑战什么呢?想挑战的问题很多很多,自己身上也是诟病多多。思来想去,从大半年来在书院修身感悟中得到启发,原来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心”的问题。因此,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向自己的内心求索,才有答案。“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用这句话,鼓励人向内审视自己,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以前遇事总抱怨外界,抱怨他人。读了挑战月的祈祷文,才觉醒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关键。改变自己,世界也随之不同。当我不再将失败归咎于他人和环境,而是向内求,剖析自己的不足时,便找到了成长的密码。每一次自我反思都是一次蜕变,让我在挫折中变得更强。向内求是一场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它让我抛弃浮躁与虚荣,直面内心的恐惧与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接纳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一旦学会了内求。便很容易破除内心的执念与障碍,进而战胜自我,把别人当成我们的镜子,来映射自己的内心。我们发现别人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其实是自己某些方面做的不好。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人才能一天比一天强大。
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唯心造,无心自解脱,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人的很多烦恼都是源自我们心中的执念,执着什么,必然受困于什么。心力就是我们的生命力,一个人一旦精神开窍,他就会身心归位,一心一意地向内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认为世人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他强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 ,只有求之于内,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规律。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多坎坷、困难和挫折,我们目前的苦,不是苦,是福,不是大福之人,连受苦的资格都没有。没有经过苦难的洗礼, 就背负不起太多的福。当人折磨到生死边缘,增心智、健筋骨,苦尽甘来之时,才能扛住福,接得住运。我们普通人,如果没有这些磨难,我们拿什么改变、提升自己。所以,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住气,艰难的路不是谁都有资格走,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
生活中给予我们的困难并不值得感谢,值得感谢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那个不认输的自己,那个一次次从低谷走出来的自己。当你熬过了所有的苦难,生活就不会再给你难堪,世间所有的福报和好运都是你积攒的人品和善良,一切磨难皆修行。福报与磨难是相生的,一个有福报的人,并不是一切都顺利,而是在经历了诸多挫折和磨难之后,还屹立不倒的人。一旦一个人有足够迎接磨难的自信,有足够挑战磨难的能力,那么,在未来他终将成为一道光。
3、陈辉翠: 撞车撞出了好运
这周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太开心的一周,因为宝爸不想让我周日去书院,原因之一是周日天气特别不好,出行不安全;二是他想这个周日请侄媳妇来家里吃饭,这样我们全家就要在家。我表达了不想请假的想法,我明显看出他的不开心。为了不引起矛盾冲突,所以我就不接着这个话茬往下说了。就这样过了好几天,我一直很纠结是听从他的安排还是听从我内心深处的想法。
28日中午11点钟,我开车出门去接孩子回家吃饭,由于着急,出地库的时候没停下来观察车辆,就直接上路了。好巧不巧,对面开来一辆特别快速的车辆,我已经拼命躲闪了,可是他的车头还是狠狠的撞在了我的车屁股上。当时我的脑袋是懵了的,开车10年,第一次出现事故。我的第一念就是“你这开得也太快了,60码都有了”。有了这样的念头,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开这么快干嘛,吓死我了。如果不是我提速一下,直接就撞到我驾驶位了。”对方是个男士,下来看看车况,看看我,然后说“只要人没事就是万幸,直接报保险吧?”然后对方熟练的线上报警,然后要了我的身份证,配合民警拍视频、拍照片,而我就呆站在路边,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又啥也不懂。一切处理好后,我就回家等待通知了。
两个小时后,交警直接发信息到我手机上,判定我全责,因为我上路没有让直行车道。刚开始我还委屈呢,心里想如果不是他车速太快,压根就撞不了车啊,应该每人一半责任啊?又过了两个小时,孩子爸爸回家了,他坚定的告诉我:“不管人家车速多少,你上路就要让行。是你没判断清楚对方的车速,责任在你。”听他一顿数落,我好似明白了一些,也就欣然接受了,不再有抱怨心了。
他还跟我说“我这几天眼皮一直再跳,所以前几天我不让你出门。你这发生事故了,我眼皮也不跳了,立马就好了。”我突然间转念,也许今天我的车身替我挡掉了血光之灾。感恩我的车,感恩对方车主没撞到驾驶室!感恩老天庇佑!晚饭前给自家嫂子打电话,阴差阳错的把请侄媳妇吃饭的时间定在了周六晚饭,大家都可以到场。突然特别开心,这样既不耽误请客吃饭,又不耽误周日去书院学习,简直太好了,感恩这次事故!
4、朱广杰:一次做星评员的经历
2024年岁末,我接到张娟老师的信息:“六实星评员岗位,请朱老师接棒。”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但不假思索地回复她:“好的,我准备好了”。其实说实话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确信只要抱着无我利他的心接过了接力棒,方法自然就来了。先生常说,在做事中成长,在历事中炼心,心法生方法。只有做了才能拿到能量。我想,先去尝试体验,一切都需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勇敢的面对这一切才能真正的成长。
2025年1月份,我担任12组谦下不争组星评员的工作,我深知我们小组修身情况记录全部交由我来统计,不能马虎,一定要尽职尽责,把这项工作做好。但事情确实又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项工作并非只是简单统计下打卡情况。如有人员变动,整个统计表也要随之变动。在进行统计时,我们小组增加了人员,而我只是简单地把人员名单加在了后面,没有增加求和,导致最后汇总时,总分数和人员不符。当时也没有多想,书院统计员要求交表时,我直接把那个表发了过去,以至于后来被返回让我修改,我愣是没看出来这样低级的错误。原来我们小组报了13个人,总分只有12人的,经同修一点,我猛然惊醒。陈老师是中间加上去的,我没有按流程添加,以至于表格被返回。给大家添了麻烦,我在这里诚恳的向大家道歉,对不起,请原谅,谢谢您,我爱您!
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无论遇到何事,我都要细心,耐心,静心,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不要自以为大,不要看轻小事,不要轻视别人,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人生的成功在于事事认真。人生无小事,天下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
这次经历,我感悟良多,很多时候道理只通过听、读,往往成为耳旁风或过雨云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跌倒过,思考过,才更加的刻骨铭心,才会真正的成长。相信此后的我会更加慎重的对待一切事情,不分大小,只问尽心。天下所有成功的人生都是用真诚心去成就的,能够为人服务本身就是莫大的荣幸,能为人服务者比被人服务者更能获得幸福。
5、仇文芝: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少阳:非常感谢3月8日你给娘亲准备的诸多礼物,每一样礼物都很用心。虽然你提前给我说要送我礼物,但我没想到会这么多,这么用心。娘亲会永远记得那个充盈着儿子满满的爱的周六的早晨。那天刷牙时忍不住哭了,因为赶着要去书院,只是深深地抱了抱你,但娘亲感受到爱的能量在心里不断涌动,这种只有在书院感受到的能量,娘亲感受到了,非常感谢你。
虽然娘亲很想让你进入书院读书,多与书院链接,但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我虽然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但却总想着也许哪一天你会和娘亲一样喜欢上书院。今天我从内心真正释怀了,虽然你没进入书院,但我看到了你正在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之前的你会送我美甲、卡通戒指等女生喜欢的饰品,这次送的却是十八籽手串,而且还特意给我说不要在乎这个手串,要看重这句话“所得皆所期,所求皆如愿”,真的是把书院注重对内在美的追求学会了呢。
在你写给娘亲的信中,我知道你能感受到娘亲进入书院后脾气比以前好多了。先生说:“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我好了,一切就都好了”。确实如此。其实娘亲越来越能感受到你的体贴懂事,有时你看到我不开心,故意跑到我跟前喊着“娘亲”,一遍又一遍的喊着,开心的喊着,直到我像你一样大声而又开心地答应了,你才笑着离开了。感恩这一生我们母子相见,给了娘亲太多的感动。《问道心得》里说“父母是根,子女成才背后靠的还是根的力量。所以孝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当孩子向周围发出这种正能量时,也会反作用于他,给予他更强大的成长动力”,“好好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才是我们生命的根,用孝心浇灌我们的根,生命之树自会枝繁叶茂吉祥来”。
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对父母、对长辈孝敬的孩子他的人生更顺。在学校,你喜欢所有的老师,所有的老师也就自然感应到你内心的喜欢,所以学习对你来说很轻松。新来的老师虽然一开始注意不到你这个课代表,你听了娘亲的话理解新来的老师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并主动勤快地去询问老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少说多做,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的。你听话照做了,也自然赢得了老师对你的喜爱。不仅是父母、老师,当你走向社会,对所有的前辈和领导,也要保持恭敬、谦卑、感恩、微笑的品质,你付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之前的你总会问我为什么要学《论语》?我经常把先生说的话一次次地说给你听:学《论语》是让你先学会怎么做人,再学会怎么做事。会做人会做事的孩子,学习就是顺带的事。虽然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你也不再去问这个问题,我还想再补充一点,学习经典,就是在与我们的圣贤祖先进行连根。一颗好的树苗,只有深深地向下扎根,与泥土紧紧的相连,它的生命才能茁壮成长。泥土是树苗的营养,生命的源泉,而经典作为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的沉淀也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诵读经典也就是在不断汲取祖先的智慧与营养。虽然现在你每天读着感受不到,但无形中他们会进入你的思维,与你生命相连,相信有一天你会感受到古圣先贤给予的能量。
感谢儿子总是让娘亲这么省心,让娘亲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谢你包容着娘亲的坏脾气坏情绪,我要成长的快一些,跟得上你的步伐,陪你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段路。
6、陈菁: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外认知是世俗的聪明,对内反省才是根本的智慧。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够真正地认知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他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只有认知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愿意挑战自己,才能不断地改进和提升。自知之明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基础,也是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源于《道德经》的谚语跨越了千年的时空,道出了人类认知的终极命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用语言填满每一个空隙,用声音占据每一寸空间。但真正的智慧往往诞生于沉默之中。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浮躁中坚守本真。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是通向自我认知的必经之路。
沉默是自我认知的一面明镜,在喧嚣中,我们容易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所左右,失去对真实自我的把握。只有在沉默中我们才能直面内心的声音,看清自己的本质。在人际交往中,沉默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一个恰到好处的沉默,可以化解冲突,增进理解。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沉默。社交媒体的喧嚣,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回归沉默,才能找回精神的自主性。守护沉默,就是守护人性的尊严。沉默不是逃避,而是直面,不是软弱,而是力量。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在众声喧嚣中听到内心的声音,在静默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