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值此彭城书院18周年华诞之际,南通分院的义工老师们满怀感恩与敬意,以文字寄情,愿以寸心报春晖,共贺书院风华正茂,再谱新章!七位投递征文的老师代,表南通分院全体同仁,向书院家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山海同往,共赴下一个十八载春秋!这七位老师是:田海燕、罗马、蕊静、艳秋、亚玲、江华、朱玲。我们将把他们的大作分为三辑奉献给大家,即罗马与田海燕伉俪(上);蕊静与艳秋伉俪(中);其他三位老师(下)。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并从中汲取修身增能的力量。】
1、田海燕:踏入书院之时便是重生之日
2023年5月1日,杜局长带领南通20多位传统文化爱好者到徐州的彭城书院参学,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持观望态度,跟随而行,有些不以为然,心不在焉——这主要因为那时我孤陋寡闻,我对彭城书院和汉风先生一无所知,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来到了书院。
从未参加过任何游学活动的我,第一次游学就选择了彭城书院,而这第一次之旅,却让我与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次走进书院,首先被志工老师们典雅端庄的微笑及90鞠躬礼震撼到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祥和融洽的气息!书院人谦卑柔和、无我利他的恭敬之态,一下子就融化了我强硬执着的冰冷之心!我被书院人的言行举止深深感动着,他们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令人折服,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5月1日,书院举办第22期“中华女子智慧研修班”。我在书院楼下等人时,遇到一位陌生的中年女性,她身着传统服饰,温文儒雅地朝我走来,面带微笑点头问候。这意外的邂逅,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紧接着来到书院签到处,身着高雅蓝色礼服的老师们面带微笑,向我们行90鞠躬礼;签到处的老师们身穿红马甲,引导我们排队。特别是收手机的志工老师,始终弯着腰、带着微笑,轻声细语地与我们交流。原本不少老师不情愿交出手机(因第一次来,想在课堂上录音),但最终都服服帖帖地主动交出了手机。
签到处离课堂有一段路程,我们经过耕读园、穿过草坪时,我与一位老师不谋而合地相互对视了片刻。我们彼此未说话,只是静静地对视,可这一眼,却穿透了我的心,让我飞速转动的大脑瞬间静了下来!后来我将这一奇遇告诉杜局,杜局说:“这就是静如止水的境界。你知道吗?她就是汉风先生的太太,刘思苇老师。”
杜局的话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因为这两天,我一直看到那个“瘦弱”的身躯在后勤打饭、洗碗、收拾残局。等所有人打完饭,她才一个人静静的坐下来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回忆着一幕幕,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陷入了沉思!我还未走进先生的课堂,就被师母给润物无声的上了一课!而书院所有志工老师传递给我的祥和恬淡之气,早已让我不由自主地卸下“盔甲”,内心的防线也不攻自破!
进入明德礼堂时,我早已从那块坚硬的冰融化成柔顺的水,融入书院。盼来先生讲课时,我首先被巡场音乐惊讶到,尤其是先生上讲台时,师生相互行鞠躬礼、掌声雷动的环节,竟让我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只见先生身着得体的黑色传统服饰,和蔼可亲,开口说话更是特别接地气,完全不像简介里那些头衔给人的距离感!
这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说的“道心之中有衣食”,还有永生难忘的几点:第一,先生的母亲常对他说:“孩子啊,你在外面弘道,一定要只说自己做到的。说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说……”。第二,先生讲到,被放到玻璃瓶里的跳蚤,因为顶部受限,永远只能跳那么高。要恢复它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它回到群体里。第三,雄鹰为重生必须经历蜕变的痛苦。这看似简单的几个故事,足以让我终身铭记!一天半的课程接近尾声,最后一个环节是写立命书。我毫不犹豫地写下:“我要打破我执,我要用生命来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南通一行人为赶行程,没等课程完全结束便先行离开。万万没想到,志工老师们齐刷刷站成两排长长的队伍,先生带领大家一起为我们行鞠躬礼!我再次感动得泪水奔涌,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心中满是不舍!
无奈踏上回程之路,可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的大脑仿佛被重装了程序!回到南通,我和罗老师展望未来,他说要以先生为榜样,我说要以师母为榜样!我们真的开始在生活细节中改变自己。
此后,我仿佛得到上天眷顾,喜事连连:首先是彭城书院南通分院落地我们笃行书院;接着,南通分院一行人加入“六实”队伍,组成了15组“道法自然组”;更荣幸的是,我们正式加入书院2025级国学班,成为书院名正言顺的弟子!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得以永存!我们完完全全融入书院,成为书院人。在先生的引领下,跟随书院高能大德的志工老师们,乘上了增能长慧的高速列车!
从前的我固执己见、忧心忡忡、烦恼不断;如今的我放下执念、随顺随缘、法喜满满!一朝踏入书院,终身属于书院!我爱书院,书院爱我!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把爱传出去!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负责人、南通市“五好家庭”
田海燕。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27日。】

2、罗马:南通分院行稳致远
彭祖贤名越千年,城郭犹在普新篇。/
汉家华章千古颂,风籁轻抚醒人间。/先祖德泽千秋业,生生不息志圣贤。/无中妙有星灿烂,我将无我向苍天。/
利人忘己素朴衣,他行正气古今衍。/真金不镀松竹翠,行善世间到永年。
初识汉风先生,是在辛丑年孟夏时节的尚书院读书会上。记得那晚人很多,过道与楼梯口都挤满了人,我与太太坐在靠后的沙发上,隔着前排面对着先生。先生留在我心里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沉稳、博学广闻的智者形象,至于先生的其他身份我一无所知。
时间来到癸卯年五月劳动节,第一次游学于徐州彭城书院,第二次见到了先生。在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的茶歇之余,杜老师把我和太太带到了先生的办公室,介绍了关于在南通创办彭城书院分院相关事宜。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面见先生。先生的慈悲大爱、睿智博学、言行一致等大道品质,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里,从此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这一次的彭城书院之行,在对的时间里遇上了对的人,遇上了对的集体,我与先生和彭城书院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彭城书院游学的三天时间里,我欣赏到了从未欣赏过的人间风景,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人间真情。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在这个处处都以抓取利益为重的时代,竟然还存在着完全性公益性的场所,并且已经走过了十六年,我当时甚是不可置信。可是,这里的一切却又在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灿烂温暖的笑容、谦卑和善的言语、九十度的鞠躬、香甜可口的饭菜、整洁素雅的环境、全心全意的服务等等,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我的心灵。
第一次书院之行,让我看到了现实版的人间天堂。书院是这个躁动时代的静心栖息地,也是向道者们广种福田的圣地。当我第一次听到先生反复说出“无我利他”这四个字时,如久旱逢甘露般欣喜若狂,又似醍醐灌顶般清醒着我未来的人生方向。对应自己当下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自利利他,顿感汗颜。而无我利他,才是一个人一生要修炼的品质和精神。
第一次游学于徐州,与先生连接,与先生肇建的彭城书院连接,同时也连接上了服务于书院的义工老师们。这仿佛是前世今生的缘,在癸卯年的五月,我们缘定终生,笃定前行。同年五月十八日,先生莅临我和太太创办的笃艺艺术中心考察。先生说:
“弘扬传统文化,走完全性公益这条路,是很艰难的,需要一颗如如不动的真心,甚至要用生命去践行。”
同年七月十六日下午,在一百多位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见证下,当先生把那刻有“彭城书院南通分院”的牌匾交到我手上时,我除了激动与荣幸,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这有形牌匾的交接很轻,但这牌匾背后的无形传承却似千斤重。我扪心自问:能一脉相承彭城书院的公益事业吗?能完完全全的做到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吗?能坚定做到“实学实干、实修实证、实话实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个,道心是坚定的!我与太太笃信笃行,坚定不移,以彭城书院为方向,笃行六字方针:
老实,听话,照做。
彭城书院南通分院落成之后的一年中,先生多次莅临书院,或举办研修课程,或带领大家游学,或与我们做心与心的交流……受先生的教诲与感召,书院的第一批义工老师由此涌现。紧接着书院的经典诵读教务组成立,“为国教子”成为我们书院人的人生使命。
当南通分院第一批书院人跟随先生每天践行六实功课后,我们就完完全全的与总院所有义工老师们紧密连接在一起了。而榜样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分院的每一位义工老师。大家在先生无我利他的真行真干引领下,成长了起来。每天早晨,书院公众号上推出的文章;每周一晚上的六实示范组共修;每半个月的节气茶会;每个月最后一天的六实大共修;还有每一期的国学大讲堂……这些都成为了南通分院与总院连根养根的纽带,更是我们增能长慧的平台。而我作为南通分院的创办者与负责人,与总院和先生的连接,就是六字真言:
老实,听话,照做。这不仅是对先生的崇敬,也是对总院以及总院所有义工老师们的爱戴,更是对南通分院所有义工老师们的负责。
时时与先生连接,与彭城书院的义工老师们连接,这种连根养根的方式很幸福。先生在四月二十一日晚上的六实示范组共修中赋能说:
“每一次读义工老师们的名字,就是一次连接,虽然人未在一起,但心始终是相连的。”那晚,先生说出了很多老师的名字:
史一然、曹桂莲、李凌寒、陈泳汐、徐凤梅、杨美玲、侯瑞华、李瑞云、李小燕、马红、潘楠、李翠、王晨、方华、王毅飞、张卫华、潘文莹、李文献、张艳、季书英、李远岫、孙月美、王淑华、李向东、张栩宁、韩小梅、赵锋、孙宝娅、林泉、王德龙、踪冠兰、赵惇素、王文莉、王敏、肖淑玲、胡厥修、李艳秋、刘慧丽、陈祥燕、杨可可、刘培、杨为为、李艳东、赵正玲、刘韵华、常燕、张双、穆忠良、靳松、武云辉、张娟、陈辉翠、张巧娣、韩金凤、仇文芝、魏彩蝶、周恒芹、倪雪纯、朱广杰、张艳、陈宇、张国海、纪董、党燕、董云侠、王颖、田丽、胡广荣……这么多的义工老师足信笃行,深深的扎根书院,无怨无悔的做着无我利他之事。这不仅利益和温暖了一座城,还把无我利他之事业温暖到了全国,乃至整个世界。这足信笃行的力量来自哪里?皆是先生和师母率先垂范的力量之源,这也是我和太太的生命之源泉。
先生曾不只一次鼓励我们南通分院:照此状态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南通的首批义工老师定会打造出属于南通的彭城书院。对于先生这样的鼓励,我们南通分院义工老师足信笃行,信心满满。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的镌刻在先生的心里与彭城书院的岁月记忆里,他们是:
朱凤春、黄娟娟、朱玲、江华、朱亚玲、董佳玉、蕊静、艳秋、缪丽娟、吉郁梅、黄佩玉、章民利、田亚夫……义工老师们连根彭城书院,积极参与书院的活动,足信笃行先生之教诲与大爱行世之法范,正于南通分院的各个方面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4年7月,南通分院义工老师们在先生的引领下,践行六实活动第十五组成立。每天与圣贤经典连接,与先生连接,与自己心中的道连接,是我们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时时觉察,时时内省,只有成长自己,蜕变自己,升华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家。现在,分院义工老师们每天践行着六实功课,把修行融入到了自己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六实修身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正在蜕变着自己。我在其中深深地感受着、被滋养着、被喜悦包围着。
2024年年底的梅花诗会,我们南通分院的义工老师奔赴彭城书院连根养根,不仅参于了节目演出,还见证了彭城书院义工老师们全心全意服务的榜样力量;不仅聆听了一场在书院里的高能量分享,还见证了彭城书院的起步之源。一场梅花诗会,就是一场全然开放、全然服务于他人的机会;一场震撼人心、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文艺大餐;一场令人觉醒、回归本心的无我奉爱。这就是十八年来坚守的力量,这就是彭城人十八年来初心不变的赤子之心。这样的心之力量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动与跟随笃行!
2025年春节,南通分院的朱玲老师带领分院三位小弟子参加总院的冬令营。小弟子们融入到了书院大家庭中,而朱玲老师也参与了义工服务。这样的连根养根,不仅让小弟子开阔了眼界,朱玲老师也取回了真经,为分院的服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今年三月底,在先生的带领下,分院部分义工老师和小弟子们追随总院开启无锡游学之旅。此次游学活动,我虽未参加,但从太太游学归来时的喜悦,从义工老师们的游学心得体会中,已经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游学一结束,先生就莅临我们南通分院看望大家,这种幸福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先生在赋能中特别强调:
我们书院人的使命就是“帮人、助人、成就人”,就是“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每一次与先生、与总院义工老师们的连接,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而坚定不移的走彭城纯公益之路,是我们分院人矢志不渝的方向。因此,分院的笃行智慧课堂在结合《道德经》学用中,开始真修实干,讲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讲。在这样的氛围中,经典诵读班上老师们全情投入、厨房里轮值奉爱、智慧课堂期间孩子们有人看护等。正如先生所讲:
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
四月初,我们分院参照总院的办学理念,游学于自然。在自然中体悟人生,增能长慧。教务组全体义工老师精心策划,充分准备,第一次带领分院小弟子们游学紫琅花谷,第一次体验在大自然中诵读经典、嬉戏玩耍、环卫行动。此处活动取得超预期效果,小弟子们不仅融入自然、敬畏自然,还在自然中让本自具足的大爱得以成长和亮化。
当分院与总院连接越深,那么分院的成长就会行稳致远,书院的义工老师们也就成长的更快。我作为分院中的一员,真切的感受着笃信笃行的无限力量,不仅感受着分院义工老师们的成长,也感受着自己与家庭的蜕变。
治国齐家必先修身,身不修,哪来家的齐?哪来万事兴?而跟随先生每天践行六实功课,就是在不停的修理自己,当自己的身心和谐了,家和万事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现在,我与太太每天同进同出同驻守于书院,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缘人,而儿子的欢喜加入和太太的哥哥嫂子的大力支持,正是一个和谐大家庭的写照。
书院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千千万万个有缘的家庭走上和谐之路,成为社会和谐幸福的重要因子。所以,彭城书院十八年来,在先生与师母的引领下,在书院众多义工老师们的共同奉爱中,已经深深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的价值取向。无数个家庭和个人走上了和谐幸福的康庄大道,这样的功德必会载入史册。
彭城书院的十八载,是南通分院未来的十八载;彭城书院的无限未来,也将是南通分院无限的未来。愿我们所有书院人,在先生的引领下奉爱前行,弦歌不辍,为我们自己的小家少留点“有”,为我们的这个蓝色星球多留下点“无”,让和谐之声永伴左右。未来十八载,我们在生命的高处相见!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负责人、南通市“五好家庭”罗马。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