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风先生在彭城书院十八周年庆典上的致辞(全文)

(2025-05-01 18:01:28)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讲学
汉风先生在彭城书院十八周年庆典上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宾、志愿者同仁;书院的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我们书院创办18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代表我们书院人,向所有的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伟大的祖国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向建院以来所有为推动书院公益事业做出过贡献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永远记得18年前的那个五一,户部山上、状元街中,少长咸集,摩肩接踵。全国第一家完全公益性质的现代书院——彭城书院宣告成立。从此,古城徐州翻开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新纪元。十八年筚路蓝缕,十八年弦歌不辍;十八年七易其址,十八年初心不改;十八年岁月倏忽,十八年水流云在!

蓦然回首,我们的书院十八周岁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18”常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与繁荣和成功相关联。它还代表着修行、觉醒或者成年。从《易经》的角度来看,数字18属于“乾卦”中的一爻,代表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佛学文化中,18罗汉代表着修行的最高境界,而由18颗珠子串成的珠串则寓意着通过自我观照,获得吉祥与智慧。

十八年,作为书院的创办人,我从不惑之年,走到了知天命之岁。我知道人有三命:生命、使命和天命。生命的目标是身心和谐;使命就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报效社会、报效天地众生;而天命是圣人老子所言的“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天命就在使命中,完不成使命,就无法圆满天命;而使命的基础是生命,只有实现身心的健康与和谐,才有条件去完成使命。


十八年,整整6570天。有人问: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我无言以对。都说锦绣年华,韶光易逝。倘若眼底星河灿烂,胸中丘壑万千,岂惧岁月沧桑?人谓世路崎岖,公益难做。假如心底光光明明,志在人间正道,何畏风雨磨难?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书院人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书院所从事的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我们都心甘情愿的为推动其发展,护佑其成长,而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们的天命!

回望书院开办之初,只有和刘老师两个人,们既是老师,又是服务义工。户部山书院原址那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是我们租来的。为了节省开销,我们自己动手装修,跑家具市场订购桌椅板凳,跑五金商场买油漆刷子,我们把自己书房里的书籍、挂画、艺术品都搬来了……为了创建书院,我们做装修工、油漆工、室内设计师、园林设计师所以,从一开始,书院就给了我们生命成长的舞台。

200751上午,书院开坛了。当时,徐州文化教育届和各大院校很多著名学者、专家和教授莅临现场由于自发参加揭牌仪式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市民百姓太多了,室内挤不下,就临时搬到室外举行。随后,转移到对面的郑家大院里继续举办《中国书院的千年弦歌》主题论坛。那一天,我发愿要把彭城书院建设成徐州的学术高地、精神净地、文化圣地!

十八年来,我们目标坚定,矢志不渝,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磨难,始终初心不改、道心不移!十八年来,书院就像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由源头的一股清泉,顺道而生,顺势而为,不断汇聚上善之水,最终形成磅礴之势,奔向辽阔的大海!十八年来,书院这一方净土,凝聚了无数人的爱心,心心相印、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我们的故乡、祖国,乃至这个蓝色的星球,发挥无数的光和热。

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来到书院享受免费的圣贤教育,一定要倍加珍惜,因为它实在是来之不易。2012年,在书院开坛五周年之后,花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付不起这个地方的房租了,于是书院就开始了一段漂泊的旅程。从此之后,哪里不要房租就搬到哪里,四年之内先后搬了6次家,最终在大德企业家卢秀强先生的资助下,于当年的老市政府即现在的彭城大院,安驻下来。今天参加庆典的很多老师一定还记得书院在彭城大院的那些美好时光。


书院搬到彭城大院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自愿为书院复兴国学基金会捐助善款,越来越多的大爱之人加入到书院志愿者的队伍中来,默默的护持与推动书院的发展。书院的路越走越宽,被誉为徐州的文明符号与文化坐标。俗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今天庆祝书院的十八岁生日一定要了解书院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感恩国家的护佑、大众的支持,并由此加深与书院的情感联结,坚定追随书院修身证道的决心与信心!

2019年秋季,书院搬到了现址,规模扩大了,志愿者队伍壮大了,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了。由于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复兴、振兴社科事业,以及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市民道德风尚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讲坛、全国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江苏省首届全民阅读十佳基地、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单位、首届全国十佳国学书院等荣誉称号。荣誉只说明过去,我们永远注重当下,面向未来!

是的,我们永远注重当下,面向未来!现在正是书院十八年前开坛的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想说的话太多,但能说的话又太少。无数的话语化作两个字:感恩!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和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我们亲爱的故乡徐州;感恩一路走来护佑书院发展壮大的无数爱心人士;感恩书院的所有老师与志愿者同仁;感恩千万个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家长;感恩书院的每一位大弟子和小弟子!书院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用“感恩”铺就的温暖和光明之路!


首先,我们要感恩伟大的祖国和这个伟大的时代。古人有言“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今人有歌“此生无悔入华夏,豪情满溢护吾家”。生在华夏,是我们此生莫大的幸运。而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安全而稳定的国家,又是莫大的福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的祖国像一艘超级巨轮,正掀起民族复兴的巨浪,并担负起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责。

民族的复兴、国家的繁荣,必以文化的自信、复兴和繁荣为前提,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守护好文化根脉,坚定共同体的文化自信,才能明晰自己的文化身份,以独立自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彭城书院的宗旨是“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要从事的事业,“温暖世道人心”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我们为什么能够全心全意、昂首阔步的从事这一事业?因为我们背靠伟大的祖国,遇上了伟大的时代!所以,我们要感恩!感恩祖国犹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感恩时代好似一片云游弋于蓝天,我们必将获得澎湃的力量与无限的自由!


其次,我们要感恩亲爱的故乡徐州。书院创立于徐州、扎根于徐州、壮大于徐州,是徐州这座城市和无数的徐州市民建设了书院、护佑了书院、成就了书院。徐州是一座令人骄傲的城市。她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她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作“东方的雅典”。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可以看到彭祖在这里开创大彭文明,使这里成为人类养生学的发祥地;孔子在这里向老子问道,使这里成为世界文明轴心时代的焦点之一;孟子在这里提出性善论,庄子在这里察水悟道;项羽来到这里建立西楚之都,刘邦从这里走出去创立大汉王朝;李白经过这里怀古钦英风,白居易身在他乡对这里故园望断;苏轼离开这里和泪折残红,萨都剌踟蹰这里一饮尽千钟……这样一座城市,每一寸时空都弥漫着文化的幽香,流淌着华夏的因子。让人如何不爱她!

徐州古称彭城,所以我们的书院才叫“彭城书院”。书院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徐州人或者徐州新市民。是徐州这座城市养育了我们的生命,也养育了我们的精神与魂魄。我们或在这里长大成人,或在这里工作生活,或在这里成家立业。徐州的山河大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艺术特质,乃至方言俚语、饮食风尚、建筑风格、马路街巷等等,都深深地烙进我们的生命里,成为滋养我们生命的营养和钙质。我们眷恋徐州,热爱彭城;我们笃信故土难离,家乡最好。择一城终老——我们永远选择魂牵梦绕的徐州!


再者,我们要感恩一路走来护持书院发展壮大的无数爱心人士。书院所从事的是一份公益事业,十八年来,书院不办任何收费的课程,不搞一场盈利的活动。究其原因就是要保持她的纯粹性!一节课哪怕只收一分钱,也会把很多人挡在门外;一场活动只要为了图谋一分钱的利益,也会让价值大打折扣!但是,书院要生存,房租水电要按时交,书籍簿本要期期发,设施设备要维护……怎么办?爱心人士看到了,想到了,也做到了!

一路走来,有人捐善款,有人给地方,有人送桌椅,有人印书本,有人赠纯净水票,还有的人不声不响的送来绿植装点教室环境,或者买来清洁剂清理厕所环境……202251日,在书院成立15周年之际,院庆组委会曾举行过第一届“彭城书院爱心大使”评选活动。对推选出来的42位曾对书院公益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进行了反复评审,最终评选出一名特别贡献奖与10位爱心大使。其实,他们只是千百位爱心人士的代表。

正如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大德企业家卢秀强先生所言彭城书院的光和热已经照耀到大江南北,辐射到五洲四海。书院从事的是一份文化和教育的公益事业,没有任何盈利项目,也没有一分钱的培训收入。总会有人疑惑它走了这么多年,而且越走越好,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靠的是良知的聚合与爱心的汇聚!

除了很多爱心企业家为书院的建设慷慨解囊,书院还有一支稳定的教授、专家、学者队伍。他们随时接受邀请,或相互召唤,心甘情愿地走上书院讲台,讲学论道,传道授业,播撒智慧。就是这些心怀大爱的人,用无私的奉献,支撑和推动着书院的稳步前行。点点爱心聚沙成塔、汇流成河,才有了书院的今天。让我们十八年来以各种形式为书院做过奉献的人表达诚挚的谢意与崇高的敬意!


尊敬的各位嘉宾、志愿者同仁;书院的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们:十八年风雨兼程,十八年青春如歌。年华流转,不变的是仁者心;世事沧桑,永恒的是师者魂。书院能有今天,我们最应该感恩的是书院所有的老师与志愿者同仁。你们是史一然、李凌寒、曹桂莲、李雪英、朱旌德、陈泳汐、徐凤梅、仲岩、滕丽娟、李远岫、杨美玲、张彩红、张艳;你们是刘昌盛、李文献、朱腾云、李瑞云、潘楠、季书英、李小燕、柴志斌、钟庆来、李向东、侯瑞华、孙月美、詹雪艳、苗燕;你们是王晨、王倩、赵惇素、党燕、田丽、马红、韩小梅、耿庆芳、穆忠良、杨可可、靳松、郑敏;你们是王淑华、郑丽娜、吴咏梅、刘韵华、耿霞芳…………

你们,太多的你们……就在昨天,我在静坐中想念你们的形象,在日记上镌刻你们的名字。我一口气写下了365个书院老师和志愿者同仁的姓名,并一一给与感恩和祝福。你们是我的战友;是书院的脊梁;是良知的象征;是仁爱的代表。由于时间的关系,请原谅我无法一一念出你们的名字,但请您相信只要您曾经在书院的任何一个岗位上为书院事业做过贡献,哪怕是只做过一次迎宾服务,我都会记住您,书院会永远感恩您。

每一次听到《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我都会泪水盈眶,这首歌饱含着对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敬仰,觉得也可以表达对咱书院志愿者的赞扬。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是啊,有很多人扎根书院已超过十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书院的公益事业。叫人怎么不感恩,不尊重,不敬仰呢?


我们还要感恩千万个信任和支持书院的家长朋友,是你们对书院笃定的信任和支持,才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书院来接受圣贤教育,让书院的事业蒸蒸日上、后继有人。今年319日,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启蒙班家长尚静的一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坚持带你去书院》。她给孩子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是书院的故事;第二个是书院肇建者的故事;第三个是书院志愿者的故事。

尚静对孩子说:彭城书院是一所完全公益性质的书院。公益性指的是它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妈妈不是因为我们不用花钱而选择坚持的,而是因为它公益,所以它纯粹。它纯粹到带你读经典就是想好好带你读经典,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读经有那么纯粹的念头。你说,一个人无条件的对你好,是不是就是真的对你好?它什么都不要求,而只要你好!”孩子点了点头。接着说:那书院这样的地方是不是一块净土?我们每次去书院,你看到有吵架的吗?是不是看到的都是一团和气,都是恭敬、礼貌,都是老师们的谦卑和宽容?书院是徐州的乌托邦,你现在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坚持带你去书院吗?因为在这里,你能从大家的做人和做事上找到榜样,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影响,因为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在践行经典。孩子又一次点点头。

这位家长还说:“书院现在每到周六都会接纳四五百个孩子去诵读中华经典,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要在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这里的几百位老师都是志愿者。有很多老师是国家特级教师,是大学教授,是响当当的名师。他们如果去校外机构代课,一年可能会有不菲的收入,来书院工作不仅没有任何报酬,而且还常常给基金会捐款。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孩子摇摇头。

这位妈妈继续对孩子说:“这些老师都是怀揣良知、德才兼备的大爱之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师者,是社会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妈妈觉得书院的老师们身上个个都闪耀着道德之光,我们只要到了书院是不是就会被他们温暖和照亮?”孩子又点点头。她启发孩子说:“这样的机会是不是多少钱都买不到?”孩子再次点点头。故事到此为止。她问孩子问:“你现在能理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书院了吗?”孩子认真的点点头。

其实,一路走来,有数不清的像尚静一样的家长。他们充分认识到书院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把孩子、爱人,乃至父母,都带进书院大家庭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与圣贤智慧的熏陶,最终实现了家庭的和谐,为孩子的未来扎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更有很多家长,后来成为了书院的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学员、志愿者协会会员,乃至启蒙班助教,甚至主班老师。这真是一人明道,全家受益!


最后,我们要感恩的是书院的所有大小弟子,无论是启蒙班的孩子,还是国学班的成人,亦或是福德班的老人,以及子衿学堂与古琴研修班的学员。正是大家对书院宗旨的笃信、教育内容的认同,以及教学方式的赞赏,才义不容辞的选择了书院。每一滴水映照的都是阳光雨露,每一片叶子包含的都是宇宙信息,每一个人体现的都是书院的风骨。书院是爱的海洋,弟子们便是爱的水滴。

当我知道一直在子衿学堂里潜心修行的弟子李远岫为明德礼堂捐助价值数万元的高清大屏时;当我发现牵手全家人都融入书院的福德班弟子戚景华把明伦堂的投影换成清晰大背投时;当我获悉已经从书院国学班毕业了十三年的弟子杨海霞为书院十八年院庆捐赠数额不小的善款时;当我从书院公众号上读到孙月美老师班里的小弟子刘禹帆,把储蓄罐的128.4元全部捐献给书院基金会时……我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还有比我们书院更好的弟子吗?还有比这里更好的教育吗?

孙月美老师在她的文章里说:“我原想着要不然给刘禹帆凑个整百数吧,但又觉得这才是孩子真实的心意,每一分钱都承载着他的善良与真诚。128.4——或许在数字上不够‘完整’,但它却无比动人,这是一种未经修饰的纯粹。我们总习惯用成人的逻辑去完善孩子的世界,却忘了他们本来就拥有最珍贵的品质。不如就让这份爱停留在这个数字上吧,因为爱从来都是发自本心的,来自本源的,从来不需要凑整。”月美老师写得太好了!其实她的人比文不知要好多少倍。

月美老师是书院2022级国学班弟子,也是子衿学堂和古琴班弟子。她是体制内的优秀教师,自从迈进书院的大门,就开始奉献于三尺讲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书院里,有数不清的像月美老师这样的弟子,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从弟子到老师,从过客到主人,从书院的行文字到成为封面人物。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是书院的弦歌,是慈悲的力量,是我们的365天!感恩你们,我爱你们!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还相对散布在五洲四海的书院人由衷的表达感恩之情。你们有的生活于异国他乡,有的工作在国内的其他城市,无论在哪里都把书院的光和热带到哪里!特别是书院各分院的负责人与义工同仁,像丰县分院、南通分院、苏州分院、以及即将成立的深圳分院、西安分院等等。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书院人,是书院的骄傲与书院人的自豪。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尊敬的各位嘉宾、志愿者同仁;书院的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们:十八载春秋,薪火相续;万千颗道心,砥砺前行。十八年的筚路蓝缕,十八年的弦歌不辍,书院已然成长为一颗大树,开枝散叶,馨香溢远,桃李满园。今天我们穿越时空,举行“道心恒定,砺行致远”主题庆典,就是要告诉大家:只有道心恒定,初心不该,书院的事业才能才能砺行致远,千年不衰。

春风已过万重山而今迈步谱新篇。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我们一起厚植爱国情怀,连接国家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推动中华经典在中华大地的传播,连接圣贤的力量;让我们从即刻起锤炼自己“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品质,连接大道的力量!们携手展现无限的爱与创造力;让生命成为“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尊敬的各位嘉宾、志愿者同仁;书院的各位师生、家长朋友们:你们都是书院的恩人、贵人、主人!书院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走到今天确实不易。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支持书院的发展壮大。作为书院的肇建者,我德薄才疏,所以充其量也就是一块铺路石,希望有更多德才兼备的后来者,代替我、超越我;书院第一代教授委员会的先生们正渐次苍老,很多已至耄耋之年,期待有更多有修养有境界的老师接过接力棒,跑好下一段路!

今年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活力的年份;也是一个充满喜庆和祝福的年份。在此诚祝各位: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风而上,不以日月为限!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渡口,千帆俱发,山遥水阔!愿我们牵手同行,携信念行走山海,以奋斗回应时代!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最后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福随行!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