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刘培老师文章:感恩这份奇妙的缘分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三月是播种月,这个月里“六实”的功课我播种得很少。这个月学校的工作比较忙,一直疲于比赛课、公开课的筹备状态。顶着巨大的压力,晚上近乎12点休息,早上4点起来改教案,制作PPT。一周试讲3次,试讲后还得按照大家的建议重新设计,从头再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有时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一样转不动了。因此六实功课落下了很多。书院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我没有时间认真拜读,国学班的活动我几乎都无法参加。于是,内心有一些焦虑。
在六实队伍中,我感觉大家都很精进,和我一起走进书院的老师们都在蜕变,好像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同组一位外地的老师暂时离开了“六实”小组,我是否也要按下暂停键呢?疑虑之际,看到一然老师文章中写到:“六实的各项功课积分,其数量与修身的状态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我想到《和繁重工作一起修行》一书,让我的心不那么躁动了。先生也说“工作本身就是修行。”没静坐、没读《道德经》就不是修行了吗?先生也说过“不要太在意形式,要在意自己的心是否在道上。”
我意识到自我否定、焦虑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实在抽不开身,那就坦然接受、安住当下。转念后我就向组长提出了暂停打卡,等这段时间忙过去再恢复打卡的申请。小燕老师同意后,我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些,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单位的工作中去。虽然需要比赛,有一定的压力,但我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在乎结果,只关注在做事的过程中自己是否历事炼心。这也是先生经常教导我们的智慧。我们学校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名校,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是因为学校一代代老师传承和发扬了传帮带的精神。我作为学校年轻的教师,上好比赛课也是我的责任,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再续学校的辉煌。
于我个人而言,磨课的过程是很痛苦的,老师们也都用“剥掉一层皮”来形容这个过程。但是我也要从我师父手中接过这个接力棒,作为学校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带着这份心态来工作,内心多了份从容与淡定。“历事炼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正向的思维是先生常说到的。当有焦虑有痛苦时,这些药方就会使自己镇定,感恩书院,感恩先生。
这周比之前轻松一些,于是就参加了国学班“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的游学活动。在户部山状元街上,看到那个熟悉的仅有30多平米的小房子,感慨万千。18年前我也曾是先生的弟子,当时先生去我们学校开讲座。记得他当时讲的是竹林七贤的故事。我被先生的学识与幽默所吸引,和同学一起报了首届国学班。后来由于自己的懒散,学了半学期就不去了。16年后,我带着孩子走进了书院,18年后,我再次成为书院的弟子,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
18年前先生发下大愿去弘扬传统文化,倾其所有,道心不改。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做好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先生无我利他,无私无我,光光明明,无私无染,岁月可鉴、日月可鉴。先生教导我们的话,他自己做到了,实证了。师母同样伟大,没有师母的支持,先生估计也很难从世俗中挣脱出来吧。伉俪情深,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才有了书院的今天。试想我如果18年前一直跟着先生修身学习,那此刻的我一定和现在有所不同吧。
先生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虽然错过了之前的18年,但我不会错过之后的18年,余生将一直追随有菩萨心、圣贤心的先生修身证道,最终完成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余生也将从事“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大事业。感恩这份奇妙的缘分!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研修组第3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启蒙班主班教师 刘培。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