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小燕老师文章:我家有女蒙学以养正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女儿从小就一直在彭城书院大家庭里接受圣贤教育。2023年从书院附属明德国学幼儿园毕业,如今在书院的童蒙养正班求学,是一位心怀赤诚的小弟子。先生说:“很多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女儿就是。先生还说:“从小在书院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是家庭的福星、国家的栋梁。”我的女儿真是我们家的小福星呢。说起来,我竟是因着女儿才踏入书院大门的。
书院于我而言,是让我生命得以进阶,从一楼攀至二楼、乃至三楼的精神殿堂。我满心感恩,而这感恩的源头,便是我那如小天使般的女儿。虽说她经由我来到这世间,可如今我越发觉得,她宛如我身旁的启明星、引路人,时刻提点着我,要明理归道,顺道而行。
犹记那次,女儿的小手不慎被家中铝合金门缝夹到,疼得她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上古琴课之前,我瞧着心疼,便在来书院启蒙班授课前自作主张给她请了假。可没想到,爷爷随后又送她来了课堂。我满心疑惑,问她:“你不是说手还疼吗?”她眨巴着眼睛,一脸认真地回答:“是疼呀,可我没说我不能坚持上课。”那一刻,我望着她稚嫩却坚毅的小脸,心中满是触动。
2024 年的梅花诗会在培栋学校盛大举行。正式表演那日,我与女儿穿过大厅,只见她脚步轻盈、不疾不徐地走向礼堂中间的孔子像,毕恭毕敬地行鞠躬礼。后来我问她,预演的时候咋没行礼呢?她歪着脑袋,小声说道:“那会儿快迟到啦,可我在心里已经向夫子行礼了。”她在诗会的节目表演结束后,与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座席区观看演出。我在里头唤她进来一起坐,她却怕惊扰旁人观演,轻轻摆摆手,就近坐在台阶上,安安静静地欣赏后续节目。这就是书院教育的成果。
前几日,女儿皱着小眉头对我说:“妈妈,你今天有点凶。”我忙解释是哥哥的行为让我一时气恼。她眨眨眼,奶声奶气地说:“对哥哥的行为,为啥要生气呀,可以笑一笑的。”这话仿若一道惊雷,震得我当场愣住,开始反思自己。
有一回,我带着女儿回家,路过楼下保洁员休息的角落,那里昏暗阴冷、脏乱不堪。我下意识地微微皱眉,女儿却眼睛一亮,冲着保洁员们竖起大拇指,脆生生地夸赞:“你们是大善人!”
还有一次在她房间,正襟危坐,大声冲我说:“你可以出去了,我要学习。”我一怔,啥也没说,默默退出房间。没一会儿,女儿红着眼眶来找我,抽抽搭搭地说:“妈妈,我刚才声音太大了,对不起……”
我瞬间明白,这是她在明德国学幼儿园里的熏陶,以及平日在书院接受的圣贤教育养成的素养,很多美好的品质已深植于她的生命,成为她生命的底色。
学校组织运动会,老师让女儿带着班级同学练习千字文操。我不禁犯嘀咕,女儿离开明德幼儿园都快一年了,能记得住吗?她却扬起小脸,自信满满地说:“我不会忘了胡老师,就不会忘了千字文操。”
在启蒙班课堂上,女儿身旁有个小弟子调皮捣蛋,助教老师怕影响她学习,建议她换个座位。她小手一摆,软糯糯地说:“没事,我来影响他。”果不其然,没多久,那孩子就被女儿带动得认真读经了。
和同学们玩耍时,遇到没人愿意扮演的角色,女儿总是挺身而出。就这样,大家又开开心心地玩闹在一起,她用小小的举动,调和了大家的情绪,让氛围变得其乐融融。
一日,女儿教我翻书,她小心翼翼地捧着书,叮嘱我别把纸弄褶皱,还亲手示范正确的翻法。她那股子恭敬劲儿,如同一缕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田,让我自愧不如。
春节游学那次,走进一条弄堂,正面墙上高悬孔子像。女儿立刻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礼。彼时我已走过去,等回过神,满心懊恼自己咋就没这份恭敬心。正巧先生走来,瞧见女儿行礼,也随之庄重行礼。那一刻,我望着一老一少虔诚的模样,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女儿班主任几次生病,她心心念念要给老师带梨汁。我问她:“你这小小人儿,能帮上啥忙呀?”她撅着嘴说:“不管能不能帮上,我就想尽份心。”
她说班里有孩子欺负她,可她从不还手。我问为啥,她一脸懵懂地说:“我不想打人,感觉不好。”我摸摸她的头,告诉她:“你这是有慈悲心护着,吃亏是福。”
女儿书包里,永远都会多备一本课外书,说是怕班里同学忘了带,可以分享。
母亲节那天,她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母亲节快乐”,还精心用树叶包了几个枇杷,用红绳仔细缠绕。这份不花一分钱的礼物,却直直暖到了我心窝里,做她的母亲,我何其有幸,备受滋养。
一次洗完澡,我怕女儿冻着,赶忙递毛巾让她擦干。谁知她却走到我跟前,要给我擦。我推脱说:“不用,你快擦,别着凉。”她却执拗地说:“妈妈,我给你擦了,我就不冷了。”刹那间,我想起先生常说的“无我”。原来,孩子已然悟到这般境界。
童蒙养正课堂上,季书英老师特意给我反馈,说女儿读经典读得极好,一个多小时不停歇。老师问她读完啥感受,她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说:“感觉太棒啦,身体舒服,心里也畅快,啥烦恼都没啦!”
少年养志课堂上,女儿急匆匆小跑过来,附在我耳边悄声说:“卫生间有个大姐姐忘带纸了,妈妈,咱们借几张纸给她送去好不好?”我欣然应允,她连声道谢,那恭敬有礼的模样,还有满心的热忱,让我动容。
女儿读《孟子》,我图方便把书页折起来,她瞧见了,立马皱起眉头,跑去拿来书签轻轻夹好,才满意地合上书。我趁机鼓励她:“一份恭敬一份收获,从恭敬里能汲取能量,孩子,恭喜你又成长啦!”
有一天,女儿忽闪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你到底爱谁?”我思索片刻,答道:“对哥哥是接纳的爱,对你是喜欢的爱,对爸爸是感恩的爱,对长辈是尊敬的爱……”“那你自己呢?”她追问。“我……我好像没顾得上自己,没啥爱不爱的。”我有些赧然。“那怎么行,你都不爱自己,咋爱别人呀!”女儿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也愈发珍视她的成长。
班级购置科学书,班主任那套少一本。女儿毫不犹豫站出来,要和老师交换,还振振有词地说:“要为他人着想,先生说了,这可是第一等学问。”
一次,女儿亲手做了杯奶茶,邀我共饮,还俏皮地举杯邀明月,虽说外头不见月亮,可在她心中,那月分明熠熠生辉。随后,她吟唱着李白的“对影成五人”,见我疑惑,便解释道:“月亮、妈妈、我,还有咱俩的影子,可不就是五人嘛!”这是我喝过最具诗意、最有意境的奶茶,恍惚间,似与先生《子夜随笔》中的雅趣相通。
有一回夜里,我胃疼得难受。女儿本满心盼着去书院,见状,犹豫再三,还是让爸爸带她去了。那是爸爸头一回走进书院听课,就如同当初我也是被女儿领进书院聆听先生教诲一般。女儿尚在襁褓时,有前同事打趣说她像福娃,如今想来,她可不就是我们小家的福星!当晚茶会归来,女儿还工工整整记了笔记,先生讲的话,她用拼音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一面,关于那位乞丐温暖拥抱的故事,也印在了她幼小的心灵。愿她此生,点滴善意汇聚成光,既能点亮自己,亦能照亮他人。
有一天,女儿扬起小脸,邀功似的说:“妈妈,看我们今天吃饭只用了一张抽纸。《道德经》里讲,治人,事天,莫若啬。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咱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崇尚勤俭持家,俭可重要啦!”
2024 年书院联谊会,女儿眼巴巴地想参与赠送礼物环节,她本就热忱爱分享。我自是要护着她这份心意,赶忙找张红纸,可可老师帮忙写下女儿名字。我把纸条塞给主持人史老师,史老师念完,女儿与孙老师互换礼物。女儿送出的,是晨间老师奖励的宝贝;收获的,是一盒心仪已久的巧克力,可不正应了“爱出者爱返”嘛。
那次游学归徐的高铁上,女儿去趟厕所回来,座位被一位老人占着。她没有贸然上前提醒,而是静静站在一旁,耐心等待、悄然观察。这般沉稳、包容,哪像个孩子,分明是个小大人模样。
春日闲谈间,与女儿分享古人字号雅趣,提及徐州郡守苏轼《减字木兰花》中 “天然宅院。赛了千千并万万。说与贤知。表德元来是胜之” 的典故,本想依此为她卧室拟一雅号 “知贤阁”,女儿却轻轻摇头,直言不太喜欢。未料,她目光灼灼,透着几分灵动与坚定,娓娓道来心中所想:愿从《声律启蒙》中取 “贫通” 二字作名。她说,像颜回一样,安贫乐道,其人生之路坦荡通畅。她话语间满是对先贤的敬仰,更有着与之比肩的志气,让我不禁眼眶微湿。
立春,我与孩子分享古人既有姓、有名,亦有字的文化知识,还谈及自己的 “字” 是先生所赐予。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满是期待地对我说:“妈妈,您也给我赐个字吧。” 我微笑着轻抚她的头,柔声说道:“孩子,妈妈才疏学浅,虽心向往之,却恐不能担此重任,还是得烦请先生赐字为好。” 孩子眨了眨眼,一脸认真地回答:“妈妈,《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您有这份心就够了呀。
先生曾讲,这世上若旁人都小瞧孩子,只要母亲珍视孩子,孩子就能成人。在彭城书院的滋养下,女儿从懵懂孩童,渐成知礼有德的小淑女。她的一举一动,皆透着书院教诲的影子,沉淀着圣贤教育的影响。而我,有幸伴她同行,见证成长,亦在这过程中,不断自省、提升。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书院和明德国幼的老师们。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研修组第3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启蒙班主班教师、新闻中心文字组组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