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他们有话要说

(2025-04-16 16:49: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他们有话要说

【编者的话:2025319日上午,福德班举行了“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为主题的游学活动。活动结束后,很多学员情不自禁的拿起笔,书写自己的心得感悟。我们从中撷取苏丽、刘韶华、李维三位老师的感悟,以飨书院师生。】

1、苏丽:十八年是这样走过来的

2025319日,春日暖阳,春风殆荡,这天我们福德班全体学员举行了“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主题活动。上午9时许,我们来到户部山状元街6号。首先看到房前两边退了色的红色护栏,刘昌盛老师说这就是当年先生和师母俩人一刷子一刷子刷上去的,两旁的绿植也是先生亲手栽植的,如今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里就是我们书院的发祥地。来到这里我们福德班的班主任曹桂莲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书院初创始的历程。

书院创办前,先生一方面在大学里教书,一方面兼任一家杂志的总编辑,有着稳定的高收入。当先生意识到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传统书院,延续中华道统势在必行时,就毅然地辞去所有有收入的工作,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创办了这所完全公益性质的现代书院。200751日,书院正式开坛了,一开始叫竹坡书院,后改为彭城书院。在开坛的当天,就吸引了徐州文化界、教育界大专院校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及专家学者和教授前来,还有很多路过的市民驻足聆听。

由于房子很小,容不下这么多人,揭牌仪式就移到了室外,并在郑家大院里开启了第一堂讲坛《中国书院的千年弦歌》。在开坛致辞里,先生说“我们要把书院办成徐州的学术高地、精神境地、文化圣地”。后来先生在家长学堂里也曾不止一次提到,他在高中毕业的志愿上写到“要做中国的第二个鲁迅”。先生在年轻时就发下了宏愿,从此就迈上了他的弘道之路。先生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就是我们心中给对的社会栋梁,民族脊梁式人物!

书院义工由开始的两位──先生和师母,到现在书院第18个年头,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人。十八年风雨路,先生始终初心不改,道心不变。书院五周年之际,先生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连孩子的压岁钱也拿了出来。接下来的四年里,书院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哪里的房子不要房租,书院就搬到哪里,在这四年里书院搬了六次家!曹老师讲到这里哽咽地说不下去了,我们在场的每个人也是泪流满面。办一个公益书院容易吗?只有先生和刘师母知道!

曾记得先生在一天的六实感悟中写道,他亲眼见证了大德企业家马盛德先生和他的太太,为弘扬传统文化和老子道德文化的慈善事业,捐助了一亿元善款和一处价值一千五百万元的房产。他的善行震撼了现场所有的人。在那个当下先生问自己:“我能为弘扬圣贤大道做什么呢?我没有钱,但我有和马先生一样的道心和真心。我也可以捐助我有的,比如时间、精力、天赋和生命,就象马先生一样无私、无为、无名、无功、无为的去默默付诸行动。”是的,先生当初就是这样发下“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大愿”,才在户部山上租下了这30平米的门面房办起了书院,迈开了他实现理想的坚实步伐。

直到后来有了大德企业家卢秀强先生的大爱捐资,书院才在彭城大院四楼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到了2019年的秋天书院从彭城大院搬到了老街坊三楼,由社会众多爱心人士的捐资以及许多志愿同仁共同携手推进了彭城书院的发展,造就了今天彭城书院的辉惶。今天的书院已成为徐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徐州的文化地标和文明符号。每到周末就有近千人来到书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圣贤教育。同时也吸引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前来学习交流,对书院怀有深深的向往。能成为书院一名弟子该是多么自豪!

在这个乙巳之年的春天,我们作为书院弟子,来到书院的发祥地,了解了书院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加深了与书院的情感链接,让我们更加坚定追随书院、追随先生修身正道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为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刘韶华:感恩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参观书院旧址,聆听曹老师讲解书院初创时期的峥嵘岁月,我们都为之动容。先生曾说:“这件事关乎中国书院的复兴,关乎中华道统的延续,我要全力以赴,精进抱一地做!”先生说到做到,十八年如一日,任凭时光荏苒,空间变换,但初心不改。虽筚路蓝缕,八易其址,仍弦歌不辍。如今的彭城书院,是一座灯塔、一个文化品牌,惠及千家万户,惠及数万平民百姓,我们是多少世修来的福分,能走进彭城书院这方净土,聆听先生教诲,跟随先生明道行道弘道。我们要珍惜书院的缘分,牵手更多的有缘人走进书院,一起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看看我们六实小组的同修们,其实都在接过先生手里的接力棒,为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事业不遗余力的做着奉献。本月中旬,我们组课后进行了一次线下共修。我想家中有事,所以组里的工作就没有担当。我想以后有时间再做吧。但听完各位老师的分享,我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一个多月没见尹成清老师了,她比年前瘦了很多。原来她身体不适住院了,最近才刚出院。虽然已经回家了,但她仍然在喝中药调理。这个月她是辅导员,每天早上发共修会议链接、早晨问候语;晚上发先生的六实日记打卡、道德经音频等。前几天为了组里线上共修,她还一点一点耐心地教我们播放PPT,开关麦。因为是线上教的,我一点也没感到她身体的不适。从她每天按时发的信息,无法想象一个疾病缠身,而且每天还要应付检查和治疗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每次组里值周,她都是一马当先,主动担当。家长学堂的每日一善是她接收汇总的,她是家长学堂的义工,每月班里的家长感悟文章都要一一审核过目。她父母体弱多病,经常住院,基本上都是她陪护,有时还要去儿子家帮忙接送孙子。

   刘昌盛老师这个月担任组长,他夫人年前身体就不好,刘老师不仅要照顾夫人,还要接送照顾孙女。元月大群共修该我们9-1组轮值,当时正是春节,是家庭事务最忙的时候。但家庭的事务再多也不会耽误刘老师担当的书院工作。我们组的感悟文章,大部分都是发给刘老师,他修改编辑后,再发到书院的新闻组。

  高素军老师这个月是星评员,虽然她母亲住院需要陪护,孙子孙女也需要接送,她每天还是按时打卡,汇总分数,把打卡总结发到群里。他们为小组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是他们身体力行,无我利他,无私奉献!每当想到这些,好像给了我当头棒喝。他们都是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是我修身的楷模和动力,我要取长补短,真修实炼,逐步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有我走向无我。德日进,过日少,一天天走向生命的自在圆满。

我是幸运的,能在彭城书院增能长慧,修身证道,提升生命能量。我也是幸福的,因为身边有一群爱心满满,能量满满的同修!让我们携手并肩,精进抱一,一起完成生命的蜕变。

3、李维:为书院事业添砖加瓦

319日,我与福德班同修们一起参加了了“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主题游学活动。我们首先参观了书院旧址。伫立在旧址前,听曹桂莲老师讲解书院初创时期的峥嵘岁月,心灵受到了震撼。十八年来,书院八易地址,期间历经了多少风雨磨难,可能只有先生最清楚。然而先生始终恒守道心,不忘初心,处处温暖人心。

十八年间,书院地址多次变动搬家,主要就是因为资金不足。先生把所有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书院,只为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了让迷茫的人们心有所归。现在我们有幸走进书院,聆听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所有大小弟子们的福气,更是我自己的福气!感恩先生和刘老师及无数爱心人士这些年来的辛勤付出,传播大爱。为此我愿意珍惜每次学习的时间,虽然家庭事务繁多,但我要尽量安排好参加六实共修。不仅如此,我还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书院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2007年到今天,书院十八周年了,我们更有信心跟随书院,面向未来,一路弦歌,前程无限,共创美好的明天。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