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活好,人生再没有别的事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前段时间偶然听到一位老师推介了一本书,《人生只有一件事》,她在2024年读了很多书,但最想推荐给大家的便是这本。这本书是一位“普通人”修身的心路历程,值得每个人都来读一读,尤其是对于正走在修身路上的人,更是不容错过。怀着好奇的心,我便买来一本。
此书的作者是金惟纯先生,他28岁时出任《中国时报》主笔,35岁创办了《商业周刊》,2009年卸任商周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投身于生命教育工作。他在此书的自序中说到,自己在十多年前进入了世俗定义的“人生巅峰”和“超级舒适圈”,但表面春风得意,内心却日渐空虚,开始思考“生而为人,我到底是来做什么的?”几经辗转,他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之路,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怎么活”,并形成了这本“心灵日记”。
如果说人生只有一件事,那这件事是什么呢?是活好,这也是先生经常给我们讲的人生的终极使命,即活好和走好,走好以活好为前提,活好是可以把握的当下,走好是活好的自然结果。
怎样才能活好呢?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我’开始学”;第二部分是“更好的自己”;第三部分是“修炼的智慧”。归纳下来就是我们常说的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做好自己。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看见我自己”,其第一篇是“‘看不见’自己”。其中讲到了外面人和家里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一样,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思考或者困惑。外面人看到的是担当社会角色的我,是员工,是同事,是客户等,家里人看到的是担当家庭角色的我,是儿女,是父母,是夫妻。不同的角色展示了不一样的自己,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呢?都是又都不是。
只有我们看见了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才能知道哪个是自己。“小时候觉得父母不了解我,上学后觉得老师不了解我,上班后觉得老板不了解我,结婚后觉得太太不了解我,做父亲后觉得孩子不了解我……活到一大把年纪,才发现世上最不了解我的居然就是自己。”是啊,我们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呢?如果不了解又何谈接纳呢?
接纳,还有一个前提是“认”。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文中讲到对待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我们不能太当真,因为那些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而对于自己的事,我们必须认真,这就是课题分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而对于认真,作者有其独特的见解:认真,就从“认”、“真”开始。 我们真的是这样,你认还是不认?承认自己真的是这样,就叫做“认真”。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会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彻底的接受,一个对生命认真的人也必然会全然接受真正的自己。
认了便是接受,否则就只能忍受。人生没有“不得不”,只有不接受和不愿意,而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包括焦虑、纠结等等,都是自己的选择,这与我们面临的处境无关,只与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有关,我们可以选择拿起,如果拿不起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放下,而既拿不起又放不下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但无论怎样,这都是我们的选择。甘愿做,欢喜受,这也是我需要好好去修的功课。
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才能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还要学会爱自己,而爱自己不是念头,而是结果,如何评价这个结果呢?可以参考这个准则:自己面对每件事的行为,如果能让自己更满意、更喜欢自己,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这样不断的检视和修正,便能更爱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活好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每一个念思言行开始,不断修正,直至合于道、归于道。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观照你的心念,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思想;
观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语言;
观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
观照你的行为,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习惯;
观照你的习惯,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个性;
观照你的个性,因为它很快会变成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在书院,先生常告诫我们要“心有善念,话有善言,行有善举”。《问道心得》中讲到:“善念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可善念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那要经过时时处处的积累和储存,才能在关键时刻不加思考地使用。”对于善言、善举也是一样,知易行难,很多时候我们还做不到,这时就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人生处处都是道场,每一个当下都是修炼自己的好机会,我们只有顺道而行,不断增长人生智慧,提升生命能量,才能最终完成活好与走好的终极使命。
作者如今还在学活好,学“听话”、学“说话”、学“赞美”、学“感恩”……现在,我也要开始学,学怎么活好,因为除了活好,人生再没有别的事。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一组成员、启蒙班助教、新闻中心校对组成员
李姣。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