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徐凤梅老师文章:在生命的高处相逢

(2025-02-21 14:31: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徐凤梅老师文章:在生命的高处相逢

在生命的高处相逢——先生经常在“六实”总结会上说到这句话,可惜我一直没有与这句话产生链接。直到2025年元,先生在当天赋能大会上再次说到:“2025年,愿我们在生命的高处相逢!”这次我的内心终于与之发生碰撞,一种玄妙的感觉涌入心间。“在生命的高处相逢”,我感受到这是无声地交流,是心与心深处最温柔的触碰;是一种只能用心感悟,却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在时间长河中的旅人,却能在书院相逢,与先生相遇,与大道相通,应该就是在生命高处相逢吧!

在生命的高处相逢!时间定格在2024年12月31日的梅花诗会现场。此次诗会场面震撼,气势壮观,启蒙班小弟子诵读的节目在诗会的开场第一个。表演结束,我有幸带着孩子们坐在过道一起观看完整的诗会。今年的诗会每个节目都精彩绝伦,妙不可言,要知道这些节目的演出者都是书院普通弟子,分别来自早教的娃娃、启蒙班小弟子、国学班、子衿学堂、古琴班、福德班、南通分院、丰县分院,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书院。这些表演者别说专业了,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登上舞台,很多老师、家长以前从唱过歌,跳过舞,如此精彩的演出,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排练出来的。说是一个月,因为大家都要上班上学,其实排练时间只有周末和个别晚上。为什么在大家都没有基础而且如此短的时间就能给大家奉上这样一台震撼人心的高能量晚会?我想作为书院人都能感受到,这里有无形的力量在加持,这种力量便是我们内心都处在高处,彼此相通,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所有人都是一种无我状态、高维状态,接下来一切都如有神助!

国学班的《重回汉唐》,是利用每个周日国学讲坛结束以后排练的。他们在排练过程中忘记吃饭,忘记劳累,一遍又一遍来回舞动,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极致。苏丽老师应该是这个节目年龄最大的一个,整个排练过程,她的内心在一点点打开直至绽放。有一次排练完毕给她聊天,苏丽老师说自己根本就没想过干粗活的自己还能跳舞,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怀疑这是真的吗?

田海燕老师分享他们在梅花诗会的节目——瑜伽“和”,全然的突破了自我!最主要的有四点突破:第一,从17号到演出就没有吃过一餐晚饭;第二,十年以来体重从未低于100斤过,这次终于挑战成功,穿上了合体的瑜伽服;第三,从2012年和罗老师第一次上台表演双人瑜伽开始,罗老师就要求脱离瑜伽垫,她一直认为很多动作是不方便在硬地板上做的,但这次做到了;第四,一直无法在硬地板上完成头倒立,这次也做到了。田老师说,相信奇迹就能创造奇迹,这个节目他们以前在央视大舞台表演过,虽是央视的大舞台,他们的表演只是外在“表演”,而来到梅花诗会的舞台,他们是用自己的舞韵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恩心、大道心,是一次心灵交流。田老师夫妇是南通分院的负责人,与书院的链接相当深厚。以前未与田老师夫妇谋面,每次阅读他们的文章都能与之发生心灵的碰撞,虽未熟悉但早已熟悉,因为我们早已在生命高处相逢!

在生命的高处相逢!进入编辑组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阅读、修改、编辑其他老师的文章,是一次次心灵成长过程。用六个字来概括自己在做编辑工作的感受:读别人、观自己。去年的正月初二,先生带领书院的义工老师们开启“普陀心灵祈福之旅”。我因为特殊情况未能参加这次游学活动,但通过阅读老师们的感悟文章,也得到能量的加持。杨美玲老师的感悟写得比较详细,她把几天所到景点的先生讲话都记录下来,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先生在普陀为大家分享的“求”和“应”的阐释,让我以前对此疑惑的心一下子通透敞亮,自此便足信因缘和因果定律。

先生说来普陀的人大多是为了拜佛许愿:有的为了求子;有的为了求财;还有的为了求官。那所愿所求能不能如愿呢?如果说能,为何世间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人呢?如果说不能,为何总有那么多人不顾一切奔赴而来呢?其实,“求”与“应”之间的关键在于一个“缘”字。缘到了,有求必应;缘不到,求而无果。这个“缘”又是什么呢?是我们合道而为累积的无形功德。每个人都有两个银行,有形的叫金钱银行,对应有形的物质世界;无形的叫功德银行,对应无形的能量世界。只有功德银行里有充足的存额,才能有求必应;如果求而不应,那一定是功德银行里的存储不足了。

读着杨老师的文章,如同到达现场聆听先生的教诲,我想到自己以前对“求”和“应”是迷迷糊糊的,但自从读完杨老师的这篇文章,自己的心释放很多,原来我所认为的不满意,都是缺少那个“缘”,说白了都是自己的功德不够。“缘”怎样才能具足,当下能做的就是去做积德行善,无我利他的事情,因缘具足之时,便是在生命高处的相逢之际!

编辑每月一信读着方华老师的文章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东京的飞鸟山公园,把那里的红叶摆成一个个爱心。爱是我们的力量,方华老师心中充满着爱,她在文中说朋友出行总会送上祝福;身在异国,始终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自己祖国的文化,把老子道德文化在日本弘扬。

读赵憞素老师的文章,读出赵老师对先生、对大道的足信。她每周都从宿迁坐高铁奔赴徐州,因为她那颗追求大道的恒定之心,她求道的恒心与毅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在这里也一起祝福赵老师越来越好。

读孙月美老师的文章,再次感受到作为女性要修好自己的“弱德之美”。孙老师以刘解忧公主为民族大义和亲的事件、叶嘉莹先生面对磨难,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化成生命的高层次的能量以及传播拳操舞一位伟大女性的事迹,阐述作为女性首先要修好自己的柔德。真正的“柔”能量无比,它能穿透最坚强的东西,就像水滴石穿一样。“柔”有韧性,是一个人内在的坚持,是受到外界猛烈的冲击的时候,她永远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初心不改。

读着老师们的每月一信,心灵被温暖、被震撼、也被警醒,我用自己的心在与各位老师交流,这是一种在生命高处的相逢与交流。而这一切都源于书院给我们提供了在高处相逢相遇的平台!感恩此生遇到书院,遇到恩师,遇到各位同修,愿我们在今后的求道路上一路相逢,不断提升自己,手牵手一起更好地温暖世道人心!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3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立志班主班老师、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 徐凤梅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2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