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2025-02-08 23:11:57)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为期五天的乙巳年新春彭城书院志愿者“感悟禅宗的智慧心灵祈福之旅”圆满结束,但带给我们身心灵的滋养却永远停驻在我们心里。这几天一直都沉浸在二祖寺、三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的高能量场域,每一步都是心灵的修行,每一息都是自然的馈赠。我们感到了一种超然的自在,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回归心灵的宁静。禅机深邃,我本性愚钝,参不透其中的真谛,但我清楚的是自己的认知、思维、生命境界得以提升。现就自己的感悟梳理如下:

一、天在做人在看

《问道心得》里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做事的时候,一方面是“人在做,天在看”,这是做事的终端状态;另一方面是“天在做,人在看”,这是人做事的高维状态。读完我懵了,几十年来都是说“人在做天在看”,怎么会是“天在做人在看”呢?这次游学感到这句话多次得以验证。游学第二天午餐后,我们按行程要驱车前往岳西县的二祖寺。陪同我们的潜山当地导游说,现在正值春节假期,两地的公交车次减少了很多。如果她随车一起过去,回来就必须打车,车费至少要二三百元。先生和滕老师当即表示,无需她继续跟团了,我们自己完成下午的旅程。

当我们到达二祖寺时,好像是老天的安排,寺院里的一位资深义工看到我们的车子,就欢欢喜喜的主动来给我们做导游。他不仅带领我们游览了二祖寺,介绍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与诸多掌故,而且还请来寺院的主持,给大家做了现场开示。二祖殿门口有句偈“念佛是谁、照顾话头”。 我看了正一头雾水间,恰巧一位年轻而睿智的道尘师父,随缘给大家做了关于“心生万法”的分享,我对参话头有了一点认知。

同样的情形在黄冈安国寺再次上演,也是年轻的僧人给我们讲解苏轼当年来此焚香默坐、参禅悟道的事宜。他带我们参观礼佛,并娓娓道来青云塔和塔顶的神树故事……还有比这更好的安排吗?先生说,当我们的思维时刻处在无我利他的状态,生命也就自然而然就由“人在做,天在看”转换到“天在做,人在看”的模式了。无我茶会后,先生在五祖寺现场做《从心而觅 感无不通》主题分享说:“当我们念思言行都和圣贤佛菩萨同频时,会发现不要别人的祝福就能心想事成,也就达到了感无不通的境界。”

二、又见青檀树

结识青檀树缘起于多年前,在一公众号里偶然读到一句话“青檀树下,对坐饮清茶”。虽然我从没见过青檀树,但当下这句话却住进了我心里,想象着有一天如“怀民亦未寝”那样和知心好友坐在青檀树下,只喝茶不言语。2023年,我去天门寺时见到青檀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寺院门口巨大的岩石上刻着“悟”“心”两个字。一株株青檀树,树皮暗青绿色,根裸露外生,和岩石合为一体。当时我心里又生一愿:“青檀树下,书院众弟子聆听先生给我们讲经悟道。”没想到的是在五祖寺达成此愿。

读先生116日的打卡感悟,知晓六祖殿东有五祖手植青檀树,迄今1360余年。五祖当年在此地设坛讲经,名震天下,从者如云。还有山门口的那株青檀树的传奇故事,心里更是充满期盼。禅宗祈福之旅第三天,我们一早来到了黄梅县五祖寺,先生告诉我们这里是当年慧能大师从岭南不远跋涉千山万水奔赴的地方,让我们把心态归零,带着“静、净、敬、境、镜”五个字走进五祖寺,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义工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大雄宝殿、圣母殿、真身殿……出了六祖殿就看到了这株神树,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高大挺拔,历经千载和寺院一样不动声色地承纳世俗悲欢,已然活成一尊佛,静静守望着这片禅意之地。

见到五祖手植檀的时候风很大,树枝上的祈福红丝带随风飘动,我们跟着先生围绕神树转三圈,我虔诚地向树神顶礼问好。树的每个枝桠都是一句经文: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用生命去链接能量的流淌。佛陀菩提树下静坐彻悟成佛、五祖弘忍在树下开坛讲经、此时先生带着书院弟子问禅树下,这几幅画面重影叠加交织,超越了时空,刹那间感觉原无物我,一在天地。哪颗树又不是菩提树呢,关键是树下坐着的人。

三、对两首偈子的新认知

我们世俗人喜欢替圣人争高下,认为慧能的慧根更佳,神秀的慧根次于慧能,南宗之高于北宗。我也一直抱有这样的看法。这次在五祖寺,我们有缘听闻住持惟道大师做现场开示。惟道大师讲了神秀与慧能的那两首偈子,但是他的视觉却与常人不同。他说,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讲修身证道要勤行不辍、抱一精进,不可稍有懈怠。而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讲修身成道,时时处处都要相信我们的本心是光明无染的、无私无我的。

读当晚先生的感悟,认知又得以提升,先生说神秀阐述了修身成道的过程,慧能则揭示了修身成道的结果。所以,一个是渐悟,另一个是顿悟。无论哪一种悟法,关键在于最后的开悟,在于了解到了宇宙万物的真相。我们切不可执着于文字相,或者纠结于孰高孰低;而应该明确只有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实修实证之路,才能最终抵达开悟的状态。先生的话直指书院弟子的心,我一下子放下了多年的盲从观点,明白了该如何踏实走好修身路的每一步。

在回程分享会上,朱旌德老师分别分享了好几首诗,其中写五祖寺的:“菩提有树亦无树,明镜是台亦非台。有树是台俗人见,无树非台佛眼开。无有无相生天之道,不垢不净何来埃?从心而觅本具足,了悟自性即如来。”一时间觉得朱老师已经明心见性,站在高维把两首千古之争的偈子勘破。

写到此处,再次品味先生的三次现场主题分享:《为自己解缚》、《从心而觅 感无不通》、《大江东去 流云西来》,如同有一束光照进内心,即刻悟到问禅就是去问自己的一颗心。我们要时时刻刻问问自己的心是否做到了光光明明、无我利他、无私无染、如如不动。先生多次告诫我们,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颗明珠,向内求,找寻本明。我们书院人要在生活里实证,历事炼心,不断地去擦拭这颗明珠,让这颗明珠的光芒呈现出来,绽放自己,照亮他人。书院游学的目的就是增能长慧,观天地景观,听历史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我用五祖寺里的禅语来概括书院组织的每次游学就是:放下着,莫错过。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2组成员、国学班辅导员、启蒙班主班教师、新闻中心编辑组成员、子衿学堂弟子、新闻中心编辑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523日。】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特别推荐侯瑞华老师文章:问禅亦是问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