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位老师的感悟实证了“谦下不争”的真谛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十二月是平安月,第12组谦下不争组共有同修13名,共提交每月一信16篇(预备组老师3名),名单如下:仇文芝、陈菁、刘伟、张娟、侯瑞华、刘龙秀、张巧娣、朱广杰、郑敏、魏彩蝶、武云辉、陈辉翠、崔晓、徐艳菊、崔晓、徐艳菊、周恒芹、冯仰芝。老师们的十二月一信,都用心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质量很高。除了仇文芝、李龙秀、侯瑞华、陈菁、刘伟五位老师独立推送之外,现在撷取张娟、张巧娣、郑敏、冯仰芝、朱广杰五位老师的感悟,编成合集,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全体同修向这些老师们看齐,珍惜自己在书院大家庭学习的机会,让中华智慧与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到自己的心田,担负起“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的责任。】
1、张娟:在担当中成长
第二个挑战是我感冒生病时依然坚持完成了早共修播放PPT的任务。先生在感悟中写到:人生病了要在意识上放下这点小恙,不让它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一方面全神贯注的做事可以忘却疾病的存在;另一方面抱着“无为”之心做事,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能量。轮值中12组有好几位老师都感冒了,大家都没有因为身体的小恙而放弃服务的机会,我们这周顺利完成早共修服务。
第三个挑战是让我在周日国学班上分享,我顾虑重重、不自信,挑战失败了。过后我觉知了自己,接受自己,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准备好迎接所有的挑战。
先生在12月14日的感悟中写到“百步之内,必有解药”,上天为什么把一些人安排在我们身边,又为什么把我们安排在他人身边,因为彼此刚好是对方的解药,这是最好的安排,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排。我们只要带着爱,带着微笑,带着善意,带着感恩,跟别人相处,就会成为别人的解药,带着这些跟自己相处,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解药。这让我想到了我们12组各位老师,我身上欠缺的正是她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为能加入12组感到骄傲,感恩您们!谢谢您们!我爱您们!感恩我的同修们!
先生在12月16日的感悟中说生命的功课就是一个字“受”,“受”分四个层次,对应不同的能量等级,即“忍受,接受,享受,无受”。最好的方法是担起使命。每天读先生的感悟都能增能长慧,让我的身、心、灵都得到了成长,在我有困惑时总能在先生的感悟中找到答案。我相信在先生的指引下,在修身的路上我会走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稳!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2、张巧娣:向内求方可生生不息
以前的我像大海里迷茫的小舟,现在的我找到了汉风先生和彭城书院这座灯塔。记得2023年8月的一个晚上,汉风先生召开幼儿养性班的家长会,先生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去秉性,化习性,亮天性,父母好了孩子才能好……这些话当时听起来似懂非懂。但在书院这一年半多的时间,我切实体会到了这些话语的魅力。
首先是感恩。每次上课前和下课后的行礼,让我慢慢的知道要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结婚后和婆婆住在一起,在带孩子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上我与婆婆都不同,因此我厌烦婆婆。但婆婆不和我计较,依旧帮忙照顾着两个孩子,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来到书院,才知道婆婆就是我家的活菩萨。感恩书院的智慧引领,让我认识到百善孝为先,现在我和婆婆相处愉快,我是越来越喜欢她了!
其次是接受。我总想着爱人要听我的,这个月我们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了好几次别扭。就在我烦恼之际,先生的能量给到了我,忍受、接受、享受、无受。先生告诉我们要内观自己,向内求,生生不息,应有尽有;向外求,求之不得,穷途末路。向内求,找到本我,向外求,迷失自我。凡事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正如《问道心得》所言,当我们的内在已经有了痛苦浮躁的卡点时,别人才会让我们痛苦浮躁,我对爱人的期待值偏高,是我对他有所求,当他的行为没有达到我的期待,我想改变他,就会痛苦。
来到书院,我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于我爱人相处的过程中,我改变了自以为是的思维,及时察觉到我的不对,及时止语,多待在能量大的场地。在我们不断增能长慧时,生命状态才能走向更高的一个阶段——接受。接受就是不抗拒一切的发生,接受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接受爱人的优点也接受他的缺点,不对抗他的行为,做好家庭的后部支持力量。最近我的心态不再是紧绷着的忍受,相反我自在了,爱人也自在了,家里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第三是担当。加入国学班,进入新闻组,加入六实共修,进入新闻中心,学写新闻稿。参加早共修、上午启蒙班上课,下午起排练梅花诗会节目,一天下来也不疲惫。地闲杂草生,人闲生烦恼,身闲生杂事,心闲生杂念。忙碌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懒散的生活令人无精打采,忙碌的生活使人精力充沛。有人担当我协助,没人担当我上前,以此为理念,我主动带领班级的孩子排练元旦节目,我心欢喜,一点都不累。
第四是工作。我是老师,总想着让学生们听话,通过在彭城书院的学习才知道了天命之谓性,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水有水性,花有花性,药有药性,糖是甜的,盐是咸的。我们只有了解和顺应事物的本性,才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孩子也有自己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天性也不相同,作为老师应按照孩子的天性顺道而为,挖掘孩子的潜力,支持孩子的热爱,成就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上课时,我不再只讲课标内容,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最后再学习,孩子们喜欢和我呆在一起,我和学生家长相处的也很愉快!
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同修们,有您们真好!让我们共同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3、郑敏: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12月13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是我母亲85岁大寿,我连根养根链接到母亲的能量,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这一天还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的觉察上升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六实共修给予我觉知的力量。
当天早共修静坐后听《醒来》,突然被其中一句歌词打个激灵——人生是无常的醒来。让我松动了抗拒,能够以接受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我慢慢理解先生说的,修行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种环境,而在于我们以何种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心能转境,让境随心转,豁然开朗,又是一片天地。
第一,修复与母亲的关系。母亲的病痛让我意识到以前自己不懂事,母亲一说“我都有三个儿子了,当时为什么生你?就是等我老了让你孝顺我的。”那个时候不理解,听一次生一次闷气,现在我在书院浸泡,明白母亲就是我的佛,她从大道层面给我机会,百善孝为先,让我积善成德,在功德银行里储蓄。我每周探望母亲,照顾母亲,我的一双儿女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现在也都是很孝顺的孩子。身教大于言传!感恩大智慧的母亲!
4、冯仰芝:心能转境
我清楚记得那一天,气温寒冷,黎明时分,蒙蒙细雨一阵紧似一阵,很快路面就留下了片片积水。我当时想徐州距离学校将近一百公里,天气能见度低,高速也关闭了,先生还会不会来,我心里不禁迟疑起来。九点多钟,朱旌德老师打来电话,说在村外迷了路,让我过去迎接一下,我心里即惊喜又钦佩。见到先生,我不禁地抱怨天不作美。先生马上接过话说:“天下不下雨,我们不能左右,那是自然规律。但今天能不能来是我们决定的,既然承诺的事情一定会落实。”
我参加书院国学班和六实活动,这期间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顺境是成就我们的,逆境是磨炼我们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最好的安排。世事无常,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宠辱不惊,接受,接纳,化解,提升,把坎坷作为前行的动力。这句话使我们顿感海阔天空,胸藏沟壑。
参加六实活动,群里同修老师每天准时发送先生的实证日记。每当读到这些灵动的文字,字里行间发出的那种能量有的犹如点燃心灯的火种,温暖滋润身心的每个细胞;有的犹如春天的甘霖,滋润干渴的心田;有的犹如当头棒喝,清醒心智。先生有篇感悟中写到“百步之内必有解药”,上天有好生之德,你遇到的问题老天也给你安排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读到这里不禁心头一亮,是啊,有些事看似无解,其实老天自有安排,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忍耐一下,柳暗花明的时刻马上到来。
感恩书院!感恩先生!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5、朱广杰:无为而无不为
12月的第二周轮到我们小组服务早共修,服务的前一周,当值组长在群里发布了报名通知,我就不假思索地报名播放PPT。经过反复练习,发现播放《歌唱祖国》时,字幕和声音不同步。多方寻求解决方法,均无效。我很焦急,侯瑞华老师多次安慰我;魏老师指出可能是网络的问题;主持人武老师主动和我交换岗位,我主持,他来播放PPT,早共修进行的很顺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以其柔和包容的特性,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锋。我的同修们就像水一样,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帮助我度过难关,让我在国学的海洋中得以继续前行。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在面对困难时,我本想尽力而为,却因各种问题而感到无能为力。然而,当我放下自我,接受同修们的帮助时,问题反而迎忍而解。让我明白有时候,放下自我,顺应自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也是一种智慧。
通过这次早共修服务,我不仅学会了问题的处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如何保持冷静,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感激同修们的帮助,感激国学给与我的智慧,更感激先生的智慧引领。这次经历让我突破自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感激和感悟,继续在国学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行,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实践《道德经》中的教诲,用我的成长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