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滋养·成长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每次游学先生要提前很长时间考虑设计游学主题,时间、地点、路线,以及如何才能让大家在此过程中实现增能长慧,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感恩以滕丽娟老师为代表的组委会老师们,精心细致的实施了全过程的食宿行游等各项具体事宜。每次游学滕老师都最辛苦,联系车辆、住宿、就餐、景点,有时需要坐火车和飞机,购票就更麻烦,随时还要关注天气变化和所去景点情况变化,更有游学时现场的指挥协调。谁也说不清她为书院游学活动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感恩为游学活动无私奉献的各位义工老师;后勤服务人员;摄影的老师;负责音响的老师;提供物质供应的老师;接收统计游学费用的老师;安排车上座位、住宿、用歺分桌的老师;每个车的车长和组长;还有很多黙默默无闻,在为大家服务的志愿者。
感恩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司机师傅,他们也是最辛苦的。书院这次组织的游学活动一共300多人,从几岁的儿童到70多岁的老人,六辆客车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光服务的义工老师就50多人,没有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行程的。当我们在轻松自如的游乐中、自由自在的活动时,一定不能忘记这些为我们无私奉爱的人!想想自己,虽然进入书院至今已有7年了,也参加了书院的义工、师资等培训班,但是一直以来都是接受别人服务的,自己做的太少。我以后要向这些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改变思维,多为书院、为他人、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诵读会结束后,先生在现场为大家做了《沐浴醉翁亭中的人性光辉》主题讲学,讲学从问答开始。先问第一次个问题:醉翁亭美不美?大家都说“美”。第二个问题:它美在哪里?大家看法就不一样了,各种回答都有,基本上的回答都是天地、风景、建筑等眼睛可以看到的方面。要叫我回答,我也不会想到更深远的问题。先生这时就说到:“如果用肉眼看醉翁亭,只能看到有形有像的部分,比如它的建筑、材质、结构等。如果打开慧眼、天眼、法眼,就不能只用‘美’这个字来形容醉翁亭了,要想到它的文化精神方面的价值,无形无象的存在,也就是看不见的‘无’。世界永远都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听到这里,我深受启发,对先生平时常讲的“有无相生,看不见的‘无’,比看得见的‘有’更重要”,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300多人的大团队,自始至终一团和气,扶老携幼,亲如一家。大家积极响应组委会倡议,期间不购买任何工业饮料,爱护所到之处的环境,不给地球母亲增添任何负担。我看到小弟子们跟随先生走在景区途中,一路捡拾垃圾,清洁环境。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整洁有序,有的几乎到了一尘不染的程度。每一次吃饭,大家都会恭诵饭前感恩词,以此培养大家对万事万物的感恩之心。我想如果我们的社会都能像书院这样,那么社会怎么能不和谐呢?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所有的遇见!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题图左一为本文作者)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福德班学员、2018级国学班弟子 赵锋。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11月12日。书院邮箱:pengchengshu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