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杨艳艳老师文章:此次游学我们取到了“真经”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短暂的徐州游学活动,已顺利落下帷幕。这次出行,是蜜友父母学堂全体师生期盼已久的。108位出行者,也是108位求道者。大家心中的方向和目标异常坚定:我们跨过长江、淮河,去往古城徐州,去到彭城书院,是为生命连根养根而来,是为增能长慧而来。此刻,我的内心异常平静,同修们都满载喜悦和感恩之心。我深深感知着,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游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每一位义工老师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在落地践行着老子“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教诲;每一位参与者的生命都得到了慈悲仁爱的滋养。
蜜友父母学堂成立五年了,我在学堂五年一小成的美好时节,遇见了毅飞老师、遇见了学堂,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修。也幸运的加入了“六实”活动,知道了徐州有一所“彭城书院”,那里有一位让人仰慕的“汉风先生”。通过网络倾听先生的分享,无数次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先生的教诲,似春风,似甘露。只闻其声,生命就会无比欢喜、无比滋养。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内心渐渐明白为什么先生的声音会有如此魅力?因为这个声音里有无限的慈悲!这是慈父在为儿女指引回家的路;是慈母在找回失散多年的孩子。
这是一趟生命回归之旅,我当然是既激动又盼望。我的儿子已是高三在读,在很多父母的心中,高三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应该在课堂里争分夺秒,岂能在这样的重要时刻里去游山玩水?而我,在学堂发出去彭城书院研学信息的那一刻,就毫不犹豫地给一家四口报了名。我没有考虑儿子会不会请到假,也没有考虑我爱人会不会同意。那一刻,我的脑海里跳出《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先生的话语也在耳边响起:只要持续发无我利他之念,这件事一定成。
由于不断聆听先生教诲,持续修身证道,我早已把儿子看做是国家的孩子。这个心中有温暖有爱的大男孩,不能仅仅爱着自己的母亲,他长大了要像先生一样去温暖和照亮更多的有缘人。儿子参加这趟游学,不仅是自己去连根养根,他还要用自己的真实做到,为学堂弟弟妹妹们做榜样。我没有考虑自己,我只想着“我们一家人的出现,会给学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欢乐。我们的出现,即是最好的弘道。”事实真的证明了“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高三的孩子,请假有严格的限制与考核制度,令人欣慰的是班主任老师竟然顺利给孩子批了假。我们夫妻非常相信:这趟游学会让儿子的生命得到更多的滋养。孩子也会收获他在课堂里学不到的内容。我们还相信:孩子会通过耳闻目睹,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学习是为了什么?考大学是为了什么?生命真正的方向和价值又是什么?一个高三的孩子,一个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他愿意主动从繁忙的学业中脱身,让生命走向增能长慧的旅程,这是孩子的福气,也是我们家长的自豪。
在旅途中,学堂的弟弟妹妹们,围着哥哥前呼后拥,哥哥脸上始终洋溢着阳光般的笑脸。无论是组织爬山,还是带弟弟妹妹们诵读经典,亦或是给初中的妹妹们讲解数学题目,儿子始终耐心、细心、贴心。我们的孩子以义工老师为镜,也在用他的做到,践行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神性品质。此次游学,我是相对悠闲的,虽然我不需要承担具体的义工工作,但在内心深处我时时处处以义工身份觉察自己的念思言行,用“做好自己,感恩一切”做导航,践行《道德经》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名言。
游学过程有两个小插曲非常值得一记:第一个小插曲,在云龙山大门口集合。我们乘坐的两辆车错峰到达了云龙山门口,我们车提前10分钟到达了。有些家人提议自由爬山,多亏毅飞老师及时赶到,说明集体行动的重要性,我们才没有与集体脱节。第二个小插曲,酒店的自助早餐。由于人数太多,在用餐时间餐厅里瞬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餐桌、餐盘、米粥等都不够了。奔波了一天的司机师傅情绪起来了,服务的阿姨也是满腹委屈。我和毅飞老师向他们表达了歉意。一次时间上安排的疏忽,却给他人带来了负担,我们应该道歉。我们永远要做好自己,心怀感恩,感恩一切旅程中遇见的人。
压轴的,都在后面。我们108位家人最期盼的是见到令人仰慕的汉风先生。对于见到先生,我的内心是充满着胆怯和盼望。来到彭城书院,没有阔绰的门厅,只有朴实无华的名字。拾级而上,内心很平静,这是回家的台阶,熟悉而自然。书院老师们站在门口笑容可掬,一句“欢迎回家”让我平静的心情有了起伏。转头回看,老师们的笑脸真美,这笑容里写满了真诚和关爱。我想,内在要有多少温暖,才能绽放出足以融化万物的笑脸呢?这张笑脸是如此的好看,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让我的心忍不住颤抖,泪水也忍不住溢满眼眶。哈哈,原来我没有走错门,我真的走进了回家的大门。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先生赋能的30分钟,犹如修炼三百年的功力,在这一刻淋漓尽致又倾囊相授。先生因材施教,因机说法。从提升精气神的“12字真言”里,我们记住了: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看似简单的行住坐卧,先生一遍遍的演绎,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教学。学堂师生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正襟危坐。在宽松愉悦又若有所思中,生命自自然然得到了滋养和升华。在给孩子们分发小礼品中,先生给我们传授什么是教育时机?先生智慧的引导,幽默的点化,孩子们笑脸荡漾,利他之心被唤醒。大家又收获了立身处世“六字秘诀”:随缘、随顺、随喜。
现实中的先生,真是一团和气,和蔼可亲。孩子看先生的照片,就说出:“我喜欢先生,先生很像我的爷爷。”是呀,在我们心里先生不正是我们身边的圣人吗?看到先生,就看到了“温良恭俭让”的圣人形象;看到了2500年前,因材施教又诲人不倦的孔子爷爷。似乎,孔子爷爷穿越时空,正栩栩如生的在跟孩子们对话,孩子们已记住了圣人的教诲:“经典是智慧最高、能量最大的书籍。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伴随着先生的教诲,孩子们心中已深深播下了圣贤的种子。未来,学堂会追随先生脚步,以经典为基,培养出一批批国之栋梁、民族脊梁。
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为我们再现了真正修行者的涵养和风范。接下来,就看我们的行动了。这一趟游学,我们都取到了“真经”。这部真经,我们要像“六实”活动一样,用踏踏实实的做到,来实学实干,实修实证。用“抱一、精进”来践行“九九归一”。用“做好自己,感恩一切”来实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宏愿。
九月是能量月,祝福大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都实现生命的增能长慧。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祝天佑中华,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共修第14组成员、常州密友学堂志愿者
杨艳艳。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