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主城区南部与安徽宿州市接壤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古镇——三堡镇。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这里有秦汉古驿道、明代燕桥,这里是著名书法家张伯英的故乡。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三堡中心校邀请来了国家优秀社科专家、教育部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专家、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给该镇所辖的小学与幼儿园全体领导、老师和优秀家长代表做专题报告。400多座的礼堂里座无虚席,教师和家长开启了静音模式,安静聆听,专心记录,认真思考,积极互动,呈现出一派至诚恭敬的感人氛围。









先生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针对老师和家长们阐释了两个核心问题:如何做个好老师?如何做个好家长?最后总结,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好孩子。先生在报告伊始,给大家列举“小神兽”现象,并告诉大家:我们对孩子的称呼由“小神童”变成了“小神兽”,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认知与行为出了问题。对待孩子的成长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做人第一;处事第二;学习第三。中国文化崇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所以无论孩子长大以后做什么,“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长大,只有去主动做事,为家庭担责,为社会尽职,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让孩子从“小神兽”变成“小神童”,老师应该怎么做?先生疾呼:“回归教师本位,重塑师道尊严。”何谓教育?何谓教师?《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法言·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教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受教者做示范,做榜样,做楷模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所以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一种精神、一种操守!
先生强调,做教师就是要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里,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人,处事,接物,积德为有道的君子。然后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正己化人!“师道尊严”,这四个字的含义很深:第一,德行要很高。第二,心里要有爱,爱教育,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第三,要甘于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善念、善言、善行,来积功累德,温暖世界。做到了这些才能回归教师本位,也才能得到一个教师应有的尊严!
先生的这场报告让与会老师们醍醐灌顶。一位老师说,做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为学生做示范,正己化人。但我们现在带领学生们每天所做的就是如何学习考试。比如掌握字词,背诵课文,计算要熟练,解题方法要记住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和孩子们交心的机会太少了。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的?有什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对他们心灵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太少了。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关注班级分数高低;评判学生也是用考试分数作为标准。今天听了先生的报告,受益匪浅。以后,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师者,对学生充满无分别的爱,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正己化人!






让孩子从小神兽变成小神童,家长应该怎么做?先生强调“修身增能,
做孩子生命成长的贵人。”先生说,从古至今,所有圣贤的背后都有一个像孟母和岳母一样的圣贤母亲。天乾地坤,父母在孩子生命成长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念思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子女教育是人生最大的事业,所以,家长不能总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而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先生说,父母只有修身增能,让自己处在高能量状态,顺道而为,行善积德,为子女累积福报,才有可能培养和引领孩子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一位家长感慨的说,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因为不爱学习,成绩不好,让自己一度很焦虑。今天聆听了汉风先生的报告,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先生说,评价孩子,学习和考试成绩不是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道德品质、做人处事、生活习惯等都非常重要。一个只会考试,而不懂做人,不会做事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一定不会圆满。先生的话给我当头一棒,让我瞬间清醒。我不会再跟着俗世的大潮内卷了,我要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培养他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助人为乐的品质。我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修身增能,陪伴孩子成长,使其成为身心和谐的人!
先生在报告中讲到,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点,以及秉性与缺点,并助其发挥天赋,化去秉性。当父母发现孩子想成为一颗苹果,并有苹果的天赋时,智慧的父母就不会阻止孩子成为苹果,而非让孩子成为橘子。父母只有成为土壤、阳光、雨露,孩子才会成为他自己的光和爱,创造他自己的广大平衡。父母的言行中,藏着孩子的认知;孩子的命运里,也承载着父母的重量。父母的言行举止,某种程度蕴含着孩子的旦夕祸福。请相信:我好了,孩子就好了,家庭就好了,世界就好了!
先生最后总结,家长好,教师好,孩子才能好,想让“小神兽”变成“小神童”,老师回归教师本位,家长增能长慧,这样就能培养出好孩子!两个小时的报告,静谧的会场中除了先生的报告声就是不断的掌声。一位听众现场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时说:“听完汉风先生的讲座,我心澎湃。我看到了温暖和光明,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明白了把‘小神兽’变成的‘小神童’的方法。我不会再让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经受无谓的‘内卷’,要引领孩子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有一种人,不语而笑,无需开口,已经走进人心;也有一种人,轻吐莲花,只一开口,便如春风直抵你内心深处。’这就是今天给我们带来这场精神盛宴的汉风先生!谢谢您!”
陪同先生前去讲学的有书院志愿者协会骨干教师李文献老师,以及新闻中心骨干义工朱旌德和陈泳汐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