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2024-08-29 19:53:47)
标签:

文化

分类: 游历情怀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2024年8月23日上午,参加彭城书院夏令营追寻孔子足迹,感悟圣哲情怀主题游学活动的近百位师生,乘坐两辆游学大巴从信阳城区出发,顺着农村柏油路,去罗山县子路镇探访此行的最后一站——子路问津处。九点左右,车子穿过子路镇区,在子路湖不远处停了下来。附近的老人说,明清时期这里曾立过三块石碑,遗憾的是丢失了一块,现存两块。一块是明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五里村;另一块是清朝的,存于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我们来寻访的是圣贤大道,目的是印证圣贤心,所以对石碑并没有多少兴趣。大家留影之后,就到距离湖畔最近的一户农家寻找现场讲学之地。

这家农户的女主人抱着娃娃出来和老师们讲话,她热情应答,允许师生们暂借他们家门前的阴凉处作为讲学之所。大家席地而坐,汉风先生就现场分享。先生先讲“子路问津”的历史典故。这个故事非常详细的记载在《论语·微子》中。孔子及其弟子在“绝粮”事件之后,途径此地,欲赴楚国负函,可是前面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正当孔子和他的弟子为过河犯愁之际,他们看到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正在低头锄地。这两位老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高士长沮和桀溺。于是,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前去向两位隐士请教渡口的位置。

两位隐士看到子路走过来,又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都做了应答。长沮说“你的老师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吗?”子路讨个没趣,又转身去问桀溺。桀溺说“当今天下大乱,犹如滔滔洪水,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你与其跟着那个总是躲避坏人的人到处游历,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做个隐士吧。”桀溺说完话,又忙着锄地,再也不理会子路了。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话转述给老师。

孔子听后说“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地行走。人各有志,只有各走各的路好了。可是,我们不同世上的人打交道,还同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也没有必要这么辛苦周游列国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渡口,过了河,并顺利到达负函城。

据清朝乾隆年间《罗山县志》记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津”是渡口,“问津”表面上是指孔子师徒在打听自然河流的渡口,实际上隐喻他们正在探寻人生渡口和救世道路,还关系到孔子对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的探索与考量。从“问津”事件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乱世的黑暗和无道,又可以看出作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和人格的不凡。不管孔子在周游列国中推广自己思想的结果如何,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走了一条连君子都不敢去走的道路。

先生说,故事并不怎么动听,但自己的心很颤动。昨天,我们在弦歌台分享孔子七日绝粮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人只要发大愿走上弘道之路,就会遇到苦厄、困顿、艰难、险阻、疾病……这些是上天安排的。而今天,我们在这里分享子路问津的故事,告诉大家:除了要过上天安排的劫难,还要承受误解、嘲笑、讽刺、挖苦、诬陷……这些是世人扔来的。这就是规律,看看古今中外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如此?识此,我们就知道如何看待与应对弘道路上的那些困难挫折了。此时,大家耳畔又一次响起那首熟悉的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预告: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号外):田野徒步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我们追寻孔子的足迹(十):子路问津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