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凌寒老师文章:致敬新闻中心的老师们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我们中华经典研修第三小组共修时间定在每周五晚上8点。本周共修内容围绕《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进行学用分享。这章的主题是“相反相成”。这一章让我最为触动的一句话是: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宇宙的全部信息都来自“一” 。“一”就是道;“一”就是拥抱正面与反面,把正反两面合而为一。所以抱“一”就是抱持着万物的本源,抱持着自在、流畅、幸福的生命根本。当我们内心抱一时,就自然会连结到宇宙本源的高维能量,就会回归到大道上,生命才会有力量。
“抱一”这个词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我们的书院众多义工同仁们,数也数不完,不觉心中有一股股暖流在流淌,内心无比感动。我首先想到的是书院新闻中心的义工同仁们。每次看到书院公众号上的文章,内心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每次看到书院视频号上早晚传递的能量视频,心情就无比的喜悦。但这日复一日的能量叠加中,倾注了新闻中心老师们多少的时间、精力与心血啊!我们不知道是哪些老师在幕后默默的付出,这些老师是在用生命实证着老子所讲的“玄德”二字啊!
后来,我了解到子慕老师是新闻中心总负责人,她几乎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书院这份“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她抱一精进、讷言敏行的品质,是我最要学习的。她像一然老师一样,一直是我们书院人的榜样和标杆。还有陈泳汐老师,一直默默担当着书院公众号文章编发与推送的责任,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每篇文章都是那么及时、高效、感人。多年来,书院的每一堂课与每一场活动现场,都有旌德老师和德宇老师拿着相机前后忙碌的身影。他们用镜头讲述故事,用影像传递温暖,并且本着“传送图片不过夜”的原则,当天就把甄选的图片发送到书院邮箱里。那些精美照片的背后凝聚了他们多少的爱与汗水啊
为了保重公众号文章的质量,新闻中心还专门成立了文字编辑组。徐凤梅、李文献、侯瑞华、孙月美、李向东等老师,扎扎实实的担当起六实活动每月一信的校稿工作。每一封信,每一篇感悟,都有他们孜孜不倦工作的印记和爱心。而文字校对组的老师们要把好最后一道关,他们不仅要保证书院官博和公众号发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正思维、正能量,而且还要字斟句酌,尽量不出现语句不通、错字别字等现象。校对组里有我们的师母刘思苇老师、德才兼备的朱旌德老师和杨美玲老师等。这些老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斟酌一句话而花费几分甚至十几分钟的时间。
除了编辑组、校对组、摄影组,还有撰稿组的工作也非常重要。每一次课程与活动结束,负责撰稿的老师们都要及时把当天的内容写成文稿,发送到书院邮箱,等待编辑组的老师们修改和编发。据我所知,这两年国学班的孙启迈与郑敏,福德班的曹桂莲与李瑞云,家长学堂的李小燕与马红等老师在各自班级的新闻组承担了绝大部分撰稿任务。他们用心写出的文字感动了无数书院人。
我特别想对设计和编写公众号推送文案工作的老师们致敬!疫情期间由于不能经常去书院,书院公众号是我和书院连接的最主要方式。每一篇发自内心的真诚感悟对我都是正能量的传递和滋养。我开始只关注老师们的修身成长故事,随着时光推移,我对公众号每篇文章置顶的图片以及图片上那些散发着能量光的文字所吸引,更有对配乐的奇妙感受。于是,我就把这些图片下载并储存起来,慢慢就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图片上的文字大多来自于先生平时讲的话,于是我就很崇拜这个做图片的老师。我就想,我要学习这位老师的用心,与书院同心,与先生印心。
书院新闻中心的老师们在长期的践行中,抱一精进,持守初心,把书院这个圣贤道场的能量传递给无数有缘人,逐渐成为了书院独特的宣传名片和滋养书院师生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展现出了新时代彭城书院的新风采。记得如慧老师曾经有一篇名为《我在书院的第一个三年》的文章中说:“在编辑文章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我自己,当我不再想自己选的版面会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只想怎么能编辑得更美观些,让看到文章的人都能接受到正能量的辐射,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喜悦与富足。”
先生说,一个人的生命能量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做事的原则是“尽人事,听天命。”所以,我们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修道,历事炼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一个得道抱一的人,是抱着本心做事的,所以老子说“抱一为而天下式”。书院人有书院人的事业,书院人有书院人的追求,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新闻中心的老师们最恰当不过了。他们时刻意识到书院新闻人所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时刻知道这份工作的宗旨与价值所在。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所有的有缘人。我太爱您们了!
其实人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帮自己与他人建立与大道的连接。因为,不同思维联接着不同层级的能量,不同意识创造着不同境遇的命运。道是宇宙的本源,人人心中都有道,大道中应有尽有,那才是我们该去的地方。我们能有机会在书院这个大家庭里修身成长,是多么的幸福!感恩天地神明,感恩祖宗圣贤,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书院,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3组成员、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国学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