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史一然老师文章:爱是疗愈一切的最好药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姑妈,我在上海找到工作了,我自己找的!”
“真的吗?太好了!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真心为她高兴,同时也特别想看她眉飞色舞说话的样子。
侄女开始给我描述她是如何在网上找信息、投简历、参加面试,试了好几家,才找到现在这个让她非常喜欢的工作。可以听出来,整个过程并没有那么轻松容易,但是最后的结果已经足以让她忽略掉此前的艰辛。她找到的工作是在一个学习机构,负责辅导几个放学后孩子的作业和学习.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结束后还要写复盘报告,每天差不多11点多才能睡觉。
“觉得辛苦吗?”我担心她睡眠不足。
“辛苦是辛苦,但是挺开心的,这是我喜欢做的工作。”
看的出来,这份工作确实给侄女带来很多快乐。 侄女长得眉清目秀,笑起来就会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两个浅浅的酒窝,这会儿带着小兴奋,脸上放着光。我真心为她高兴。谁能想到,去年的她,在学校感到被孤立、被排挤,一度自我封闭,精神不振,吃不下睡不着,不得不休学回家,甚至被上海的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医生给开了一堆药,并叮嘱要逐渐加量服用。
我知道侄女生病的消息是在去年4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她在家正处于失控状态,跑出家门,等我嫂子找到她的时候她蹲在别人三轮车后车厢上不肯下来。我嫂子和我堂姐两个大人拉不动,最后喊来了嫂子的妹夫,三个人硬把她架回了家。怕她再跑出去,把家里的门都锁上了。姐姐打来视频,让我跟侄女通话,看到孩子凌乱的头发,迷茫的眼神,焦躁地走来走去,搭不上一句完整的话,我心里难受极了。好好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难道,让她去外地上学真的是个错误的决定吗?
考虑到侄女自己的心力不强,容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再加上我外甥女早她一年入学外地一所以传统文化育人治校的专科学校,我也实地去考察过,认同他们的治校理念,也欣赏那里的老师的谦卑和恭敬。经过我的劝说,侄女放弃了高中,去长江边的一座城市就读了。意料之中的是,她遇到了与同学相处特别是舍友相处的问题,这是她从小到大都没有能够克服的人生课题。可能是积压了太久,加上不能及时得到大人的支持,侄女终于没能扛得住,在几次请假来来回回之后,终于在毕业的前一年,办理了休学。
回顾侄女走过的这十几年,我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侄女当前的状态只是结果的呈现,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事出必有因。我理出了几点原因:
第二、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持。当老师找到家长反映孩子问题的时候,我嫂子的第一反应总是孩子有错,采取的方式都是训斥和数落,很少引导孩子把内心的委屈倾诉出来。 孩子只能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在学校的境遇。这也导致后来她去外地上学后,虽然受了委屈,但是却很少跟妈妈倾诉。直到积压的情绪把自己打垮,无法继续上学,才引起父母的关注。
第三、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多的欠缺。哥哥嫂嫂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家庭教育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不会跟孩子沟通,用的大多是批评、否定,甚至是打击性语言。每当孩子兴致冲冲想要去做一件事时,得到的经常是被质疑的回应。有一次侄女说想烫头发,我刚想接话说“那很好啊,想烫什么样的?”我嫂子立刻回话说:“天天头发都梳不整齐,还烫什么头发,会打理吗?”侄女一听也就不说话了。这可能是她们母女日常的沟通方式,往往是把天聊死的状态。另外还有经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诸如懒惰、笨、不自觉、邋遢等,特别是被医生诊断后,又会把“精神病”“发疯”的字眼用在孩子身上。每每这时,侄女都默默接受,不做反驳。
越想越可怕。好在哥哥嫂嫂人还不错,夫妻关系也比较和睦,特别是我嫂子,乐于助人,性格大大咧咧,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在对待两个孩子上,哥哥嫂嫂没有偏心,老二一直跟着妈妈,所以性格也很好。姐妹两相处得还不错。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侄女的情况会更严重。
孩子生病,父母得吃药。有一个家庭教育的鱼缸理论。家就像一个鱼缸,父母就像鱼缸里的水,孩子就是水中的鱼。鱼儿不能自由欢快地游动,是因为水质出现了问题。而解决的办法不是去催促鱼儿快游,而是要改变水质。侄女出现状况的直接原因虽然在学校,可是根本原因却在她的成长环境。父母如果意识不到,总是盯着孩子,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在和哥哥嫂嫂分析了侄女的情况后,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愿意听我的意见,做了几点改变:
首先不能依赖西药。每次侄女吃完药,都是白天晚上睡不醒的状态,偶尔清醒就觉得头疼,乏力,眼睛里的神气一点一点消失。我介绍了老中医给哥哥嫂嫂,带着侄女去开了中药。慢慢以中药代替西药。几幅中药下来,侄女感到明显的变化,觉得自己有劲儿了,白天能正常地吃饭了,也不会晚上很早就困却在半夜醒来睡不着。吃中药的同时,也把西药的药量减了下来,一开始我哥还不放心,但是后来看女儿状态比较平稳,也接受了。侄女大概吃了一个半月的中药。
其次,让家成为孩子可以随时停靠的温暖港湾。侄女在家休息了几个月后,她自己提出来要回学校。但是到了学校后没几天,还是无法适应,白天上课头会晕,晚上也休息不好。这次哥哥嫂嫂没去劝她坚持,而是告诉她随时可以回家,不要担心路费。在家休息了几天,又重新返校。她们学校是十天放一次假,外地的孩子可以申请回家。以前考虑到来回太费事费钱,侄女基本是半学期才回去一次。我嫂子跟老师申请让她一周回来一次,有的时候我哥还亲自去学校接她。在家补充两天能量再返回学校。侄女也就没那么担心需要独自面对在学校。慢慢地一周变成了十天,二十天,直到学期末。
再次,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要第一时间接住她的话,耐心听她把话说完。不轻易否定孩子,多多关注她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去年寒假侄女要去打工,一开始面试了两家都失败了,但是妈妈鼓励她不要气馁,反正是锻炼自己,找不到也不用有压力。后来终于面试成功了一家,虽然干活很辛苦,但是第一次自己赚钱,侄女很开心。我嫂子也意识到了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坏处,开始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状态越来越好了,人也越来越美了”“整个人精气神十足”“做事情非常细心又有条理”等等,侄女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我哥哥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告诉女儿,只要她想做的事,想清楚了,爸爸就支持。侄女说想去旅游,自己找好了攻略。我哥二话没说,给了旅游经费。这在以前,肯定是一顿训斥。这些都是我哥哥嫂嫂为孩子做出的改变。结果是,侄女上学期就停了药,也没再出现过失控的状态。今年上半年也完成了学校的考试,开启了毕业实习。这次回老家,我看到的是一个健康开朗的姑娘,兴奋地跟我分享着她在上海当“老师”的各种趣事。跟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感受到的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我知道,侄女已经获得重生了!
侄女的事情让我感叹,孩子是多么无辜无助,如果父母不学习,不了解养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是多么可怕。教育孩子既要有“道”,也要有“术”。作为书院人,我特别庆幸有先生的引领,让我意识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好了,一切自然就好了。先生说,母亲更是家庭的风水, 做个好母亲便是最伟大的事业!影响孩子要从改变自身做起,我好了,一切都好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除了父母修身,我们还需要学习具体的教育方法,承认自己在家庭教育专业方面的短板,向圣贤汲取智慧。比如与掌握与孩子的沟通技术、提升辅导能力、营造幸福成长氛围等等,短板都需要补上。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早日走进书院,做一个有觉知力、有学习力、用自己的成长引领孩子成长的合格家长!爱是疗愈一切的最好药方!感恩书院,感恩先生!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