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你就站在那里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多年前读一篇文章,依稀记得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秦淮河畔的古琴馆听琴的感受。我连古琴见都未见过,她的心曲我自然感受不到,但因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在摘抄本的最下面记下:琴歌《阳关三叠》,有空时可以听听。没想到的是时隔七八年后我才听到这首曲子。翻开纸张已经泛黄的笔记本,找到这几个字,感触很深,原来在生命中出现的人和遇到的事冥冥之中都有安排。
记得书院公众号曾推送过王文莉老师的文章《等了十年我才扑入你的怀抱》。我和文莉老师一样,也是等了十几个年头才有缘进入书院。我最早是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采访先生的报道,心想要是有机会去书院聆听先生的一次课该多好啊。由于那时忙于工作、拉扯孩子、伺候年迈的父母,这个想法就搁浅了。感恩祖先护佑,十几年后我终于迈进书院的大门。
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2020年11月29 日,我和女儿一起去参加书院的周日国学讲坛。先生讲的是《一念之觉的力量》,“一念善,一念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那个当下,我突然发现于人海中沉浮几十年,生活在梦中的自己终于迎来了觉醒的时机。我生命中的明师已然出现我面前,此后余生定会和这个高能量场域紧密连接,追随慈悲智慧的先生实现生命的觉醒,继而走在光明大道上。
这几年,我在书院数次参加增能长慧的活动,跟随着先生的引领,认识到当年的那个夙愿在时空里兜兜转转,等因缘和合时自然就会遇见。心不唤,物不至,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你。特别是美好的事物天生就有这样一根敏感的神经,轻轻一唤,它就来了,来了就住在心里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等待绽放的种子,只需要一缕春风、一抹阳光,便能迸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先生4月9日的实修感悟特别震撼心灵:连接福泽的密码是“一念之善”;连接那个强大自己的密码是经历挫折磨难;连接快乐的密码是放下“小我”呈现“大我”;连接智慧的密码是利而不害;连接慈悲的密码是为而不争;连接好命的密码是种善因结善缘……我更认识到连接的重要性,是当年的一念之善才让我得以和书院连接。
进入书院以来,特别是参加“六实”共修之后,以娱乐为目的的聚会少有参加了,健身房也不去了。亲戚朋友给我介绍能挣外快的生源我也一一婉辞了。当他们得知我周末去书院做义工,都说“那不憨吗?”刚开始我还解释,后来听了先生在书院十六周年庆典的发言“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如何作答!”我也学习先生,啥都不说。对于为什么肇建书院,先生还说过“就像糖就是甜的,所以它以甜味行事;因为我是汉风,所以就以办书院行世。”“我们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而去做,是为了让这世界能变得更好才去做!”我一直在跟随先生的步伐,模仿先生的做法。
我想起了读过的一则史实故事:1923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被《纽约时报》问到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书院就在那里,虽几易其址,至今也没有固定场所,但还是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前来,就像珠穆朗玛峰从不宣说自己的巍峨,却一直矗立在人的心里。书院对于我们也一样,虽然它一直默然无语,但却一刻不停的为这个世界发着热和光,我愿向光而行。
“看见你,就站在那里。微笑着,像阳光暖意。你给我引导,我从容来去。这城市充满灵动旋律……”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书院和先生。书院就在那里,就在我们心里。平凡的故事,流淌成传奇,传扬在世界心里。付出一个你,化千万个你,让爱和梦形影不离。献一份热心,多一分努力,这世界因我们而美丽!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教师、国学班辅导员、子衿学堂学员 侯瑞华。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