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活动 |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福德班上百位老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书院明伦堂。八点整,大家一起诵读《道德经》。随后,一起在院内打了一遍养生拳。九点整,例行上课礼,在马红老师的主持下,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父母和师长行三鞠躬。礼毕,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席李世明老师开始了今天的授课,课程主题是《徐州城建与城门历史文化》。李老师现为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徐州市民俗学会顾问、徐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库专家、徐州市非遗保护专家组专家,在徐州历史文化领域深耕多年,学养深厚,此次课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徐州的城建史,讲解了彭城和徐州名称的由来。尧封篯铿于彭,到商武丁四十三年(公元前1208年)。彭城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春秋鲁成公18年,这个史实说明徐州是江苏省建城最古老的城市。三国魏,徐州刺史部从邳州迁至徐州,自此,“徐州”这个名字被沿用至今。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明朝万历年间徐州地图,也是迄今发现的徐州最早地图之一。徐州城市不是正方形,略为半圆形,周围被泗水、汴水等三面包围。有四座城门、瓮城。另有明嘉靖年间徐州城图,图中有奎河、两条主要道路南门大街、北门大街、弘济桥、黄楼、鼓楼等。还有徐州清代同治城图、徐州土城、徐州外城等珍贵的资料,让学员们大开眼界。
在介绍徐州城墙史时,李世明老师介绍:彭祖与大禹同时,尧封大彭国,历舜朝以后,禹建立夏朝,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这作为徐州古城的始纪元年,与历史最为接近。如此,徐州建城历史可达4000年。古籍记载,徐州古城距今2597年。随后李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徐州城墙的变化沿革,通过施工时发现的地下城墙遗址,难得的照片,加深了大家对徐州城“城下城”特点的印象。李老师查阅、整理了各城门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名称、特点,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城门的变迁是时代的缩影。在课程中,李老师还谈到了徐州城市的迅速发展。民国初期,徐州城区 2.6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持续了约2000年。1928年,拆除城墙,内外连成一片,达到12平方公里。1985年,城区面积达到46.2平方公里,是建国初的3.8倍。2005年,徐州城区面积为1159.9平方公里,是建国初的96倍。现在的城区面积增长到了多少平方公里,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网上查阅。
李老师最后谈到徐州的街巷名称。他说,地名学是研究一个地名实体的方域、由来、演变、功能与语词结构的学科。地名,不只是冰冷的几个字,它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一个街巷记载着我们的先人创业的艰难,承载着迁徙的历史,也浸透了我们几代人的苦乐与追求,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家乡的成长。让我们记住曾经居住过、工作过的街巷,不论它是否还在,那是割不断的乡思、忘不了的乡愁。李老师作为特级教师,退休之后积极参与徐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先后参加徐州市政协、徐州市文物局、徐州市园林局、徐州市民政局、徐州市文化局等最组织的数十项文物、古建筑、古地名等有关保护、修复、审议的论证会。
李世明老师在做课程总结时说,最近徐州的旅游火了,如果能再多展示出一些人文、历史,展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悠久历史,会让游客对徐州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能激发我们爱国、爱家的情怀。这种情感,深深地引起了在场福德班学员的共情。老先生已至耄耋之年,两个多小时的讲课,始终站着为大家解说。大家为李老师渊博的知识、严格的敬业所感动,发自内心的掌声此起彼伏,以此向李老师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文图/2023级福德班新闻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