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2024-03-29 10:32:24)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院活动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2024年3月27日,星期三,书院福德班上百位老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明伦堂。八点整,大家一起诵读《道德经》。结束后,大家浑身充满了能量随后到室外操场上做养生操,又做了养生拳中的前六节。九点整,例行上课礼,在桂莲老师的主持下,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以及父母和师长行三鞠躬。礼毕,国家优秀社科专家、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满面笑容地走上讲台,向长辈们问好,开始了今天的授课。

明伦堂内依然座无虚席,后面和侧面加满了凳子。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期待先生的智慧分享。先生在正式开讲之前,围绕“人生下半场要做好两件事”给老人们增能长慧,同时也给出了学用的目标和方法归道,行善积德。大家都觉得“明归道,行善积德”这八字字字千金!这是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也是圆满人生的终极密码。为什么?因为万事万物皆来自于道,人只有明归道,才归根复命,归根就像婴儿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怎样才能“明归道”?来书院学用中华经典,接受圣贤智慧的熏陶,可以帮助我们明理归道经典是圣贤智慧的生命实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能穿越时空,成为人的生命导航。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学圣贤经典就是学大道规律,掌握运用了大道规律人就能生活幸福安康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现在很多从小到大拼命求知但知识掌握得再多只要不去实践仍然都不能转化为智慧能量。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用有限的时间追求那些对自己生命毫无用处的知识,就是在耗费生命!

  接着先生带大家一起诵读了《道德经》和《问道心得》的第一章,详细阐释《问道心得》第内容。第九段文字:“道有大道小道、正道邪道、治国之道、经商之道、养生之道、艺术之道……不论您选择做什么,都将会成为您生命的经验。作为人类,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所以,每个人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命运轨迹,都有他存在的理由。”先生解读:这段话阐述了一个真相:存在即合理,因为宇宙万物无不遵循“顺道而昌,逆道而亡”的规律。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万物之所以异彩纷呈,是因为道生万物各有其性,只有回归大道本源才能消弭差异。我们此生的使命就是打开天门,连接本源,接受一切,与万物合一,最终成为道,成为光,成为无限的爱与无限的创造!

     第十段文字:“哲学的大道必须从认识自我开始,人类社会的幸福之道首先应是自我的幸福之道。科学之任务,是让我们用谦卑心、敬畏心去认知宇宙中99%的未知世界,这是真正的宇宙精神!”这段话给出了一个方法: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做好自己,做有道的自己”。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大道的一部分,我们要赞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但也不能过于迷信科学,不能执着的认为只要科学证明的就是绝对真理。科学证明的是三维空间的相对真理,比如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存在;下雨了是因为空气湿度达到了一定的量值。但科学无法证明伟人毛泽东说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是怎么回事。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在先生智慧而幽默的课堂气氛中绽放了笑容,打开了心扉,生命不断被唤醒,被启发,人生又有了新的收获。先生说,来书院就要明归道回到生活中就要及时力行,行善积德服务社会。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文图/彭城书院福德班新闻组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大家在这节课上拿到了圆满人生的密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