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爱并表达爱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挂了婆婆的电话,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既感动,又羞愧。 婆婆一个人,自己生活得很简朴,几乎把所有的退休工资都用在两个孙儿身上。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每周的水果蔬菜,隔三差五的各种小吃零食,逢年过节的大小红包等等,唯恐自己买的不及时,给的不够多。 婆婆还经常自己包了包子饺子,叮嘱我们买的馅儿不卫生;蒸了玉米芋头地瓜等各种杂粮,说是吃这些对身体好;磨五谷豆浆、煮五香茶蛋,做饺子酱 ,做啥好吃的都往我家送。其实婆婆并不擅长做饭,她工作的时候太忙,家里不开火,都是在学校食堂吃。是退休以后才开始学着自己做菜做饭。每次带孩子去婆婆家吃饭,她都要提前一天开始准备。问好每个人爱吃啥,她就按样准备。问的多了,孩子们也说不上来喜欢啥了,婆婆就观察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对哪个菜多夹了几筷子,下次就反复做这道菜。
面对婆婆毫无保留的爱,我从最初的感动,到渐渐习以为然。有的时候甚至会抱怨衣服买的不合适,水果不当季,零食买太多,自制食物不太好吃。有些送给了邻居、朋友。有些也不太好意思送出去,最后都浪费了。婆婆每次拿东西来,我心里更多的是负担感,不接受也不是,接受了就想这又得浪费多少。为了减少浪费,我也试着跟婆婆沟通过,但好像没什么改观,也就放弃了。心中没有感恩,脸上只有苦笑,嘴里更是说不出宽慰人心的话来。
亏我在书院跟着先生修身多年,还执着于事相上生烦恼,缺少智慧。先生常说,我们不能执着于眼睛所见和耳朵所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只看到了婆婆拿来的东西,没有去认真体会东西后面婆婆的那颗心,更没有体会到这每一样东西背后婆婆的付出。婆婆腿脚疼,不能走长路,只能推着自行车走,去趟菜市场不容易,去一趟市里就更难了。可想每次她把给孩子们买的衣服鞋子送来,兴致勃勃地让孩子们试穿,却没有得到我肯定的回应时,婆婆心里是什么感觉。
婆婆的这个电话敲醒了我。反思自己,面对外人,都能以礼相待,尽量周到。可是对我的婆婆,还有妈妈,却忽视了她们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要,说话会不顾及她们的感受。孔子的弟子子夏问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孝亲做到脸色好看是不容易的,这得是心中有敬才行。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说,孝养双亲要做到四个层次:不仅要养其身,还要养其心,养其志,养其慧。对比一下,自己离真正的孝道实在还是太远。《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可见,自己修的那点德都如浮萍,根基不稳。
想到这儿,这些年婆婆为我们的付出点点滴滴都浮现在我眼前。我的眼湿了,我的心暖了,我接收到了来自婆婆的满满的爱。这还不够,接受爱,更要表达爱,给婆婆爱的反馈。我期待着婆婆的下次到来……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