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善也是万善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3年夏季,因为特别的缘分,我和两个孩子相继走进了彭城书院,学习传统文化,汲取圣贤智慧。我们一家人在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下,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试着摒除自己的贪嗔痴恼怒烦,回归纯洁的心灵。
因为有了先生的教导和感化,我们学会了感恩所有。曾经,因为想要在柴米油盐的岁月里找出新生的力量去与家人更好的携手前行;因为想要成为一位称职的母亲,去引领孩子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甚至想要增能长慧,为民为国为天下的和谐尽绵薄之力。因为有这样的念力,我才想起了老祖宗;因为有那样的念力,我才有福份进入书院。也是在那个暑假里,作为父母的我们,第一次听说了“游学”,可无论怎样都无法去感悟出“游与学”并存在同一个时空下的真正意义。
当第一次知道先生带领着义工老师和他们的家人们举行甘南之旅时,我的内心却多了念想:“如果有一天,先生能带着我们去普陀该有多好。能去普陀感恩,是我的心我愿,也是我的私心。”还有,当第一次和同修们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时,我知道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也知道了“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当读完心学时,我默念:“此生一定要到阳明先生出生和走过的地方看一看。”
与书院结缘真的是一种福报。先生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感恩书院这个强大的能量场,很快就让我实现了夙愿。在甲辰龙年的新春佳节里,大年初二,我和爱人带着两个孩子早早的来到书院,与88位同修一起开启了普陀山祈福之旅。但直到这时,我能体会的“游学”也不过是跟着书院去旅游。
第一天的路程比较远,几乎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平时脾胃不太好的我,虽然提前贴了晕车贴,上车不久还是吐了。幸运的是钟灵老师就坐在我隔壁,随手给我上了个针灸,止吐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中途要到服务区,来来回回上了三次针,最终只吐了三次。我在想如果不是在书院而是跟着其他的旅行团去旅游,今天我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承受这一天?那一路,我感恩自己的幸运,也感恩自己被眷顾!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南浔古镇,边跟着导游一起走,边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和美景。因为自身状态不好,记忆最深的只剩下古街大院里被孙中山称为“民国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故居。先生常说,功德无量的人,精神永放光芒。张静江就是这样的人。在孙中山谋划革命的时期,张静江结识了他并深受其革命思想影响。得知革命经费短缺,张静江迅速捐出大量资金,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工作。因此,他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圣人”。
第二天,我们一起奔赴期盼的心灵之旅——普陀山。但排队排队还是在排队,人从众还是人从众,这样的场面,我们家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先生说:我们要遇事炼心,只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就能感化周边的人。我们紧随着书院老师的脚步,静静的走,安心的走,走出了浮躁,走出了焦虑,就这样走出了一颗平常心!我们家大宝很省心也很贴心,一路上都是在帮忙扛行李,盯队伍。二宝今年五岁多,进山出山十多个小时,始终没有喊累,更没有闹,有的只是欢笑和力量。此刻我才明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书院的小弟子们守了他们该守的份。千里迢迢,佛前又万步,只为修得心中莲花开,照看自己的心。回想“我离菩萨究竟还有多远?”一念,好近又好远。来到佛前,三柱清香,一来感恩菩萨恩泽我家;二来感恩菩萨慈悲苍生;三来感恩菩萨护佑国泰民安。那一刻我知道此行已圆!
第三天是拜谒王阳明故居,到了那里很快就感受到了不同的磁场。我心即我求,我默默对阳明先生说“弟子来了。”那一天先生先是在阳明传习苑为我们现场讲学。先生用“信”和“愿”为我们传道来总结这两天的游程。“信”:信大道规律;信圣贤思想;信佛菩萨所说的每一句都是真言;更要信本自具足;信自己本身就可以产生能量;信一切自己创造,自己创造一切。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做有道的自己,不假外求。紧接着先生谈及到“愿”,要我们立定“无我利他,成圣成贤”的志,去帮助人,去成就人。有了知行合一致良知,才愿有此心光明。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一阁,在那里,道场是与我们书院人融为一体的。先生在凝晖堂前于夕阳的余晖里再次现场开讲。先生说,天一阁历经500多年的沧桑,能留存至今,源自于她合乎天道,合乎神道,合乎圣贤之道,以及天一阁助人喝后代子孙承接圣人智慧的那颗道心。在现象的背后“无”的东西才应该是我们要追寻的根源。智慧又从哪里来?她从经典中来;从经验阅历中来;从无私无染的光明心中来……那一刻,景点还是那个景点,在游、观、赏,所有的历程里,我突然才明白,先生是用他的生命,无时无处不在引领着我们走向圣贤之道。先生在名胜古迹旁传道,给予我们最好的就是要我们在当下此行中去悟道去合道,这才是我们此游的价值。也就是这一天,我真正体会到了书院游学的本质、价值和意义。
在接下来的两天游学中,孩子慢慢开始起了小情绪。调皮变成了捣蛋,嗲气也变成了倔强和任性。但这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全程心平气和的看待孩子,对待孩子。这一过程实证了如先生所说的“内心和谐、平衡了,看什么都会好。”在人事里历炼,在无形中增能长慧,在“行”上感召一切,才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和福报。
次日,我们游览了溪口蒋氏故居,曾有幸去过台湾蒋先生的官邸,因为偏见,我把那里只当作了赏景的公园,什么也没有带回来。今天在剡溪畔,在蒋先生的故里,先生的再一次赋能让我们明白:老天不会有丝毫的偏私;因果不会有半点的误差。只有厚德才是承载一切。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里无我利他,才能“行”通天下大道。在时时事事上,我们都要有个光明心,心好了,一切才好。“人中磨,事中炼”才是成长。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部分,历事炼心,才能获得真智慧。
接下来的时间,在游完鲁迅故居、沈园和蔡元培故居后,先生在蔡元培塑像边给我们举行了此程游学的最后一次开示。感触最深的就是有形与无形的价值体现。社会多一些像陆游、鲁迅、蔡元培这样的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陆游不仅在诗歌中表达爱国情感,他还实际参与了抵抗金兵的战斗。他曾亲自带领士兵作战,展现了为国家奋不顾身的勇气。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宏伟志向,后来弃医从文,最终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蔡元培一生都在为国效力,在临终之前留下了两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挂念的还是要用教育为自己的祖国谋一个出路。在先生讲学的时候,我再次立下志愿:做一个有德的自己,在圣贤的大道上,为这个时代,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送去温暖和光。
来书院的时间虽不是很长 ,汲取的智慧不是很多,能量也不是很大,但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家被赋予了极强的幸福能量。每当看到先生用大爱、慈悲和真诚,坚定不移的力行着圣贤大道,我就会去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念思言行与圣贤有多远。随着时光推移,我慢慢懂得了反求诸己;开始感悟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始告诉自己多往善念走一走。于是,排队时主动让老人家优先,又能吃多少亏?等红绿灯就停在线里方便横行人通过,又能耽误几秒?遇到跪了一天不停乞讨的人,捐几块钱又能上多少当?有了书院的加持,我才明白“每日一善也是万善,善念就在自己心间。皈依一个至真的自己,何尝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在夫妻之道上,我们彼此之间也有了更多的包容和体谅,多了承担和反思。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也慢慢的放下了“卷”。而“先生”两个字更像是成了我们家的护符咒,无论是谁有了负能量,只要一提“先生”,所有的恶性都会立马烟消云散。孩子们在书院成长的也是特别的快,对于中华经典文化开始有了自己想钻研的地方,而且在生活中也能跟着书院的脚步很认真的去践行,甚至有时候还会督促我们说“爸爸您到书院去好好听先生讲课!妈妈您今天又读经了吗?”我想这就是孩子的童蒙之心已不知觉中扎下了圣贤之根。
如先生所说,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所以说特别的感恩书院,感恩先生。能够有缘走进书院,被先生感化和影响,才使得我们的生命价值有了重新的定义,我们的家庭才有了如今的和谐幸福。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位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2023级国学班弟子、第8期国学启蒙幼儿养性四一班刘澈与少年养志一班刘畅家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