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家归我不再感到孤单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1号那天,我开始计划起周末的行程,订车票,订宾馆。“或许5号能跟上哪位老师的车一起走,不至于落单……”我正这么想着,微信里就弹出子慕老师的信息:“4号晚上来家里住吧!晚上带你吃好吃的,溜达溜达!”这是远隔了350公里的心灵感应啊。或许是大学期间就与子慕老师相识,我的心中少了几分不好意思;亦或是子慕老师为人温和,让人忍不住想亲近,这一次,我答应了——“我来!”
4号周六,深陷于工作的忙碌当中,我居然忘记把行程告诉子慕老师了。反而子慕老师先发来信息:“变天啦,路上慢点哈!”“多晚都等你哈,咱有地方住!”一瞬间,我有种流泪的冲动。想起2019年中秋节前回老家,我没有买到白天的车票,在犹豫夜里的票要不要买。这个时候父母说:“没关系,再晚我们都等你。”除了我的父母,再也没有其他人对我这么说过了。
傍晚到了徐州,和子慕老师在书院汇合。她开电瓶车载着我去回龙窝。我靠在她的后背上,仿佛小时候靠着妈妈的感觉。感觉徐州明显比南京冷了,等待子慕老师停车时,我不自觉地把手插进口袋。“冷吧?”子慕老师帮我整理好衣领,把外套拉链拉到顶。脖子里暖了,心里也暖了。
晚上,我们一起吃了米线,她问我:“是不是还是上大学时那个味道?”我们一起重回书院旧址,她问我:“是不是感觉每一级台阶都很熟悉?”我们一起参观城墙博物馆,她给我讲徐州的版图……和子慕老师在一起,我觉得我无时无刻不被关心着,被爱着。一声声贴心的询问,一个个温暖的细节如同一圈圈柔波,不断撞击着我的心。
而后我向子慕老师坦白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我骨子里很害羞,害怕和人打交道;我差一点就没能跟着年级组教高二;我没有很高的能量,管不住班里调皮的学生……在子慕老师面前,我可以毫无顾虑地承认我的弱点,告诉她我的失败,然后在她的引导下想解决办法。在世俗里,真话是不能全说的,我也很少能找到一个可以完完全全坦诚相待的人。
5号游学,我跟子慕老师一车。子慕老师要负责统筹,要顾及很多方面,却还不忘关心着我的方方面面。在车上的时候,她鼓励我唱《秋风词》给老师们听,既锻炼我的胆量,又通过分散注意力减轻我晕车的不适。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不坐在一起,期间她几次来到我身边,问我吃不吃得惯徐州这里偏辣的口味。和子慕老师对我的关心比起来,我帮她做的真的只是一点皮毛。而且当她问我还记不记得她的包放在哪儿时,我却不知道……
在游学结束回去的路上,我也在不断地反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像子慕老师一样,让人一想起来就感到可亲可近,感到温暖呢?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去给予恰到好处的关心,或许这就是子慕老师所做的,也是书院所有老师在做的事情吧: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4号到5号这个周末,有先生的赋能,有子慕老师的关心,我并没有觉得是出了远门。因为和爱在一起,出门来书院就是回家,因为心有家归我不再感到孤单。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三组成员、2012级国学班弟子、第六期子衿学堂弟子 刘子衿。邮箱收稿日期:2023年12月3日。】

加载中…